
當時美國的新冠疫情開始迅速蔓延,確診病例已經超過六千。幾乎在新冠爆發時,我們就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兒童,尤其是新生兒,他們即使感染新冠症狀通常非常輕微,幾乎沒有死亡病例,大多數都能順利康複。
這現象的原因還不清楚,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與兒童免疫係統尚未完全成熟有關。正是因為他們的免疫反應不夠強烈,反而避免了成人那種過度免疫反應所造成的組織損傷。免疫係統的動態平衡在這裏顯得尤為關鍵,成年人如果缺乏足夠的免疫抑製機製,就容易因免疫係統的過度激活而導致組織損傷與炎性破壞,這實際上是新冠患者中大量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新冠感染的嚴重程度在性別之間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男性患者更容易出現重症甚至死亡,這世界當男人不容易。
對此學界提出了可能的免疫學機製,一個重要的線索來自TLR7受體(Toll-like receptor 7)。當B細胞表麵的B細胞受體(BCR)識別到抗原後,如果同時通過TLR7感受到病毒RNA的共同刺激信號,會顯著增強B細胞的增殖、分化與抗體產生。
TLR7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因此女性擁有兩份拷貝,而男性隻有一份,這使得女性在免疫識別和抗病毒反應中可能具備一定的優勢。研究發現,女性較高的TLR7表達水平有助於誘導更強烈或更早期的抗病毒免疫反應,從而在感染新冠時獲得一定的保護作用。
綜上所述,兒童由於免疫係統反應溫和而受益,女性則因遺傳與免疫機製的差異表現出較低的重症與死亡率,這些都揭示了新冠免疫反應中複雜而微妙的生理差異。
《新冠病毒感染老少不同,男女也有別》
說正題前先談點美國當前的疫情:美國的新冠疫情迅速向令人擔憂的方向發展。每天新增都是創新高,昨天尤其迅猛,感染總人數達6499人。美國人口眾多的紐約,昨天增加了738例,占美國總增加的1726人的43%。紐約多為城市居住和工作,控製不好就麻煩了。我們密蘇裏暫時隻有15例,印第安納都有30例,未來如何有待觀察。
新冠病毒感染老年人的後果會很嚴重,兒童感染後症狀較輕,年輕人很多能恢複。我看過一篇同濟醫院和武大等機構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報道6位1-7歲兒童(中位年齡為3歲)患新冠感染的文章,雖然4人發展成肺炎,但是隻有一位進ICU。平均住院七天,全部康複出院。我們也看到這樣的報道,有位年幼男孩在祖父去世數天後,救援人員發現他仍安好在家中。這些觀察告訴我們,兒童在某種程度上具有天然抵抗新冠病毒的能力,裏麵的科學道理無人知道。
有網友問我這個問題:老年人的ACE2受體是否比小孩高才會使他們更容易患新冠病毒感染?我沒有看見這方麵的報道,我覺得新冠病毒對老年人打擊大的原因有二個:他們免疫功能的衰退,以及他們擁有更多的基礎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使老人更容易患癌症也是同樣的道理,臨床上也觀察到狼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隨年齡而降低的現象。這是有人的總結,我覺得有道理:“簡單轉述一下:普通大眾的致死率是0.9%;糖尿病是7%;心血管疾病超過10%;80歲以上14%;如果發生嚴重的複雜的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礙,病死率將近50%。”
新冠病毒感染率和死亡率男女都有別,中國和美國學者對8866例新冠感染病例的分析發現,男性感染占55%,男性占重症的61.5%;死亡率男性是女性的三倍多(4.45%對1.25%)。男女天生不平等,生物上肯定不同,社會作用也各異,男人在很多情況下都是短壽的命。大家知道,女性有二條X染色體,男性隻有一條。女性對疫苗擁有遠比男性優良的免疫反應,這裏的分子基礎可能是免疫受體TLR7位於X染色體上,TLR7能促進更強的B細胞免疫反應,可見下麵引用自我的題為《疫苗反應男女有別》博文的段落:
“以往的研究表明女性遠較男性具有更強的疫苗抗體反應,女性對乙肝、流感、皰疹、狂犬病和天花疫苗的免疫反應都比男性好。從克萊恩總結的資料看,女性在孩童和成人階段,對各種疫苗的免疫應答能力都遠超男性,沒有可比性。
克萊恩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深入研究了可能的機理。他們使用流感病毒的滅活疫苗免疫實驗老鼠,發現雌鼠能產生更多抗體和誘導更強的淋巴細胞反應,雌鼠產生高質量抗體亞型(IgG2c) 的能力是雄鼠的幾倍。疫苗在雌鼠體內誘導的強免疫反應具有保護性效應,因為接受疫苗的雌鼠在重新受到病毒攻擊時,體內病毒的數量遠低於同樣接受過疫苗的雄鼠。涉及到生物機理,克萊恩研究組意外將X染色體的免疫識別分子TLR7與抗體反應聯係起來,女性擁有二條而男性隻有一條X染色體。他們發現疫苗能夠誘導雌鼠的B細胞表達更高的TLR7, 而這個變化直接與B細胞產生更多的抗體相關,他們試圖以此解釋為什麽女性能產生更有效的抗體。”
現在發現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也是位於X染色體,這樣使女性具有兩份拷貝,這可能是女性對新冠病毒具有更強免疫力的原因。但是更多受體不是可能使病毒更容易進入細胞嗎?這個要看膜受體是否擁有分泌型的分子來決定,很多膜蛋白都可以從膜上脫下來去尋找自己的配體,執行它們的生物功能。我們研究的補體膜受體,就存在具有類似功能的膜型和分泌型蛋白。從哈佛MGH臨床大查房的資料來看,確實存在分泌型的ACE2, 它們與新冠病毒結合後可能形成了複合物,這樣就更容易誘發對複合物的吞噬等免疫反應了,這些當然需要更深入的科學研究才能下結論。
