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三文魚回來了 (3) - 千裏輾轉,大兵壓境

(2012-10-30 20:53:12) 下一個

夏季來臨,一年一度的三文魚回遊又要開始了!這裏有去年的描述和照片。


三文魚回來了
(3) - 千裏輾轉,大兵壓境

三文魚洄遊,真是個悲壯的曆程,真像是軍隊的戰役行動。其實,整個戰略移動,早在夏季就開始了。

戰役的準備 :大洋裏,遠在天涯海角,揭竿而起,招兵買馬,壯大隊伍。

在波濤洶湧的大洋深處,突然那一天,遊蕩數年三文魚自己告訴自己:是回家的時候了,於是結伴而行,回鄉者加入,成群結隊,路上有義軍加盟,(至今搞不懂這些海歸們如何結群),一路浩浩蕩蕩,直奔太平洋海岸,匯集在大河入海口,大洋和內海的交界處

敵軍圍困萬千重 - 衝破封鎖線

在那裏,三文魚天敵們早已設下天羅地網,成千上萬的鳥兒們都聚在江河入海口,三文魚千軍萬馬往河裏衝,成千的鳥兒向下俯衝,象下雹子一樣。最多的是塘鵝,還有海雕。狂轟濫炸,海豹海獅當仁不讓。黑熊棕熊個個爭先, 這是它們入冬前的最後一頓三文魚大餐。三文魚萬眾一心,齊頭並進,前仆後繼,衝破了封鎖線,擺脫了天敵們的圍追堵截,衝入內海,衝入河流。

休整

突破重圍後,又穿過兩個大的內海,一部北上,進入加拿大水域,另一部揮師南下,來到了臨西雅圖的海邊,最後終於擺脫了海獅海豹的騷擾,爬過海壩的魚梯,由一條運河進入在西雅圖東麵的華盛頓湖 Lake Washington 進行休整,恢複體力,消除遠洋旅行的勞頓,適應淡水。有時待一兩個月。

集結待命
秋天迫近時,大部隊開始轉移到華盛頓湖東麵的另一個湖 Lake Sammamish 集結待命 - 等待秋汛。少數急性的按耐不住,作為先頭部隊已於九月進入山溪,在近幹固的溪水裏苦苦掙紮,這是最早的一批犧牲者。三文魚大軍在湖裏按兵不動。等待著。。。
 

  響起了衝鋒號

三周前,終於下了入夏來第一場秋雨。聞到了山洪帶來泥土味,這泥土味帶有它們出生地的信息,這說明有山水下來,離家鄉不遠了!此時三文魚沸騰了,就像響起了衝鋒號,大軍驅動向前,從湖裏衝入小溪,擊水前進。直奔山腳下的 小溪 – Issaquah Creek. 在這裏被水壩擋住,大部分魚要進行人工孵化 . 但是回家的三文魚被自己的本能驅動,以排山倒海之勢,向水壩衝擊。

三文魚主力有三股, Chinook 體重約 30-40 磅,大的有 70 磅,也叫 King salmon. 另一種叫 Coho 身體半紅,還有一種叫 sockeye 體型較小,通體透紅。來的最早的是 Chinook ,然後 Coho ,最後是 Sockeye 。

第一攻擊波是 Chinook, 重甲兵團打頭陣; 第二攻擊波是 Coho , Sockeye 大軍仍在路上,披星戴月,日夜兼程。將充當第三攻擊波。

這是最後的鬥爭

到達山溪淺水處,這就是產卵區。到達目的地要完成它們的最重要的使命 - 產卵。在這寸土寸金的小溪裏,找個產卵的窩可不容易。一路來萬眾一心,奮勇向前的三文魚突然爆發了激烈的爭鬥, 三文魚大軍此時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變成一對對家庭,(不知道他們什麽時候結的對子 – Tie the knot,長征路上的 Romance?還是在家鄉小溪裏閃電般的結合? - Marriage binding at Lightning speed)開始各自為戰。  爭奪產卵區,保護自己的窩。一時間水花四濺,一個個咬得遍體鱗傷。產卵可不是件容易事,雌魚選址,築窩,用身體和尾鰭挖個18英寸的坑,產卵,雄魚fertilize egg; 雌魚再用沙石蓋住卵;然後又掘下一個卵坑。(大概作67個)直到產完卵為止。

 

獻出自己的一切
完成了使命後,魚兒筋疲力盡,仍在激流中艱難地扭動身體,保護自己做的窩,直到最後一息,望著自己親手做的窩和埋藏好的小寶貝,漸行漸遠,被激流衝走,沒有任何遺憾,大部分三文魚長眠在自己出生的小溪裏,死後的三文魚增加了水中的養分,有利浮遊生物,這些是孵化後的小魚們愛吃的食物。 小寶貝在媽媽細心埋好的坑窩裏,經受整個一冬暴風雨和山洪的洗禮,直到來年春天才孵化出來,剛孵化出的小魚身上都背著一個卵狀的包,那是媽媽給她留下的營養包,幫他渡過最初的嬰兒期。。。

隻有少數品種的三文魚在產卵後,掉頭遊向大海,隻有它們說: I shall return!

注:

華盛頓湖 Lake Washington (湖大約有 20 英裏長)

Lake Sammamish (湖大約有 10 英裏長)

1

2

3

4

5

6 生命從這個小溪開始,也在這裏結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