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上的燈火

象高樓上的燈火明明滅滅地為對方照亮
正文

參加活動-我的中式服裝

(2014-01-16 01:48:25) 下一個
第一份工作將我帶到國外長住,遠行的衣箱裏自然少不了一襲旗袍。在當時僅有的幾家中 式服裝店裏找遍了也沒看中一件,於是約了同事到新街口的裁縫店裏定做。那時候人窮誌短,為了省點料錢,兩個人扯了一塊料子套裁。旗袍拿回家引得老上海的 奶奶一陣感慨:手工倒還細致,可是跟以前講究人家的幾鑲幾滾那是不好比了。這件不好比的旗袍上了兩三次身就被壓到了箱底。再拿出來時被冷落多年的她卻依然瑩潤如珠貝,一個不小心柔滑的軟緞從指間滑落流瀉一地,仿佛不經意間如流水般飛逝了的青春。


逝者如斯,不舍晝夜。忽然間魯迅先生的原創“隻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化為旗幟,京城小資開始追捧中式服裝,一家家專營店次第開花。當年三裏屯酒吧南街路口開了一家叫作“綠鳳紅凰”的中裝定製店,經常路過,某天突然被櫥窗裏的玫紅旗袍打動凡心。可惜樣衣已被訂購,玫紅布料告磬,退而求其次挑了fuchsia紫紅。


兩位小姑娘店主手藝很讚,嘴也甜,忽悠得我又再接再厲添了另外兩件:



紅色夾襖剛做好就燒包地帶去香港過新年,打包行李的時候豬油蒙了心把一瓶著哩水也放了進去,前襟的下擺處毫無懸念地沾上了,專業幹洗店也清理不了。欲哭無淚隻好把她也打入冷宮。

前一陣子在微信裏又找到了以前同定旗袍的那位同事。巧的是她也還記得塵封往事,正在群裏聊得開心,冷不丁被討打的男生插了一句:“旗袍還穿得進去不?”

穿不進去的是旗袍,找不回來的是忐忑的憧憬和青澀的詩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