談到這裏,我們不能不再次讚揚武漢病毒所的中國科學家石正麗,她在這次人類抗擊新冠病毒的戰鬥中做出了裏程碑式的發現,也包括她的合作者周鵬研究員的貢獻。石正麗團隊發現了新冠病毒、找到了它的受體ACE2和檢測到中和新冠病毒的抗體,這三項傑出成就的每一項都會令美國頂級大學的很多教授驕傲很久。在疫情的早期,有人蓄意製造各種陰謀論不遺餘力地攻擊石正麗,我到現在都覺得對她很不公平。
最後談點美國應對疫情的政府措施,我勉強聽了些川普總統昨天的新聞記者招待會。如果需要,美國也會學中國建立類似的方倉醫院。美國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的兩位重要人物美國財長和衛生部長分別是耶魯本科和法學院畢業的,美國財長昨天宣布對美國民眾的這些補賞措施:在未來幾周,美國會給部分國民每人1000美元的支票,百萬富翁們除外;隨著4月15日美國報稅截止日期的來臨,美國允許民眾晚90天支付需要交的稅款;另外,給小生意主的貨款也在布署中。
當然這些可能麵對民主黨的反彈,因為已經有民主黨議員抗議川普利用疫情達到自己的減稅和扶持小企業的目的。但是川普在共和黨的反對派羅姆尼參議員,公開支持給每人寄一千美金支票的決定。現在股市掉的百分比已經與2008年金融危機時差不多了,但是沒有對華爾街造成根本性損傷,因為前段時間漲得太多。川普政府這次索求的對疫情的救援計劃可能高達8500億美元,將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的7000億美元;美國財長姆努欽說這次對美國的打擊超過了911,我覺得這些開海口的數字或說法都有些過了。
成功預測全球新冠疫情的英國帝國理工院士Neil Ferguson也咳嗽和發燒,願上帝保佑他,他是對新冠控製貢獻巨大的學者。他所在的倫敦Westminster地區存在大量感染者,他稱從中國到其他國家的感染旅行者中,2/3都沒有被發現,全球麵臨挑戰。寫於2020年03月18日
從國內擔任感染科主任的同班同學那裏得知,針對新冠感染的恢複期血清療法已成為他們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手段。這一消息讓我們感到欣慰,因為前段時間我與阿肯森教授在文章中提出的設想,如今得到了實踐的印證。
然而最令人心痛的,仍然是意大利的高達 7.2%的新冠死亡率,當時確實是震驚全世界的頭條新聞。意大利全國累計死亡人數已超過 4000,軍車在那些文化名城排長隊運送遺體的場景,成為那段時間最沉重的畫麵。
與此同時,另一個歐洲大國德國卻展現出強大的科學與醫療實力。其死亡率僅為 0.28%,遠低於意大利。德國人一貫給人的印象就是穩紮穩打,這次在疫情中也是如此。
這也從側麵反映出南歐與北歐國家之間在社會結構與生活方式上的差異,比如在意大利和西班牙(死亡率5.1%),家庭成員往往成家族式共同生活,三代同堂十分常見。孫子們一旦感染,極易將病毒傳給祖父母,從而導致老年人的大量死亡。相比之下,德國的家庭結構較為分散,講究個人獨立和隱私空間,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傳播風險。
順便分享,我們幫助德國杜平根大學教授的論文己經被接受,我是倒數第二作者。現在有些弄反了,我要求將阿肯森的名字列到作者中。
至於中國的疫情數據,恐怕隻有上蒼才能知道,武漢以前連天氣預報都會作假報成39度,因為40度會觸發勞動保障條例。外界普遍認為國內疫情似乎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控製與緩解,但其真實的細節與代價,我們當時仍然難以確知。

《新冠感染雖無國界,但是各國防控有別》
損失慘重的美國意大利裔大家庭。
我寫了幾十篇關注新冠病毒的文章,從武漢寫到美國再到新冠肆虐的全球。直到今天,我自己也從來沒有意思到,死神原來離我們這麽近。這確實是一場需要全球努力抗擊的人類災難,考驗人類文明進程的時候到了。
今天很欣慰地讀到,身為國內大醫院的感染科主任的老同學這樣肯定血漿治療:“目前我認為最有效的抗病毒"藥"是康複者恢複期血清”。我在2月15日寫了題為《與美國院士談冠狀病毒患者的血漿》的文章,就此議題還與阿肯森教授長時間討論,當時我是在反對聲中寫此文章的。朋友在我朋友圈留言:“你的老同學都是一線抗疫英雄,你是二線抗疫英雄,與魯迅有得一拚[強][強][強]”
全球大流行了,意大利感染人數可以一天增加超過1.5萬,昨天死亡902人,意大利的死亡率高達4032/56182=7.2%。這種災難也在美國擴大,今天美國的總感染人數超過16491,美國最近可以在一天內新增5000人。紐約成為大災區,高達7239人。這還是在沒發燒不讓測的情況下,真實感染的人數可能更多。這個情況可能真印證了一些感染病學家的說法,新冠病毒會像風一樣在我們身上吹過,然後我們就都獲得了免疫力。每百萬人口感染新冠病毒的比率,美國將超過中國,這個預測在近幾天內就會實現。
從另一個測麵, 我推測美國檢測手段的靈敏度很高,雖然我沒看見假陰性率是多少,紐約人均的檢測人數已經超過了中國。所以現在更應該關注的是死亡率,紐約死亡率為39/7239=0.5%,奇低;華盛頓州的死亡率為74/1378=5.4%,主要是新冠病毒侵入到了西雅圖富人區的老人院。另一種解釋是西雅圖為美國首發地所以重症多,東海岸的紐約晚到,重症還沒有體現出來。有一個好消息是,在蓋茨基金會的全力支持和西雅圖華大先進技術的幫助下,檢測資源豐富的美國最早爆發的華盛頓州,現在的新增病人明顯減少,希望後續的紐約能頂住。雖然全美總死亡率為224/16491=1.3%,紐約時報報道青壯年因新冠感染入住ICU的比例很高,應該是超過了30%,所以別以為自己有消費不完的青春資本。
民族與文化對控製突發事件在某種程度上是決定性的,不承認這點幾乎是讓免疫學家不識別T和B淋巴細胞。意大利死亡率為7.2%,而德國的死亡率卻是53/18794=0.28%,我們怎麽看這大約26倍的巨大差別?
