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意識之問

(2024-06-26 11:41:15) 下一個

一些夥計不斷地提問說,意識是什麽?

這可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常常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因為說得不好,就錯了。

那麽意識究竟是啥呢?

應該說,意識的本質是天文,是天文的另一種表達方式。

天文,涵蓋太空文化與地球文化,為自然文化之範疇,與人文相去甚遠。

意識作為天文訊息,如電波如光波一般,廣泛傳播於太空的各個領域,也傳播於地球的各個領域,相互交織,嚴格地說,既有相交也有相斥、既有相符也有不符的現象,所謂的量子糾纏或與此相關。

太空有太空之意,地球有地球之意,統稱天意,人類也有人類之意,簡稱人意。

各類星係星體都受太空之文化影響,各類動植物都受地球之文化影響,程度分別跟生命力及其潛力有關。

這或許就是星球或生機勃發或死氣沉沉的根本原因吧。

太空意識主要是針對星係形體的,地球意識主要是針對動物植物的,人意主要是針對人造機器人之類的人造物的,但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偶有滲漏的現象。

應該說太空文化對人們來說,少之又少,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人們對於太空的了解僅限於地球發生的滲漏現象,點滴而已。

不論人們怎麽觀察,都是難以看明白的,多是看到一些模糊的影像和圖像,一知半解,這是意識的界限問題。

意識作為天文的另一種書寫方式,深深地刻印在各種動物植物的身上,使之恍如收音機或電視機之類,頻率、波段等等每每不同。

思想作為意識的凸出形式,表現得更為酣暢淋漓。

人們沐浴於天文雨露之中,卻不曉得意識為何物,這是很正常的,因為僅僅靠悟,也未必能夠得到答案。

真正的答案,應在於對於天文的相當的理解。

天地人三才,這是傳統的比喻,不無道理,各具層次不同的文化,形成意識流,影響世界。

天意濃濃,人意也濃濃,各有千秋。

物理的世界,化學的世界,數學的世界,文藝的世界,分別代表不同的意識流量,表述的是相對片麵的文化內涵,常常被以一概全,顧此失彼。

是的,比如人們不能說一個人是物理的人,也不能說是化學的人,應該說是生態狀態下的意識與物質都相對完備的人,即生命力健全的人,否則就太偏頗了。

不管一個人的物理、化學或數學的意識和氣質有多麽突出,畢竟是一個生命的意思濃鬱的人。

一些夥計有滿腦子的意識,有鮮明的思想,有一般人難以企及的認識,更有異於常人的建樹,那往往都是得益於天文的原因呐。

人體的很多部位甚至細胞都充滿意識,各自發揮作用,並不受人文思想的指導,不為主觀所動,悉由客觀即天文點化,此見生命的更高境界矣。

生命的形態不同,其存在的狀態、樣貌、大小和氣質也不同,其意識如有天壤之別,其作為更不一樣,所謂視而不見,終究與意識相關。

地球的生命形態與地上各類動植物的生命形態明顯不一樣,與太空相比,那就更不要說了。

在世界各地旅遊的人們都發現,天文的風景和人文的景觀是有很大區別的,而相輔相成,互添畫筆,那才是更加壯麗美觀的景色。

天然與人然彼此成就,是我們所需要和喜歡的,對不對呢?

當然了。

人文算不算意識呢?

對於人造機器人來說算,因為機器人的每一份意識都得益於人類,傳之即有,未傳或傳不了則無。

無論人造機器人做什麽,都受人意及人文引領,除非它們也能收視天文。

這樣看來,人造機器人是不能獨立於人意之外的東西,但它們可以在一些人文領域中發揮得更出色,走得更遠,延展了人們的本領和能力,如此罷了。

意識是生龍活虎的天文,天文是活色生鮮的文化符號及相關知識,而人仿佛就是一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由行走的文書,一串天文信號而已。

人生猶似一行活脫脫的字句,如立體化的象形文字也似,顯然隻是維度之別。

不,不是說各類動植物更像是無字天書嗎?

言之在理也。

這樣比喻一番也是蠻形象的,不論縱觀還是橫觀,人生真的如文如字,身上似乎揣著兩個文件袋,一個裝滿了問題,另一個裝滿了答案。如果隻能打開一個袋子,那麽滿目都是問號,相反則都是感歎號,隻有能夠同時或不分先後地打開兩個袋子,一一對應,才能畫上圓滿的句號。

所有的問題都有相應的答案,所有的答案也都有相對的問題,而問答如流的關鍵,在意識,在如何意識。

意識有名詞,也有動詞。

意識最為靈動了。

意識本身便是靈動與靈光呀。

意識作為天書的另一章節,更加難以瀏覽、翻閱和理解嗬。

人類與生俱來的是天文內涵,即所謂的意識與潛意識,善於發掘才見潛力,而人文內涵是通過後天的學習和澆灌才有的,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刻苦訓練十幾年才略為通順,從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人文內容包羅萬象,不可謂不豐富多采,數千年積累的各種知識和經驗堆積成山,亦如一池醇厚的美酒,足夠人們喝一壺的,有的陶醉不已,有的酩酊大醉,也有的消化不良。

被訓練和灌輸的人文內涵也可以形成某些意誌和意願甚至某些類型的智慧進入人們的頭腦,僅限於此,長期難忘,指點人們的行為方式。

人們的生活需要一定的人文知識,所以人文也是相當重要的,而科學地認識和理解人生與世界尤為重要。

善於選擇優秀而柔情似水且切意的人文內涵至為重要,不對嗎?

一些夥計說,綜上所言,這是多麽巨大的科學發現啊。

難道不也是一次意識的飛躍嗎?

亦非天意乎?

太那個什麽了。

嘿嘿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