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慕大郵輪3:燈塔、城堡與教堂》
作者:若敏
2024年8月,我們乘坐郵輪從紐約起航,駛向那片神秘的碧海——百慕大(Bermuda)。這場八天七夜的郵輪之旅,如同一次溫柔的出走,帶著海風與陽光,把日子拉長也放慢。
郵輪在百慕大停泊了整整兩天半,我和朋友GJ幾乎走遍了島上的著名景點,有些地方甚至去了兩次。這個總麵積僅53.3平方公裏的珊瑚島,卻裝得下無盡的驚喜與蔚藍。

8月28日,在打完最後一組高爾夫18洞後,
司機兼導遊準時帶著我們,開始了打卡百慕大地標的新一輪探訪。

傍晚5:30,我們從高爾夫球場出發,先駛向 St. George 島。大約二十分鍾後,第一站——Unfinished Church(未完成教堂)出現在視野裏。

這座“未完成教堂”是一座哥特式遺跡,原計劃容納650名教徒,始建於1874年,卻在1899年臨近完工時因資金短缺和多重紛爭而被迫停工。彼時,教堂原本是為了替代古老的 St. Peter’s Church(聖彼得教堂)而建,可上帝仿佛有另一番安排:新教堂至今未能完工,而聖彼得教堂卻安然挺過了400年的風雨。這座孤獨矗立的殘垣斷壁,如今隻在海浪聲中靜靜訴說未竟的宏願,卻也成了百慕大一處獨特的文化地標。
離開未完成教堂,我們沿著小路一路北上,轉向海邊,再向西,一座古老的石頭城堡赫然立於海角之上——這就是與聖喬治鎮同屬世界遺產體係的 St. Catherine’s Fort(聖凱瑟琳城堡)。它的修建曆史甚至比聖喬治鎮還要早十年,自1602年起便是英軍駐守的要塞。
可惜我們到時已是黃昏,百慕大大多數景點和商店都會在下午5點準時關門,堡壘也不例外。隻好在古老的城牆外留下一張合影,讓這段相遇有了證明。

緊鄰城堡的是島上最美的海灣之一——Tobacco Bay。Tiffany 藍色的海水在礁石環抱間波光粼粼,如夢似幻。隻是天色已晚,我們也隻能隔著車窗遠遠看一眼,把遺憾留給下次。

島上的 St. Regis 酒店是一處低調的奢華,每晚房價起步519美元。導遊帶我們走進大堂參觀,主要是為了方便大家使用衛生間。
穿過挑高的大堂,走到後方的陽台,便可一覽酒店的私家沙灘,遠處還能遙望到聖凱瑟琳城堡的輪廓,海風拂麵,奢華與寧靜在這裏達成和解。

接著,我們來到 St. George 鎮中心。曾經做過兩百多年百慕大首府的這座古鎮,如今依舊保留著原來的 Town Hall(鎮公所)。
這時已是落日時分,鎮公所早已關門,遊客也逐漸散去,石板路在晚霞裏顯得格外溫柔安靜。
在國王廣場(King’s Square),一個老人坐在船邊刮著魚鱗,黝黑的麵龐與深深的皺紋刻滿了大海贈予他的故事。

離開古鎮,司機帶我們去了當地人最愛的 John Smith’s Bay。
這裏是居民納涼戲水的私房海灣,幾個孩子在水裏追逐嬉戲,大人們在木桌上擺開食物,與落日作伴,一切都顯得溫暖而富足。
天色漸暗,導遊笑著說:“現在帶你們去島上最高的地方,拍落日正好!”他口中的地方,便是著名的 Gibb’s Hill Lighthouse(吉布斯山燈塔)。

Gibb’s Hill Lighthouse 建於1846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鑄鐵燈塔之一,至今仍在使用。最初,它依靠四個圓形燈芯的煤油燃燒器照明,1923年換成了電力燈組,如今每隔十秒,塔頂的燈光便閃爍兩秒,守護著百慕大周圍的航道安全。為了防止停電,1964年還加裝了柴油發電機作為備用電源。

可惜到達時,燈塔已關門,我們未能登頂俯瞰整個百慕大的海岸線。但站在燈塔下,看著火紅的落日一點點沉入大海,心中那份遼闊感已足夠彌足珍貴。

夜色漸濃,最後一站是被譽為“世界上最性感的沙灘”——Horseshoe Bay Beach(馬蹄灣海灘)。
三公裏長的粉色沙灘在餘暉中褪去了白日的熾烈,碧藍的海水悄悄暗下去,潮聲在耳邊柔軟低語。雖已無光可拍,卻勝在寧靜。
我在海邊佇立良久,任海風輕撫,獨享這場屬於粉色沙灘的夢境。

導遊提醒我們該回程了。大家依依不舍,一步三回頭,恨不能將這片夢幻般的海灘帶回船上。
這位來自美國的導遊,第一次來到百慕大便深深愛上了這裏。大學畢業後,他留了下來,開始創業,帶領幾位得力助手一起打理旅行團。他總說:“別叫我老板,我隻是這個小公司的 Owner。”第一天發現26套高爾夫球杆把車塞得滿滿當當,第二天立刻讓父親開拖車來運球杆,細節周到又熱情。島上的陽光、海浪、沙灘、人少、自由、收入豐厚,都讓他心甘情願留在這片大西洋的翡翠上。

夜色裏,我們終於回到停泊在碼頭的 MSC 郵輪。大家奔向15樓的自助餐廳,一頓豐盛的晚餐,為這一天的奔走畫下圓滿的句點。
(感謝來自新加坡的 Jenny,組織大家合照,還製作了視頻。感謝 Cui Yong、李哥、GJ,幫我留下珍貴的照片。更要感謝高靖波會長周到細致的安排,讓高爾夫與百慕大的美好都恰如其分地落在我們心裏。)
(完稿於2025年7月8日,美國亞特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