當我看見意大利這些悲傷的數字時,我總會想到我們的歐洲旅行,意大利已經有4032人因新冠感染去世。他們已經開始用軍車運屍體了,真是悲哀的時代。我們去年在西班牙旅行時見到很多浙江青田人,以前在意大利時看見很多溫州人,在那裏開小店或經營服裝等生意,我現在有些擔心他們的安全了。有修養的當地人會客觀看待疫情,普通民眾就難說了,希望大家保重,就是去聖路易斯CWE的街區也要小心了。
德國的情況相當特殊,雖然在二戰的早期德國對中國很好,同濟裘法祖教授二戰期間還在德國行醫,但是德國是歐洲主要國家中唯一沒有唐人街的國家。以前移民德國很困難,現在德國華裔也不多,德裔華人可能是以留學生和學成留下的專業人士為主體。
曆史上以德國人為主的野蠻人滅了輝煌的羅馬,但是自歐洲30年戰爭之後,德國人進化了。俾斯麥更是讓德國人知道自己有個國家,從而培養出民族自豪感。這次德國的先進性體現出來了,他們擋不住風一樣來的病毒,但是防控方麵令人刮目相看,數據很說明問題。不過部分原因可能是意大利開始得早,重症多,德國流行相對晚些。還有朋友提醒我尋找意大利人是否存在ACE2受體的突變(polymorphism),我認為這種可能性不大。
整個世界的微生物學科是德國人Robert Koch和法國人巴斯德開創的,現在德國的Robert Koch研究所更是關鍵機構。Koch作為代表性人物,強有力地率領當時崛起的德國軍團挑戰領軍老牌帝國的法國人巴斯德。
現在德國供呼吸急症的床位是25000張,法國和意大利分別是7000和5000張,德國人口稍多些。我猜測美國檢測的靈敏度相當高,因為Roche在早期幾乎壟斷了PCR的議器設備,德國自己的病毒學家也說他們檢測病毒的能力強過很多國家。
不承認曆史與文化的差異幾乎無法分析社會問題,所以我分析這些問題就會從這些最原始的東西入手。開始在西班牙病例很少時,我就覺得他們會上來,現在西班牙死亡率果然為較高的1043/20412=5.1%。美國一家姓氏為Fusco的新澤西意大利後裔大家庭,7人感染4人死亡,我們經常見到這種重家庭傳統的意大利裔美國人。73歲的母親Grace Fusco自己和三個孩子先後因新冠感染去世,類似武漢的悲劇正在美國東海岸重演。她擁有11個孩子,家裏的傳統是很多家庭成員一起去教堂,周末更是超大型的家庭晚餐,南部歐洲人移民美國後仍然保留了故國的傳統。
我也不得不說,美國和德國民眾麵對風一樣的病毒也太隨意了,昨天我在Walgreens和麥當勞開車取東西,看見他們無人戴口罩。這樣說吧,如果完全不管,任新冠流行,我們可能每人都得新冠,死亡人數以百萬人數計算。這就是為什麽加州和紐約封州,對於美國阻止新冠流行至關重要,華大醫學院也決定從周一開始關閉實驗室。
天朝能在短時間控製疫情也與文化相關,也被我預測到了,但是我沒有想到早期會那般失策。這是我在1月18日寫的關於疫情的首篇博文裏說的:“中國擁有非典經驗,又有強有力的政府機製,希望這次能渡過難關”。韓國、新加坡或日本控製得好,也與東亞文化圈有關,這時候西方的個人主義和喜歡冒險的精神是擋不住病毒的。
轉自校友:“北卡朋友說:今天去COSTCO買菜,有幾點感受。第一個是,感受到美國人民(白人,黑人,及其它族)的寬容,大度,善良。大家看見我一個亞裔女,都很友好的微笑,點頭,然後分開走。完全沒有因為中國武漢病毒漫延到美國,而對亞裔仇恨,歧視。第二點,Costco 管理的非常好。顧客在門口排隊,大家井井有條地站在那裏排隊,沒有任何怨言。每次隻放進去15個人。Costco 店員已經把shopping cart消毒擦幹淨再給顧客。店裏貨物充足,牛奶,雞蛋,等等所有食物都有,大量的衛生紙放在過通。隻是organic chicken 沒有貨。同樣的冷凍食物,每人隻能買一包。第三,加油站有兩個專人,在每個顧客加油後,用消毒wiper擦幹淨屏麵,pump handler。充分感受到美國人民理智,善良,寬容”。寫於2020年03月20日。
截至目前的2025年,羥氯喹(hydroxychloroquine)治療新冠病毒(COVID-19)的臨床研究結論是沒有確切療效,並且不被推薦使用。但是在當時成為鼓舞人心的消息,為了尊重曆史也列出此博文。
2020年初疫情爆發時,羥氯喹因在體外實驗中顯示出一定的抗病毒活性(可抑製SARS-CoV-2在細胞培養中的複製),一度被寄予厚望。法國學者 Didier Raoult 團隊發表小規模研究,宣稱羥氯喹(與阿奇黴素合用)可降低病毒載量,引發全球關注。但該研究樣本小、無隨機對照以及統計設計也欠嚴謹,後來被廣泛質疑。
隨後美國、英國、世界衛生組織等多國開展了多項隨機對照臨床試驗(RCT),結果一致顯示:無顯著降低死亡率和重症率或住院時間;也未能減少感染或改善症狀;高劑量使用還可能導致心律失常、QT間期延長等嚴重副作用。
《影響世界的新冠氯喹治療為中國原創》

