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90)
2016 (5)
2017 (183)
2018 (212)
2019 (250)
2020 (211)
2021 (193)
2023 (187)
我並不特別喜歡吃麵包,但是吃麵包很方便,即使是在沒有任何菜搭配的情況下,也可以充饑。
以前,在中國吃麵包是一種很小資的行為。
小學去春遊,老爸給我帶了個豆沙麵包,小朋友們都十分羨慕,但是我還是羨慕他們的燒餅包油條,春遊很餓,吃那個特別管用,我吃了個麵包,越吃越餓。現在明白了,麵包是一小團發麵做的,其實很健康,隻是吃一個麵包,顯然不如吃一塊燒餅管飽,看,華人做美食,特別實在,而且還很美味,燒餅的美味程度真是不比一片普通的西式麵包差,對於中國胃來說,可能更加美味了。
最令我感到驚奇的,是華人做出來的麵包味道更加可口。
很奇怪,麵包不是西方人先發明的麽,怎麽現在華人的麵包做得更美味呢。
或許,這和中國胃又關,我們吃麵包,通常不夾什麽,如果味道裏麵沒有那種小麥與奶味的和諧味道,華人會選擇吃饅頭了。
饅頭白嘴吃,夾什麽都可口,無論甜口的還是鹹口的,都好吃成了一種著名小吃,肉夾饃的感覺真是比漢堡包要動人,我很想追根溯源查一查,是先有漢堡包的還是先有肉夾饃的,據說漢堡包起源於十九世紀的德國,而肉夾饃起源於中國古代的西漢時期,那顯然肉夾饃曆史更加悠久,很有可能西方的漢堡包是借鑒了中國的肉夾饃吧,那,沒有學到完整的感覺,牛肉還是要做成幹切的,麵包的味道和韌勁還是不如北方的饅頭。
麵包,什麽都不夾,其實味道更完美,特別是華人店裏買的麵包,吃起來口感鬆軟,也不失韌勁,關鍵是帶著孩子都喜歡的甜味,是那種麥芽自然散發出來的甜味,吃起來一點都不膩。
華人的麵包做得超過了西人,但是,沒有發現西人有把饅頭做得超過華人的。
再說麵條,華人叫麵條,西人叫意大利通心粉。
最後,西人去華人店吃醬油炒麵吃出感情,但是華人區西人店吃意大利通心粉,僅僅為了充饑。
這個事情,好像已經不能說是中國胃造成的,我做一碗西紅柿打鹵麵,就把一個西方孩子對意大利通心粉的熱愛從夏天的溫度降到了秋天的溫度了,以至於他去華人餐館吃飯,要求老板做個西紅柿打鹵麵來吃,並且吃他自己做的意大利通心粉是充饑,吃華人的店的西紅柿打鹵麵是打牙祭,這已經很好地說明了西紅柿打鹵麵的魅力了。
我吃通心粉從來沒有感覺到享受,即使是吃了王牌通心粉,也沒有吃出陽春麵和蔥拌麵的幸福感,就更不要提那些在國人記憶王國裏的各種溫馨大麵了。
點一份意大利通心粉還很貴,是兩大份高品質中國麵的價格。
意大利通心粉聽起來特別陽春白雪,我兩年前回中國,朋友的孩子還專門點了這個意大利通心粉給我吃,那是中國大廚改革後的意大利通心粉,雖然沒有吃出牛肉麵的激情,倒也不覺得那個錢白花了,並且發現,如果實在沒有麵條吃,意大利通心粉這麽做,也算是善待自己的味蕾了。好像,他們就是加了醬油。
如今,西人們都知道,華人店的醬油是個極好的東西,一醬在手,白醬多餘了。
華人在做美食方麵,確實很有天賦。
這是我做的口蘑炒雞蛋,加了一把炒香的鬆子仁,就具有硬菜的吸引力了。據說鬆子仁對心髒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看,我這個做菜的天賦也還湊合吧。
回複 'elfie' 的評論 : Well, well well, it is your choice .
=====================
Well said:-)
香港有 79 家米其林星級餐廳。
澳門有 16 家米其林星級餐廳。
其中有一大部分是華人主廚,也有一大部分是中餐。
香港有
食物的用處是提供營養。飲食的關鍵是健康和營養,而不是味道。追求味道而不是健康營養,會吃出很多疾病,比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的。追求飲食營養和健康,飲食簡單清淡,省時省力,然後把健康的身體用在發展科技,發展家庭和社區等,才是正事。
如果把人生的最終享受停留在食品這個階層,那沒有比動物發展多少。訓練動物隻有一招:給它們好吃的就行。
After years of looking for easy fix for hunger, hamburger and chicken tenders become the ultimate solution. In a few minutes your food craving is done.
當然,有些老朋友是非中餐不吃,不能欣賞世界一流廚師的創作, 那是另外一個問題。
西紅柿雞蛋絕配,今天中午就炒西紅柿炒雞蛋!
通心粉在國內很貴的,我不喜歡,沒有味道。
過去,中國的義利食品公司生產的一種“果子麵包”,裏麵有核桃仁,果脯,在我的記憶裏也是非常美味,超過了我後來在歐美嚐過的麵包。
那種吃法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科學發展,讓人們知道:對人體有營養的吃法最好。
嗅覺味覺或叫口感是大約20歲前形成的,終生不忘,與營養無關。
換種稅法,小時候吃什麽,年老了就想吃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