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津樂道

茫茫人海,灑灑眾生相; 看博客,說閑話,其樂無窮……
正文

給當地人講做中國飯

(2014-06-20 12:34:51) 下一個
社區需要一個人講如何做中國飯。會做中國飯的人不少,但能用法語講出來的不多,我就自告奮勇的去了。這種社區的課說好講也好講,其實也不簡單。一是你要自己講圓了,你說你既不是烹飪專業的,也沒幹過這行,給人家講做飯,要編出點故事讓人相信你懂得這些。我說我有個鄰居是大飯店的主廚,從他那學到很多東西。人是有個這麽個人,但我從來沒有和他有過交流。這就是想哪說哪編故事。二是講什麽。我覺得應該講真正中國的東西,而不是那些似是而非的東西, 比如:egg roll。
 
開始我還是有點緊張,發音也不太準。那些人大概也是聽的似懂非懂。好在有實際材料,現場操作,連蒙帶唬就把課上下來了。你可別小瞧這些人,很多都是做飯能手。經常糾正我的描述。他們的短處就是不懂中國飯菜這回事。西方人做飯講究要菜譜,一分一點記得清清楚楚。我們提到用量是總說少許,一點,寫出幾分幾錢來那叫沒本事。我們也不習慣記下來,這顯得咱多無能。有一次在朋友家包餃子,他們的朋友就看著我的操作,洋洋灑灑的寫下一大頁材料,用料,做法。連餃子煮幾分鍾都寫的清清楚楚。我服了。我深知他們的習慣,要是沒有菜譜,菜譜裏不寫好用量,我還不讓他們把我煩死。我煩死小事,他們還不得糾結,鬱悶死。別以為寫好菜譜就萬事大吉。你還得按著菜譜做,否則問題又來了。當然你可以不按著菜譜做,但你得說清楚為什麽。他們可沒有下去問的習慣。急脾氣的會立馬就問,溫和一點會等你說完:對不起,你的菜譜上寫的不是二勺嗎,你的用量都快到1/4 杯了。我隻好+—*/& etc。然後,她會鄭重的把二勺改成 ¼ 杯。當然,大部分人是有很強理解力的。在下麵配合我說,不錯,挺好。所以後來每當回家被問道課講的如何,我總是開玩笑的說,學員配合的很好。
 
我吃飯不太講究,後來也發現我並不是什麽都吃,什麽都能吃,所以還不算是吃貨。吃飯不講究的人,做飯就不會太好,沒這個必要,也不會去追求。作為消遣,我也會吆喝兩人,炒兩個菜,胡扯一晚上。如果有會做的,自稱會做的,特別是願意顯示能力的,我絕對讓賢。捧場,稱讚,這事兒我也願意幹。這樣生活不答應,有人挑食,我必須再會幾手。在國外,外麵的中餐飯館不可口,隻好自己學著做。從來也沒有想到看錄像可以學會做飯,所以家裏的幾盤做飯的CD一直靜靜的呆在那。直到有一天我把它們拿出來解悶,發現多看了也明白一些事情,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看完CD 盤又去買。然後看電視裏的專門節目。看中國的,通過網絡。看當地的,英語的,法語的。才明白為什麽做飯能成為一種時尚。做飯,這時稱之為烹飪,也可以高大上。看著主持人和烹飪大師們(這時不能叫廚師了)遊弋在案板和爐灶之間,談笑風聲,我都後悔怎麽沒有幹這一行。每次操作都是一次創作,並帶來美的享受。這就是為什麽關於飲食和烹飪節目非常流行的原因。如果這種節目和營養和健康結合在一起,那就更是所向披靡。中國人聚會,來自全國各地朋友帶來不同口味的飯菜更讓我打開眼界。你不用旅遊就可以品嚐到全國各地的美食。北美的中國飯館的飯菜做的不敢說三道四,有幸和他們一起進餐,我體會到真正的廣東風味。不管怎樣,當我給別人講做飯時,我已經積累不少知識和實踐經驗。偶爾我也會練上兩手,給家裏的餐桌增添新的菜肴。聚會時,我也可以顯示一下自己身手。當我站在講台前,侃侃而談時,我都覺的自己儼然就是那個主持人,就是那個大師。

 
我不隻教他們學會一,二個菜譜,而且向他們傳遞中國的飲食文化。中國的幾大菜係,各地方食物特點。一桌菜的構成,喝酒的習慣,進餐的方式。最好玩的是用筷子。我告訴他們,想學會用筷子?學著用筷子夾綠豆,從這個碗夾到另一個碗,然後再夾回來,中國的小朋友就這樣練習。每次課都在歡聲笑語中結束。我也從中體會到了很多的樂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sherelot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穿越回漢唐' 的評論 : 是的,每次都費點口舌去解釋,可人家還是期待 ‘左雞’,才不管 魯,浙,淮,川,湘,粵,徽,閩。

謝謝來訪。
穿越回漢唐 回複 悄悄話 請不要動不動就用中國這個字眼,湖南菜就湖南菜,上海菜就上海菜,南北差異可大了,
sherelot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weetiepie' 的評論 :

春卷是,egg roll 我認為不是,或似是而非。
sweetiepie 回複 悄悄話 egg roll, 春卷, 難道不是“真正的中囯東西”之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