武漢病毒所前所長胡誌紅研究員。
位於法國南部馬賽的世界領先傳染病學家的最新研究表明,Hydroxychloroquine(羥氯喹)與阿奇黴素合用能夠在六天內治愈新冠病毒。氯喹為臨床常用藥,所以不需要繁瑣的臨床試驗,川普總統迅速反應,強力推薦上臨床。我都隻是讀到的法國人的論文手稿,可見美國人的緊迫性。
總部位於瑞士巴塞爾的世界製藥巨頭Novartis宣布,自願捐贈一億三千萬劑量的氯喹用於全球抗新冠的治療。在小樣本的臨床試驗中取得了100%的治愈率後,現在是老藥治新病,激動人心!
這項臨床應用的基礎機理性研究最先是由武漢病毒所前所長胡誌紅等領導的團隊率先發表的。我同班同學為胡所長的夫君,我的老同學可能還貢獻了些思想,居然沒有在原始論文裏混到個署名,可見胡所長科學規範之嚴謹。這次疫情告訴我們,與我們班聯姻的群體素質都了得。我們男生娶武漢病毒所前所長,女士則嫁現在幾乎是世界名人的中南醫院ICU主任彭誌勇教授。
如果氯喹治療成功,那將是近代中國醫學領域裏影響世界疾病治療的新例子,源於中國但是被歐美證實有效。讓我想起上海第二醫學院王振義教授所開創的應用反式Retinoic acid治療粒性白血病的成就。當時西方呈觀望態度,也是法國臨床試驗成功後美國跟進的,王振義當時還不是什麽院士,但是紐約哥大在很早就授予了他榮譽博士學位,遠比耶魯授予張藝謀榮譽學位早。
根據武漢病毒所論文的實驗結果,氯喹整體上具有略強的體外抑製病毒的效應,但美國藥物“人民的希望”遠比氯喹更能抑製新冠病毒進入細胞,幾乎是阻斷了新冠病毒進入細胞的通道,並且劑量上“人民的希望”比氯喹低幾倍,所以我們對“人民的希望”抱的期望更大。現在兩個潛在的特效藥在向我們招手,一個是常規藥,一個是實驗藥,讓我們更有信心了,感謝中美科學家的努力。
氯喹與阿奇黴素聯合使用後效果更佳,雖然單獨使用也有效。從法國人的臨床開放性試驗結果可以看出,在聯合用藥的第三天,病人體內的病毒含量急轉直下,直到第五天測不到為止。我曾在第一時間有過大段的留言帖子,現在才動手整理成文章,這是武漢病毒所又一個影響深遠的貢獻,他們從發現病毒做到了實驗治療。
氯喹本身就是廣譜的抗菌藥物,特別是治療瘧疾的常用藥,擁有抑製核酸合成等功能。羥氯喹和磷酸氯喹太複雜,我統稱氯喹,它們的活性成分為喹啉。喹啉是西班牙殖民者在17世紀從南美引到歐洲的,喹啉治療瘧疾容易產生耐藥性,現在屠喲喲發現的青蒿素也有這問題。
我猜測氯喹治療新冠的機理除了直接作用於病毒外,還應該包括它的免疫抑製功能。我們知道自身免疫性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RA)和狼瘡,醫生都在臨床上應用氯喹治療。氯喹可以作用於溶酶體或阻斷細胞因子的產生,而它作用於溶酶體的功能尤其重要,因為誘發免疫反應的抗原呈遞功能中都需要溶酶體來處理蛋白。免疫係統需要先識別自己才能攻擊病原,而這些識別過程都需要降解蛋白,這些可能是氯喹抑製免疫反應的基礎。這些原理很多來自華大教授Stuart Kornfeld 和Emil Unanue的傑出貢獻。
法國醫生應用此藥的想法除了受武漢病毒所胡誌紅團隊的影響外,法國人自己就在以前的20年中應用氯喹治療細胞內細菌感染,包括Coxiella burnetii導致的Q發燒和Tropherymawhipplei導致的Whipple氏病。胡誌紅團隊在武漢疫情的高峰期率先在Cell Research上發表了體外實驗結果,她們後續論文還比較了不同類型的氯喹,均取得了抑製效果。這次法國人的論文在後麵參考文獻第八篇重點引用了胡誌紅團隊的論文,這是國際承認的標誌性舉動。法國醫生引用的第九篇論文是中國醫生首次應用氯喹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的臨床報道,所以氯喹治療的基礎和臨床研究都是在中國完成的,十分了不起。
氯喹是有毒性的,包括對眼睛的副作用,幾乎可以把它看成很多治療自身免疫病的細胞毒性藥物,它是可在機體長期存留的。也有醫生告訴我,聯合用藥可能導致心律失常或猝死。我得到的消息是,一線科學家不主張將氯喹作為預防用藥,也應避免重複用藥,都是為了防止病毒可能產生的耐藥性。再透露一點,別問我這信息是從那些來的,但是應該靠譜。武漢病毒所作出此重大發現後,並沒有大麵積惠及中國的患者,因為存在其他不便說出的非學術原因。
至於胡誌紅所長怎麽想到應用氯喹治療新冠病毒,這個原始想法是從哪裏來的? 坊間流傳的笑話是,她把我那同學當廚子使用,病毒學家忙啊,而我這當廚子的同班同學又是一個毒理學家。我就不劇透了,給大家留些想像的空間。
川普這次對氯喹的跟進速度驚人,幾乎是逼迫FDA迅速批準用於臨床治療新冠病毒。什麽事情隻要美國強力參與了,就好辦。如果在美國成功,必將影響世界,其意義不可低估。在這些場合中國學者往往吃大虧,因為國際交往少,又不會表現自己,所以我們需要將此中國原創的成果向世界同行推介。
