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lou

隨心隨意隨性偶得
正文

麻將

(2013-08-19 21:29:59) 下一個

  記得胡適先生是這麽談各國的國技的,日本的相撲,英國的板球,美國的棒球,中國的麻將。先生所言極是,要說麻將在中國,全無地域之分,也無年齡之限,普及程度遠非號稱國球的乒乓能比。至於麻將起於何時,源於何地,眾說紛紜,有人言是孔聖人周遊列國時所創,有說是三寶太監下西洋時發明,有人道是起於江蘇太倉,也有人說源於浙江寧波。但有一點,當初發明人可能沒能預料到在現今的華人世界裏,麻將的普及和受追捧程度,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麻將。

   最早對麻將的感知,也就是電影裏,歪戴著帽子,嘴裏叼著煙的混混們玩的東西,似乎麻將總是和流氓相連。大學後期,幾位同學偶爾玩時,手把手地教,勉強知道大概的麻將規則。一百零八張牌,加上邊花一百四十四張,排列組合,千變萬化, 隨機應變,同時又要手揮目送,如兵家鬥智鬥勇,抓,吃,碰,停牌時等待的焦慮和心跳,談笑間已決出勝負,贏者想再接再厲,輸者急於扳本,這大概就是麻將之中的樂趣。讀書可以讓人明理,打麻將呢?能把打麻將上升到和讀書一樣的高度的是清末民初的一代大家梁啟超,他曾說過,隻有讀書可以忘記打牌,隻有打牌可以忘記讀書,可見梁先生對麻將的愛好,也能說明中國人對麻將的癡迷,下至市井百姓,上至博學鴻儒。

   那時工作以後,每每星期六還沒到下班,就有人開始互相邀約,夜幕下的棟棟家屬樓傳出的稀裏嘩啦聲,彼此起伏。南京人打的是那種算花的麻將,最基本的就是門清十個花,有時為了避免有人胡吃亂碰,壞了他人的牌氣,還人為地加上有多少個花後方可成牌。平常人打麻將,小一點的是一三五,五十塊錢左右的輸贏,大一點的是二四八,進出總要有百兒八十的。這都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不知現在有沒有什麽新花樣。技藝不精,打過很短一段時間,每每總是出多進少。而且也熬不過輸家在八圈之後,再接四圈的要求,常常是十二圈下來,淩晨兩三點,麵黃肌瘦,眼窩凹陷。好像每次熬夜打麻將時,胡子長得還特別的快,起牌時青青的嘴唇,十二圈後黑乎乎的胡茬都顯現出來,更顯得麵色憔悴,漸漸不再熱衷。

   當日本人下圍棋講究大局觀時,當美國人打橋牌談的是團隊合作時,咱中國人玩麻將,看住上家,防著下家,盯著對家,不知是不是驗證了那麽句話,一個中國人是條龍,三個中國人就變成了蟲,連玩上都體現出好單打獨鬥,處處存戒心的習性。但不管怎麽說,發明麻將之人絕對是個奇才。相比洋人的撲克,且不說那更多的排列組合,就連玩的方式也較紙牌方便,一張張麻將牌自己立在桌上,空出手來,喝茶抽煙全不誤,尤其是在寒冷陰濕的冬季,更是可以用手攏著散著熱氣的茶杯,避免一夜激戰之後,手起凍瘡。據說那一百零八張牌是代表著梁山泊的一百單八將,當家的宋公明老是希望有一天被招安,所以麻將用"和"字表示贏。

   前些年,中國國家體委,把麻將列為競技項目,為此還製定出競技麻將比賽規則,同時想欲推廣至世界,隻是成效不大。其實由於麻將和人天生對錢的貪婪相連,贏的想更多,輸的想扳本,孜孜不倦,永無止境,這大概就是人們對麻將癡迷的根本之所在。缺少那麽點刺激,連我這種非熱衷之人都覺得有些枯味,要想把麻將推的更遠,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