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書法藝術的“雅”,是人們對好的書法作品的敬讚之稱。雅的作品一般表現為外觀簡樸、平易,內涵豐富,有筆法和章法,有書卷氣和韻味,有意境和深度,不一定非常漂亮但肯定看的舒服、耐看。
二、書法藝術的“俗”,是就藝術水平和意境、格調不高的書法作品而言的。“俗”在這裏絕不是指“風俗”、“大眾化”。俗的書法作品,我們常說的“俗字”“俗書”,一般表現為筆性弱、筆跡光滑、結體刻板,意境不高,姿態嫵媚,風格狂怪、有躁氣,或強勁霸悍、魯莽。成因在於臨帖不深入、學習不踏實,卻刻意追求自我,表現欲強。比如類似我們之前說的所謂“現代派”書法:
三、“雅俗共賞”的書法作品,是客觀存在的,是好字。“雅俗共賞”的書法作品,其藝術層次和格調應歸屬“雅”作之列,是好作品。“雅俗共賞”是形容詞,形容書法作品能得到不同層麵欣賞者的讚賞、喜愛。對“雅俗共賞”不能機械地理解,否則,隻會導致理論上的蒼白和實踐上的缺失,對書法藝術的健康、持續發展毫無促進作用。同時,還應看到,“俗”作中未必就沒有“雅”的方麵,“雅”作中也未必就沒有“俗”的成分。雅俗共賞能獲得專業人士和人民群眾的普遍喜愛,比如毛澤東、趙樸初、啟功等大先生的字。
四、書法作品是書法家心靈的語言。從這個意義上講,它和我們日常的語言表達有相通之處。在現實生活中,同一個意思,用A種方式表達和用B種方式表達以及用C種方式表達,會有不用的語言效果。書法也類似,人們欣賞、感受不同的書法形式和風格,就會得到不同的藝術效果。從書法審美來看,甲認為不好的書作,乙卻未必認為不好。有一種情況,有的書作確實是大家一致地稱好、稱美。如:人們欣賞唐代代表書家的楷書作品時,幾乎是一致地稱好、稱美;人們欣賞毛澤東的草書作品,也是一致地稱好、稱美。筆者認為,這就是“雅俗共賞”。
五、在書法中,雅、俗、雅俗共賞三者的“雅”和“俗”所指不同。“雅”、“俗”是就作品的品第而言,是指作品的格次,而“雅俗共賞”的“雅俗”是指具有一定個體差異的觀賞作品的人,是指不同個體差異的人共同欣賞和讚美書法作品,並非是指人們在一起欣賞“雅俗”。很多時候,雅和俗是對立的。這就是為什麽那麽多俗字仍舊有市場,甚至大於雅字。
六、書法作品創作者(書法家)的“雅”、“俗”也是相對的,不是一成不變的,書法家在美學知識、理論水平等方麵也存在差異。有的書法家麵對一幅書法作品,能講得頭頭是道;有的書法家麵對一幅書法作品,則不能作較為合適的評述,甚至有時他(她)就是作品的創作者。這些情況都很正常,因為客觀存在著欣賞水平與文化程度、職位高低與藝術審美不一定是成正比關係的實際情況。
七、“雅俗共賞”是就作品的審美層麵而言,其詞義本身並不否認書法創作者、欣賞者審美需求的多樣性。“雅俗”不是指書法創作者、欣賞者的品格,而是指各種主觀因素的不同所致的人們審美的差異與區別。我們在觀賞書法的過程中要注意,麵對自己不喜歡的書法,不能一味的認為是“俗字”或者是“醜書”,要跳出個人的喜好,客觀看待筆法、章法基本功以及作品的意境和語言表現,多方麵客觀評判,這才是一個合格的書法人的眼光。
現在,回頭看看自己的字,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