我雖批評天朝的一些做法,但是故鄉做得好的,我是會在公開的國際場合大力讚揚的。正如我給自己的好朋友美國感染科專家的這封回郵所展現的。他擁有麻省理工和聖路易斯華大的哲學和醫學雙博士,本科與Anthony Fauci讀的同一所文理學院:
Holy Cross。
Tom,
Nice to get your note and I hope everything is well with you and your wife.
Regarding your questions on Wuhan BSL-level 4 lab, I have to say that they are managing very well. No graduate students or any personnel associated with the Wuhan Institute of Virology were infected, that is an amazing record for a city initiated the pandemic. They made great discoveries this time: identifying the virus, receptor ACE2, and the neutralized antibody. This time the Chinese scientists are doing a much better job than their performances during the SARS outbreak, but the government was horrible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controlling the virus spread. Please find the source of research done by Scripps scientists published at Nature Medicine showing that the virus was not lab construct or man-made whatsoever.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0-0820-9
Regards,
(高興收到你的來信,希望你和你太太一切都好。
關於你提到的武漢病毒所P4實驗室的問題,我可以告訴你他們管理得很好。他們的研究生和任何工作人員無人感染新冠病毒,這對於大流行始發的城市是個驚人的記錄。他們做出了偉大的發現:發現新冠病毒,發現了新冠病毒的受體並且認識到新冠病毒能產生中和抗體。中國科學家在這次抗擊新冠病毒的表現遠強過他們在薩斯流行時的記錄,但是ZF在早期防止病毒擴散方麵失策不少。請看下麵Scripps研究所的文章,說明病毒不是源於實驗室或人為製造的)
最後附帶談點進展:美國Scripps 研究所等單位的科學家終於在Nature Medicine發表文章還了石正麗一個清白,當時我所極力反對的對她鋪天蓋地的陰謀論,比現在還盛,十分可惡。最關鍵的是這句話:“Our analyses clearly show that SARS-CoV-2 is not a laboratory construct or a purposefully manipulated virus.” (“我們的分析清楚地說明新冠病毒不是實驗室構建的或者人為操作出來的病毒”)。寫於2020年03月21日。
新冠就像一陣風,吹過我們的臉,然後我們都感染了。這一充滿詩意的比喻,生動地表達了當時美國學術界對群體免疫的認識,為一種既無奈又現實的洞察。
這句話出自華盛頓大學一位著名的感染科醫生教授,因此我引用它並非空穴來風。在如此高的感染率之下,我早已修正了自己過去的看法。美國的群體免疫,其實就是在我們眼前自然形成的。那時人們已經明白,幾乎所有人最終都會被感染。
然而,這番話卻被擁戴貓兒的同濟美國牛人嘲笑了好多年。諷刺的是他作為細菌學家,卻連這樣最基本的流行病學常識都不理解。當然畢竟他出身於同濟衛生係,深信那套所謂的防疫三原則,又無需為生計奔波上班,自然也就從未真正感染過。

《新冠病毒像風吹在美國人的臉上》
“鼓吹”對新冠病毒群體免疫的英國首相Boris Johnson, 自己也中招了。現在一些美國東海岸的城市,檢測新冠感染的核酸陽性率可以是25%或28%,醫生傳出底特律甚至可能高達70%,但是密蘇裏仍然是903/12385=7.2%。我覺得如果測大家的IgM特別是IgG抗體,我們很多人恐怕已經感染過。正如華大傳染病學家說的,新冠像風吹來,現在這風正打在世界各國人民的臉上。我覺得除非是免疫缺陷的病人,絕大多數人都會產生抗體,石正麗在Nature論文裏最先檢測了五位新冠感染的病人,100%產生了IgM和IgG的抗體。
