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90)
2016 (5)
2017 (183)
2018 (212)
2019 (250)
2020 (211)
2021 (193)
2023 (187)
2024 (194)
2025 (10)
我出生的那個年月,重男輕女的思想,還是很嚴重的。
當時無論農村還是城市,一般人家都更加稀罕男孩子的,生了女孩,母親抬不起頭,有些家庭的女孩子也得不到寵愛,有哥哥的,處處以哥哥為主,有弟弟的,弟弟備受溺愛。我出生後,也是幾分歡喜幾分愁。
這種思想一直到我兒子出生的時候,有些地方依然很嚴重。
兒子出生那天,我和好幾個產婦同時生產,我的兒子第一個呱呱墜地,他的哭聲很響亮,很有男子漢的雄壯。我的家人告訴我,當時整個產房外麵的人們都說,這是個男孩的聲音,這下子太好了,後麵大多數也跟著男孩子。
這個時候,醫生出來告訴我的家人,我生了個男孩,我父母告訴我,當場所有人都笑了,由衷地笑了。
人群中,有個人忽然喊了一聲,下一個不知道是不是男孩,如果不是,那這個男孩就是撐船的。其他的都是女孩了。
此時所有待產的家屬全部回頭罵那個人是烏鴉嘴,要他閉嘴。
可是給烏鴉嘴說中了,接下來,就來了五個女孩子,有三個和我在一個病房住著。
這三家人,有兩家是城市的,公婆都還挺高興,年輕的媽媽也沒有受什麽委屈,有的還說,女兒貼心什麽的,看樣子,這兩家人會非常寵愛自己女兒的。其中有個籃球隊的年輕媽媽,女兒生下來10斤還多,那全家人真是樂開了花了,那個年輕的爸爸就在旁邊念叨著,“以後和媽媽一樣,做女籃運動員啊,我的乖乖寶貝女兒。。。”。
但是農村那家真是慘到了極點。女兒生下來後,沒有人來看她,包括她自己的父母,丈夫和公婆都不來看她。她送進病房的時候,就開始哭,後來,她的妯娌來了,妯娌對她很好,因為姐妹倆來自同一個村子,妯娌嫁給了她丈夫的哥哥,也生了個女兒,在婆家不受待見,這一下,她倆同病相憐了。
這戶農村人家,有三個兒子,前麵兩個都生了女兒,就指望她能生個男孩子。在生之前,她的肚子看上去還特別像生男孩的,她自己的父母和公婆都跪求了,要生個男孩子續個香火,可是,又是一個女兒。
三天以後,那個女孩的丈夫才來看他,他一來,我們一屋子人都責怪他太重男輕女了,可是他告訴我們,在農村,生個女兒,吵架都張不開嘴,地裏的活,將來也沒有勞力了,這個家就要敗掉了。他們不是不把女兒當人,女兒將來,還不都是人家的。是人家的人,一生都很被動,婆家好,什麽都好,婆家不好,這個女孩子的一生都慘了,還要靠娘家接濟。而且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等等,總之是女孩的一輩子,是由男人來定的。
這麽說來,中國在傳統上的重男輕女思想,還很有道理?!
他說著,還陪自己媳婦掉起了眼淚。然後也坐下來喂媳婦喝雞湯,同時告訴我們,他媳婦生產那天,他的母親拎著一罐子雞湯呆在產房外麵,一聽說生的還是女兒,拎著雞湯就走了,一句話都沒說。據他講,老太太回家這三天,都不出門見人,就在家裏捶胸頓足了。
這是我親眼看到的一場重男輕女的悲劇,現在農村裏的土地很多被國家收了去,開發做了風景療養區了,那家人估計所有的地都給征了去了,那些女兒們如果有出息,比男孩更好找工作吧,就是將來嫁了人,也會想著娘家的好,如今中國允許生兩個孩子了,誰家的下一代跟女兒姓,香火不也續上了。
真的不太能接受重男輕女的思想,雖然我很愛我的兒子,但是假如我也生個女兒,我一定對她寵愛有加,絕對不輕視她,把她看成人家的人。
大自然有太陽又有月亮,人世間有男人又有女人,才能陰陽平衡,
生個女兒,小時候是父母的,長大了就屬於社會和她自己了,兒子也是一樣,女兒可能遠嫁他鄉,兒子也會遠涉重洋,如果能留在父母身邊,生活在同一座城市裏,那是一種很大的福分。媳婦和女婿雖然都是人家生的,但是隻要對方對自己的孩子好,自己的孩子喜歡對方,做父母的就該好好疼惜,護短是毀滅兒女婚姻幸福的導火索,做女婿的男人心還大點,媳婦就敏感多了,不能和媳婦相處好,兒子就等於白養,最終的結局,不是兒子婚姻破滅,就是兒子一家不回來看你這個老媽啦。。。。
女兒是貼心小棉襖,有些人卻不認同。
一句話,得女人心者得天下也。
所以呀,有兒子的童鞋們都記住了哈:得罪誰也絕不能得罪兒媳婦!:-)))
由於社會和經濟方麵的原因,女性幾千年以來沒有和兒子享受一樣的繼承權,沒有平等的受教育權利,沒有工作權,經濟不獨立,生的孩子大部分都是默認跟丈夫姓,導致女性受歧視。
如果女性都爭取從自己的父母那邊平等的繼承財產,受到良好的教育並能不靠老公自立,而且爭取孩子,至少有一部分孩子跟女的姓,那女孩子的父母就不會歧視女兒,整個社會都不會其實婦女。
女的需要自己腦袋清楚,爭取自己的權益和孩子的冠姓權,才不會被男人和被社會吃的死死的。
最可惡的是以德報怨。
我周圍沒有重男輕人士,他們早就被踢的遠遠的了.
如果你有這樣的朋友,趕緊的斷交,是你的不是了。
巫寧坤先生的女兒巫一毛,寫過一篇《鞋》,裏麵有一段,字數不多,是對生男生女點睛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