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遊學海外的學子們來說,海歸似乎是一個永久的話題。原來單位早期公派留學的,有人歸,有人未歸,其中的兩人比較典型。
有一位,姑且叫老愛吧,外表看,書生一個。學成以後,頭頂世界著名學府的博士光環海歸了,《中國青年報》都有版麵奉獻給他,所裏委以重任,老愛自己也是意氣奮發,準備施展一番拳腳,做出一番事業來。老愛是工廠當工人,七七年上大學,來所讀研究生,理論和學識,自是不用多說,更多的屬於書本知識,但欠缺的是經驗。就這"經驗"二字讓他翻了船,作為總負責人的他,未能有效地考慮計算現場實地的各種效應,結果出現了重大事故,雖然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和設備損失,但老愛還是從此一蹶不振。在單位,隻有一個虛閑位置,不溫不火,幾年之後,再次出國,遊學世界各地,就憑那光環不愁沒有去處,再也沒有回去過,偶爾能聽到一點他的蹤影消息,後來也漸漸被人淡忘。
另一位,就叫老牛吧。老牛,插過隊,上大學,來所讀研究生,選送出國進修。也許是去的地方是個研究所,老牛在外近十年,沒有拿到任何學位。具體內幕,咱也不知道,反正是回來了,所裏也給予重視,作為接班人培養。老牛用一年半的時間,讀了一位學術大拿的博士,拿了頂博士帽。老牛與所裏的,所外的,各位大拿們互動的也不錯,老牛的事業是蒸蒸日上,早就成為了一把手。就老牛的學術造詣,不同行,不清楚。但就老牛的人來說,雖打交道不多,但知道,對所有人都很客氣,看不出任何門派區分。也許是在外呆的時間也比較就,學術思想也比較開放,所以老牛基本是上下都認可的一個人。老牛應屬於之上高,情商也高的人。
其實,不管是上級,還是下屬,還是平輩,工作中還是願意和老牛這樣的人作同事。在研究所也工作過不能算短的時間,大致了解一些內情,就項目爭取來說,你說你是哈佛的博士,可以證明1+1;他說他可以證明2-1,他是劍橋的PHD,擺在那些大佬們的桌上,兩者並沒什麽區別,都是很有學術意義的課題,投誰的票,給誰以財政支持,那就要全憑大佬們的個人喜惡了,學術研究是要錢做鋪墊的,老牛就很有這方麵的勝算。如果書生一個,倒不如在這裏老老實實地悶頭幹活。如有老牛一樣的情商,回去博幾回,也不見得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