我在美國隻有100人感染時認為美國不會大流行,美國迅速增加後,我馬上改變觀點,認為以前的猜測是錯的。我隨時根據事實修正自己的認知,這也是我同情川普以前對疫情胡言亂語的原因。查了我在3月4日的留言,我說的還是有些餘地的:“大規模流行的可能性有,但是我仍然認為不大”,當時美國150例左右的感染。我與阿肯森最近電話聊天,大家都不上班了,他居然周五還跑到實驗室去了。我說你可要注意安全了,他很調皮地說:“我是一個老家夥,是要注意”。幽默從來沒從他的嘴裏離去,我們問他:“John, 有任何人預測準了美國疫情這麽迅猛嗎?”, 他說,“我們都不知道,有人告訴我,這病毒和大流行像傳說中的故事”。
恐怕隻有英國Neil Ferguson院士能預測,他自己也感染了。現在認為新冠的傳染指數R0為3,我猜高於這個數字。根據指數增長的數學推算感染人數為:1,3,3的平方...3的n-1次方,這裏n指傳遞的代數。李永樂老師做過計算,如果不防控:新冠從傳入歐洲開始,直到感染總數7.4億的每位歐洲人,隻需要77天的時間。如果群體免疫出現,67%的人擁有免疫力,也就是說R0為3的新冠病毒,也傳不了3個人,而是變成傳一個人,因為另外倆人擁有免疫力,形成了牆壁,這樣R0就可能變成了1。再加上治療,變成小於1,那就好辦多了。還有天朝科學家出來亂解釋群體免疫,真是不可理解。
但是群體免疫並不是說政府或醫療完全不作為,不然英國會死44萬人,這個我己經在前文中談及過。在美國行醫的我的朋友說:“不管我們覺得是否會 herd immunity,事實上就是在朝這個方向走。隻是希望走得慢點,別把醫院擠垮了...”。英美等西方國家的先進,是不言而喻的,他們直接或間接地接受群體免疫,以避免國家經濟或其他部門遭受巨大的打擊。
美國早期確實出現了失誤,CDC輕估了疫情的嚴重性,好在美國的信息是完全公開的,我們擁有可靠的資迅去自我防備。在完全沒有防控的情況下,不管有人算出21天感染全世界的80億人,還是77天感染7.4億人的歐洲,應用到武漢,那些萬人宴和春節團拜會已經使那裏群體免疫了。
下麵是我近期寫的朋友圈,略加修改:
(3/27/2020)英國首相中招了,這係列很長:英國王子查爾斯,哈佛校長夫婦,Tom Hanks, 美國參議員Rand Paul, 與民同抗疫,還有Neil Ferguson 和哥大教授Lipkin。
(3/26/2020)我現在己經對上升數據不敏感了,大家不出門就是了。新冠像風吹在美國人的臉龐,80%自愈,12%入院,3% ICU。希望自己別掉進那3%中,那3%裏就隻有50%活出來了,如果我們相信美國死亡率保持在1.3-1.5%的話。
(3/26/2020)美國新增創新高,近1.5萬人,為美國加大力度檢測的結果,白宮稱美國現在檢測人數為全球第一,準確度當然是最好的之一,白宮說現在積累的案例很多,但是有多少是多少。美國的重頭仍然是紐約,新增和總人數占美國的一半以上,紐約州長認為是兩個原因:1。紐約歡迎世界人士;2。紐約人生活得很密集。紐約州長相對理性,紐約市長自己無能則猛轟川普,相當窮凶極惡的樣子,其實沒有必要。在某種程度上,美國新冠重鎮在紐約是件好事,因為紐約擁有全世界最強大的醫療資源,大家知道紐約的醫院是美國最多的,含有大量能訓練住院醫的醫院。太太考過執照而放棄去紐約貧民區做住院醫生,那是後話。
根據紐約州長的數據,紐約新冠隻有12%住院,進ICU的病人隻占陽性病人的3%,這是他們高質量醫護的體現,州長親口說那3%是祖父母級別的人,州長稱紐約醫院的口罩至少現在移用。紐約還有一個令人鼓舞的數據,以住院人數翻翻為標準,周日為2天,周一升為3.4天,周二則是4.7天,所以是向輕型或好的方麵發展,在紐約眾多感染人中,死亡率在1%徘徊。美國死亡率有所增加達1.5%,隨著疫情的深入估計還會增加。川普希望複活節美國恢複開工,估計也是局部的,複活節是4月12日。
德州副州長已經說了,自己近70歲,寧可犧牲自己的生命以換取自己後代在美國能享受美好生活,這有點像意大利神父撥呼吸機給年輕人。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世界其他地方的政要和名人紛紛感染,查爾斯王子,哈佛校長夫婦,去中國的Lipkin教授以及美國重量級參議員Rand Paul,還有普京勇穿隔離衣去病房。意大利新增和死亡仍然奇高,但是兩個數字都比最高時期減少。意大利人口相當老齡化,四分之一超過65歲。我聽講座記得的信息,他們新冠死亡的平均年齡為81歲。不得不佩服德國,它的死亡率隻有0.5-0.7%,德國似乎管不了進口,出口則管得很牢。
