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水能源

(2025-11-17 23:49:32) 下一個

                                  水能源

一些夥計問一夥計說,想啥呢?

那夥計思量片刻後說,在想如何把水轉化為有效能源的問題。上善若水,但要實現還需給力。有時,一個想法就能實現善化,善之善者也。

人們受到自然界的啟迪而尋找維護生態的路子,因為發現一些溫室效應的問題,這關係到人生的方方麵麵。合理應對或需逐步調節地球的溫差,既不太高,也不過低,維持一個限度,而水是主角。

人們時量體溫,正常即沒病,地球不也這樣嗎。肉眼看,地球其實也是一個水球,水量占到地表的七成以上,這一點跟人體差不多,所以人也仿佛小地球,相得益彰。

哎,古人說人是小宇宙呀。

那不準確,因為首先宇宙是一種假設,其次難道宇宙也是以水為重的嗎?

對,那樣說不夠科學,而地球顯然很別致,足見人類與之關聯的緊密性和直接性。當然,這也是一個能否正確地理解有與無的問題,因太空提供各種基本粒子,地球選擇一些來混作碳水化合物,而這似乎是地球的專利產品喲。

嘿嘿嘿,誰說不是呢。

人體的能量主要來源於水,若脫水,人連站都站不直。每天都需補水,那樣才豐采照人。各類動植物也是由水來體現能量的,水分越充足,生命力越旺盛。地球出現的一些狀況或多或少也跟水有關,所以把好水脈,一些問題或不難回答。

水可當能源,但是怎麽發明出相應的機械裝置去好好地運用它,卻要下一些功夫。試想,要是將來人們開動的經過創新的機器如水動力機車之類的產品,能在各處釋放一些水汽或水霧,處處滋潤,清新潔淨,那麽地球的溫差可不可以逐漸改善呢?

咦,這個想法挺好,是可行的。

好不好,關鍵在研製,在人們的觀念,也在其它的一些善化。以前,人們就發明過蒸汽機,充分地發揮了水的能量,顯示出人文智慧,推動了社會的巨大進步,但是它還有一些缺陷,未能改善與跟進而不無遺憾地被經濟市場給淘汰了。

人們發現,水態變汽態可以產生巨大的能量,推動機器運轉,本身很清潔,那麽,當它化為別的什麽狀態時可否產生更大的能量呢,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

若能拿出成果,那貢獻必定是很大的,或可通用於各行各業。

大家都生活在地球的大氣場中,如同生活在一個溫室或曰育嬰室裏,這個場所就是生態圈,水氣浩蕩,化育萬千,生生不息。所以說生態並非一種虛擬之狀態,而是真實地擺在人們麵前的孕育生命的形態,是動植物活現的搖籃,從頭至尾,冷暖相連,實際構築人生及社會,既有整體,也有個體。

它處於正常狀態,各種有益的元素和成分均衡分布,那麽一切都恬淡如常。

地球不大,人們是可以參與到一些自然界的活動中去的,有所謂參天之化育嘛。

以往,人們的活動對自然界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有利有弊,憂樂摻半吧。

嘿嘿嘿,這不假。

實業是人們創造財富的一種有效方式,也是豐富人文作品的一種模式,對經濟發展的貢獻較大,在開拓的過程中若與自然界的不睦之處越少就越好。

可不可以說各類動物仿佛也是地球的實業化產品呢?

嘿嘿嘿,如此規模,也可比喻為產業化生產了,體現為自然的好生之德,無不是生態化的,水靈靈的。

仿生學,就是模仿地球製造,以水為主就更加仿真一些。

或許,從某個角度看,生態化的最顯著標誌之一即是水的比重更大一些。

連人體都以水為重,百公斤的人就有七十多公斤的水,可見水質之要,為何其它事物及其構造不可以參考該數值呢。

人們可以把水變成能源,也可以適當地利用其它能源,多源化未必不好,而未來能源利用的三七開值不值得提倡呢。

反正,怎樣利用能源更好就怎樣利用,唯此或唯彼皆有偏頗,凡事都折中一些,以保證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友好和友愛相處,那樣才愈發呈祥,不對嗎?

對的對的。

投資於黑武器,不僅耗費巨大,而且會破壞環境,會摧毀無數的生命。而投資於水能源的開發,不僅耗費小得多,而且會保護環境,會善化無數生命的生活狀態,何樂而不為呢?

......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