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氏所臨石鼓文,融大籀古意與後世筆法於一爐,筆法老辣卻無煙火之氣,老而彌新猶有恢宏的氣度。很多想提升筆意的書家,都從中獲益不少。要不,今天我們一起寫幾紙吧?
吳昌碩(1844-1927年),原名俊、俊卿,字香補、倉顧、蒼石,民國以後稱昌碩,號缶廬、老缶、老蒼、苦鐵、破荷、大聾、五湖印丐等,浙江安吉人,吳氏十七歲,適逢太平天國革命波及吉安,遂離家浪跡於安徽,二十一歲反家,與父耕讀為業,次年鄉試為秀才,五十三歲被任命為安東縣令,月餘沽,從師楊峴學習書法、詩文,並與著名的金石文物收藏家過從,得到潘祖畫壇領袖身分的吳氏被推舉為社長,再執印壇牛耳。吳氏自評印第一,書法第二,畫第三,而此三絕藝在本世紀初期,皆已臻大成,為世所推重。
吳氏工篆書,尤善寫石鼓文。中年以前,篆法不脫吳大澄、楊沂孫痕跡,兼取金石古意,然不過典雅古茂而已,雖學養有自,而未謂大觀。及至花甲前後,用筆日漸老辣遒勁,老而能熟,老而彌新,氣度恢宏,爐火純青,隱然一代大家風範。吳氏亦善隸書、行書,且其中往往夾雜篆籀之法,觀之別具一種情調的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