(3/24/2020)對大家都不容易,對美國傷害超過2008和911應該是肯定的,隻要不滑向1930年代就是幸運了,very seriously。但是對於我們做生物醫學研究的,則是一個重大的機會,不會失業了。
(3/24/2020)美國死亡率1.3%,在感染人數迅速上升,還保持這個低死亡率,十分不容易,感謝美國的醫護人員。紐約占美國50%,死亡率隻有0.8%。北卡近500人感染,0死亡。但是有報道美國住院的年輕人占了30%,這是與歐洲不同的。川普早關中國航班有功,華盛頓州和加州壓力都小,加州這次做得真好,全美最多人口的州,感染人數隻有紐約的十分之一。川普關歐洲晚了,還是迫於壓力在大暴發的3月13日關的,使美國東海岸的壓力巨大。
美軍已經介入,國會也可能批準緊急法案。美國肯定會以全球最多感染人數的國家而載入史冊,但是美國擁有的恐慌程度非常小,應該能度過難關。沒有必要對川普窮追不舍,現在是需要他的時候,美國還是有很多相當的智囊調教總統,他這次轉向與學習的速度與以往很不同,我印象中川普是相當固執的,這次他相當靈活,有錯迅速改。每天超過一個小時的記者會,讓媒體窮追猛攻,這就是美國了不起的地方。另外,在美國麵對急劇挑戰時,在任總統容易凝聚人心,像羅斯福和小布什,所以川普連任的機會還是蠻大的。在隨後的競選中他有不少很明顯的攻擊目標,在被彈劾上拜登兒子會中和川普彈劾的劣勢。
(3/24/2020) 耶魯學生參加抗疫,耶魯學生的特點就是具有使命感。家裏捐千萬,孩子隻有打工並找便宜地方住,為了省錢,這就是我們熱愛的美國[強][握手]。轉:“他們同住的四個孩子,都是去年畢業的,其中三個是耶魯的,第一次完全獨立生活,又碰到這樣的情況,感覺他們還是很緊張的,但都不願意回家,因為工作都與醫療、醫護有關。其中一個孩子家裏給某大學捐過上千萬,自己現在在實驗室打工,準備讀MDPhD. 為了省錢,還選了他們其中比較小的一個房間。”
(3/22/2020) 紐約醫生接受采訪時稱,他們醫院早在川普要求FDA批準應用羥氯喹治療新冠感染之前,他們就在臨床上用了,他的醫院近百位患者,無死亡記錄,他知道的其他紐約醫院也在臨床上應用羥氯喹。這些資料部分解釋了紐約新冠0.5%這麽低的死亡率,羥氯喹是原因之一,紐約強大的醫療體係是另外的原因,我隨便數數紐約州應該就有超過10所醫學院,醫院更多。隨著檢測數量的增加,紐約死亡率還會降低,所以Anthony Fauci當時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所言的受到批評的判斷還是正確的,那就是如果考慮到無症狀者會衝低死亡率的情況,新冠可能就是比較嚴重的流感,流感死亡率大概是0.1%。正與我在上篇博文中陳述的,羥氯喹不僅抗病毒,還具有免疫抑製功能,所以在重症甚至病毒不活躍時也有作用,“人民的希望”似乎隻有抗病毒功能。
如果華盛頓州的病例受中國武漢的影響,紐約的病例則多是從歐洲傳來的,特別是紐約擁有大量的意大利後裔。意大利人不需要簽證,買張機票飛行5-7小時就從羅馬抵美國,川普沒有及時禁歐洲航班是個失誤。但是這東西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他在紐約隻有100例時禁歐洲航線也會被罵死。所以我雖然不是川普的粉絲,但是沒有必要把他在早期的言論與現在對著批判,我們都沒有預測得美國會有如此規模的流行,現在來看美國不到10萬人感染就是幸運了。美國不需要誰來加油,美國肯定會在很短期內,造出用不完的口罩與呼吸機。別忘了,ECMO還是美國普林斯頓校友發明的,美國在二戰期間造的軍艦都用不完。寫於2020年03月29日。
為了將新冠患者的數字壓到盡可能的低,中國發明了一種新的統計分類,即病毒陽性但是無症狀者。按照這種做法,這類人不被計入新冠病人中。
這種說法毫無科學依據,既然是病毒檢測陽性,就證明當時體內存在新冠病毒,而病毒陽性者無論是否出現症狀都具有傳染性。既能傳播疾病,卻不被算作是病人,這顯然違背了最基本的醫學常識,還是一個很危險的做法。
中國的這種統計方式與世界各國都不相同,包括亞洲的韓國和日本,當然也包括美國和歐洲國家。在這些國家,隻要檢測呈陽性,無論核酸還是抗原,都被認定為新冠感染者。這本來是再簡單不過的邏輯:如果一個人體內沒有感染病毒,又怎麽可能檢測出病毒的核酸或抗原?因此否認陽性者是病人,完全是自相矛盾。
同樣荒唐的還有死亡統計,在美國等西方國家,凡是檢測出病毒陽性的死亡者都會被列入新冠死亡數據;而中國則僅將那些被認定為死於新冠感染並發症的病例計算在內。這樣的統計方法當然可以顯著降低新冠的致死數字,但也讓數據失去了真實的意義。中國正是這樣在死亡數據上做假到家,並且以此為證據成年累月地攻擊美國和西方。
《為什麽病毒陽性無症狀的人不算新冠病人?》
