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海平靜

博主凡事愛發表感想,希望以文會友。
個人資料
曉海平靜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在北京的教學經曆之十五

(2017-11-05 03:06:18) 下一個

在二年級的課堂上,我教孩子認識 round 這個英文字。然後給他們看一張圖,讓他們回答圖中有幾個圓。一個孩子說六個,我同意了。可是有孩子反對。說他把橢圓算成了圓。正中下懷。如果沒有反對的意見,我一定會失望。我舉起家長替我們做的圓形硬紙板,問孩子們這是不是圓。大家回答都很肯定。好。我又把硬紙板偏斜了一個角度,再問他們這是不是圓。這一次,幾乎所有孩子都在猶豫。我說,別管它變什麽角度,它就是圓。可是,如果你要說你從這個角度看到了橢圓,你說的沒錯。這時候,聰明的孩子們眼睛瞪得很大,似乎要穿透我的腦殼。我心裏油然生出了一絲絲得意。這應該就是為人師的樂趣了。

二年級的孩子們還在試我對他們破壞紀律的容忍度。上節課已經說了不用帶地球儀來上課。這節課仍然有兩三個孩子帶來了地球儀。鑒於教上一年級的經驗,我知道立了的規矩就是規矩,對破壞規矩的行為妥協,就是給自己日後的課堂添麻煩,給課程設障礙。我很嚴肅地告訴這幾個孩子他們破壞了規矩,我記下了。我已經有言在先,我們的課堂不接受五次犯規的同學。況且,還有一些想上金銀島課的同學正在排隊,等待我們課堂出空缺的機會。

每節課的開始都是複習上一課的內容,我借此了解孩子們到底學到了什麽。根據孩子們對上一課的複述能力,我判斷至少有一半的孩子屬於狗熊掰棒子。我一直記著老友珊的話:隻要有一個孩子在認真學,你就要繼續教。她可是幼教專家。現在這麽多孩子認真上金銀島的課,我很知足。我讓孩子們認真聽別的同學的發言,然後挑毛病。用這樣的方法訓練自己聽英語的能力。豫申居然把同學說的 loves 多出來的 s 聽出來了。課文裏是 love, 不是 loves。我很開心。

這周我給三年級的學生講能量的概念。這個科學題目可以幫助孩子們積累更豐富的英語詞匯,同時讓他們從能量這方麵了解人類文明的進程。所以,說是教能量的概念,其實,是借開闊孩子們認知世界的過程,教他們能量所涉及的英語詞匯,以及描述能量的簡單英語句子。我先教他們念 Energy is the ability to do work。然後問他們什麽是 work。很多孩子舉手,基本上隻有一個答案:工作。我告訴他們走路寫字吃飯穿衣服看書想事全都是 work。雨桐質疑:吃飯怎麽能算 work 呢?我說: 因為你的牙在把食物磨碎,腸胃在消化它們呀。

這個年紀的孩子注定每天都要經曆無數次的矛塞頓開。當我講麥爾醫生的故事時,孩子們驚訝地睜大眼睛。他們似懂非懂地接受了能量守恒的概念,但是他們不理解將近兩百年前發生在麥爾醫生身上的故事。當時,能量守恒的說法隻能是一個神精病人的胡言亂語。我說其實我們人類很愚昩很傻。孩子們似乎不太能接受這個事實。嘉沂試探我,大聲地說:老師也愚蠢。我答:沒錯。我也很愚蠢很愚昧。她眼神中的那堆竄騰的火苗變得比較安然了。這些孩子非常聰明,很容易教。現在他們不可能深刻地明白人為什麽是愚蠢的。但他們從金銀島了解了認知真理沒那麽容易,沒那麽簡單。

我專門把能量形式中的電抽出來,讓孩子了解我們人類的起始點很原始,一直都在經曆著發展。我給他們講富蘭克林,也給他們講愛迪生和特斯拉。當我說到愛迪生的人生汙點是因他逐利所致時,孩子們的神情不僅專注而且默然。那些幼小的心靈如同未開墾的處女地。我常常會想到一粒種子對於將來的收獲是多麽的微不足道。但是我頑固地不肯放棄播種的機會。我講愛迪生的名言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和百分之一的靈感。而特斯拉說他根本不用那百分之九十九。千萬別小看了孩子們的傳統觀念。這時候他們皺緊眉頭,滿臉的疑惑。孩子們的問題直接了當:他真的不用功嗎?不用功怎麽成功?我答:特斯拉是天才,他的靈感無窮無盡。我印象中的中國傳統觀念不欣賞天才。而天才在西方文化中備受推崇。我個人經驗,用功的學生通常不是最明白的學生。愛迪生和特斯拉都對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卻用了完全不同的方式。

講到電動機,自然就會提到法拉第,學物理的都很熟悉法拉第定律。我順便就給孩子們講了一個我的老師的故事。我在美國念書的時候,有一個教授在課堂上講法拉第右手定則。她從法國來美國,她的母語是法語。當時她嘴上說著用四指圍著 toe 繞圈,可是卻舉著右手跟學生們比劃大姆指。台下的學生們先是低頭看自己的腳,再抬頭看看老師忙碌的手掌,終於明白了她想說的是Thumb。孩子們聽完這個故事很開心。

下星期是國慶節長假,不上課。我讓孩子們用這段時間在家裏完成一件手工作業-自製電池。我們從學校科學組借了 LED 小燈泡,每個學生一個。我給他們講了製作過程,但是沒給他們講原理。要求他們交一頁報告。我希望下個月我們又可以向全學校的師生們報告一次我們金銀島的成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