媒體報道中國將對1541位新冠病毒陽性但是無症狀的患者密切觀察,其中205人為境外輸入的病例。雖然仍然沒有把他們劃歸為新冠病人,但這是一個好的開端。
在韓國、日本和新加坡,所有病毒核酸陽性的人都會被劃歸為新冠感染,現在美國也是。韓國的研究表明,約有20%的患者,從感染到住院甚至康複,他們都沒有症狀。這是一個很大的群體,他們是具有傳染性的。
已經因為數字不準造成全球的新冠危機,醫學上無症狀的人是會傳播病毒的,這是中國最先發現的,再愛麵子捂蓋子會造成更大的危害。無症狀但是病毒陽性者,因為其隱藏性,其實還更可怕。
現在不應該將目標定在零病人,那是不可能的;也不應該將病例數與官員政績掛鉤,那會造成數據造假;更不應該因為疏忽讓新冠病毒卷土重來。
我們現在是麵對的,是一個比細胞小很多但需要借助細胞生長繁殖的病毒,為一種自然的客觀存在。它們有時比人還聰明,為了生存可以隨機應變。
現在全世界的數據告訴我們,新冠病毒感染是會指數增長的,這些數據讓我們確認病毒在去年九月從美國傳來是不可能的,也告訴我們武漢早期45天左右的基本不防控,恐怕使相當的武漢人已經感染過。
從免疫學的角度,武漢人現在是最安全的中國人,因為他們很有可能群體免疫過,所以歧視武漢人是沒有科學基礎的。在德國柏林的Robert Koch研究所的推動下,德國政府已經在德國推出在人群中測定新冠抗體的計劃,給那些抗體陽性者發放Immunity Certificate (免疫證書),讓他們重返工作崗位。
芝加哥郊外的雅培公司不僅做奶粉,還是著名的醫藥公司。他們研發的可用於手掌型議器的新冠病毒診斷試劑盒,最近被FDA批準。隻需要5分鍾出陽性結果,13分鍾出陰性結果。我開始覺得不是核酸PCR或測序,免疫測定的可能性大,但是朋友告訴我,這是一種不走PCR的幾個溫度循環的恒溫核酸擴增技術(Isothermal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chniques,Iso-NAAT,INAAT)。
該項檢測將在他們已經在市場的隻有6磅重的議器中完成,全美國已經擁有1.8萬台這樣的儀器,放在很多醫生的診所,每天可以測五萬份新冠病人的樣品。這是可以改變新冠防控整個格局的重大發展,聽說此新診斷試劑盒的研發還有老中科學家的重要貢獻。美國無所謂,測出百萬人感染也不覺得丟臉,我們永遠麵對的是事實。
雅培Abbott確實是個醫藥公司,講個他們的笑話:美國有位發現NO(一氧化氮)機理的諾貝爾獎得主曾經是雅培的副總裁。一氧化氮是偉哥的生物學基礎,因為能改變血管平滑肌的收縮和放鬆。該副總裁在去雅培任職前在大學做出了可以獲得諾貝爾的發現,他在雅培不改在學術界喜歡說話的習慣,在接受當地報紙采訪時談及公司內部的一些管理不足。公司警告了他,後來突然把他fired掉了,弄得他失過業。最後他去了德州大學,在那裏得的諾貝爾獎。
看見川普總統在歡送美國海軍“Comfort”號軍艦醫院啟程紐約的視頻和部分講話,作為一個不喜歡紐約和選舉前寫過20篇文章嘲笑川普的人,我寫了這個被廣泛傳的帖子:“一個戰時總統誕生了,不辭辛苦,全力以赴,已經贏得好多反對他的美國民眾。克林頓始終遺憾自己總統階段,沒有世界大事件讓他顯才華。這次考驗川普的時間到了,雖然開篇不順,但是美利堅走過這個回合後依然美麗”。寫於2020年03月31日。
紅米2015 發表評論於 2025-11-02 17:22:29
阿留 發表評論於 2025-11-02 16:13:35
記得當時有篇很好的文章,好像是新英格蘭醫學發表的,提到人類對於瘟疫的教訓,就是從來不吸取教訓。其實不光瘟疫,人類曆史上都是如此。
看起來中國還是主要在早期發現上下功夫。SARS之後也是這樣,但十幾年後當時所有措施都廢弛了。這次看怎麽樣。當然這次還有最新的技術手段支持,希望能永遠地消除大規模瘟疫流行。
記得當時有篇很好的文章,好像是新英格蘭醫學發表的,提到人類對於瘟疫的教訓,就是從來不吸取教訓。其實不光瘟疫,人類曆史上都是如此。
看起來中國還是主要在早期發現上下功夫。SARS之後也是這樣,但十幾年後當時所有措施都廢弛了。這次看怎麽樣。當然這次還有最新的技術手段支持,希望能永遠地消除大規模瘟疫流行。
如果短期內還能吸取教訓,一是一定要有應急的國內供應鏈;二是碰上類似新冠的瘟疫,正常人戴上N95,該幹啥幹啥,莫封城莫停工,後者造成的間接死亡比瘟疫本身大得多得多;三是要找到加速疫苗測試的方法,可以用AI分析數據輔助,以盡快就變種做出反應;四是不要強製,強製也控製不了傳播,最後還得靠群體免疫。
雅美之途 發表評論於 2025-11-02 15:49:39
回複 '阿留' 的評論 : 不吸取教訓,這次的錯誤還會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