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關係
人們知道文化,既有天文,也有人文,兩者的差異是很大的,一個至少是三維的,一個至多是二維的。
對人們來說,天文是客觀的,人文是主觀的,體現不同的意誌,如規律與法律之異。
天文可以逐步認知,而人文可以靈活運用。
人文是由天文演繹出來的,所以主觀性很強。
是的,自古以來,人們都喜歡強調主觀的作用,甚至有一些總想利用主觀替代客觀,各類學派或流派在這個問題上都相當突出,比如有些說沒有客觀的存在而隻有主觀的世界。
過於強調主觀,往往會遇到客觀的限製。
有史以來,多少主觀的文化知識和運用因為渲染過度而常常被客觀否之。
人文是人們發展出來的文化,包括人間的各種知識及其運用方式,其最大的看點就是創造出文字予以充分表達,表明人之靈性和智慧,在各種動物之中是絕無僅有的,所以說人是萬靈之長,站在食物鏈的頂端。
獅子和老虎力氣雖大,比人類壯實很多,可是它們缺乏文化靈氣,不能運用文化知識及其所演化出來的各種工具和器具,所以不得不臣服於人類。
天文是締造自然界的生態繁榮的基礎,而人文是構造人間社會及其各種建築包括上層建築的欣欣向榮的景象的磚石木瓦,但是人文的構想須依托於天文背景,還要不時微調,即既可以大力發揮主觀能動力,也要考慮到客觀被動性,或曰凡是都要以自然規律為大前提,那樣才恰如其分,符合實際,更加順遂。
簡之曰不逾矩。
嘿嘿,對頭。
麵對自然,地球的範圍是人們生活的極限,雖然有一些探索已經深入到太空,但那些活動還不成熟,人們還不能把真空轉化成為生存之道,而地球卻做到了。
不論地球飛到太空何處,都能給人們留下一片自由呼吸的生存空間,無視真空的禁區。
真空是人生的禁區,跨出地球的保障範圍一步,人將不人矣。
太陽係裏諸多的星球,沒有哪一個能夠像地球這樣把部分真空的地帶化為生空。
這或許可以說明它們都缺乏文化內涵,數理化一竅不通,更乏詩意和幽默感,所以無所建樹,連一樣動物或植物都整不出來。
嘿嘿嘿,也許它們都分別是地球的資源存儲倉庫,比如太陽可以提供光合作用之需,而月亮可以提供別的什麽東西。
地球需要什麽資源就直接伸手跟它們要,過程人們憑肉眼是看不見的。
這難道不是一種想象嗎?
當然。
有的夥計說自己是水平很高的數、理、化的專家,但是應該曉得,地球才是名副其實的數理化大師,是科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最佳表率,是地上栩栩如生的萬物的構造和養育者,隨時隨地都有驚人的發現。
對文化缺乏理解,對進步和繁榮就必然缺乏動力和能力。
一些夥計喜歡談論聖人,卻不知地球才是真正的大聖人,無所不知,無所不能,處處洋溢著文化的氣息和博大精深的科學內涵。
人們輕之踩之,其也不吭聲,也不在乎,依舊默默地為人們做著無私的奉獻,茲不聖乎?
吃喝穿用處處予以保障,聖之聖者也。
所有的輝煌都歸功於文化,這是認知的ABC,不對嗎?
不敢苟同,也不敢苟異,嘿嘿嘿。
如果不說客觀,那麽什麽樣的人文世界是好呢?
人文的最好的打開方式應該是努力建設一個讓世人都感到無比溫暖和幸福的世界。
話說回來,迄今為止的主觀世事的狀況又是啥樣子的呢?
誰的兵強馬壯誰就稱老大,從古到今未曾幾變,那是極其殘酷無情的呀。
人是不是地球的AI呢?
這是各種比喻之一,也挺形象的。
其實人更像是地球的某種器官,或可以輕重緩急相區分。
這樣的比喻並非大家都認可。
那沒關係。
如果器官運行良好,各項指標都處於正常值,就會健康生長,假設缺鈣就會得佝僂病,而缺水就會得血管病。
人體是多麽科學的機器嗬,無不跟環境緊密相聯並相互影響。
地球好像不太像是一顆尋常的行星,其活生生的慈愛而威嚴的形態和姿態,讓人不得不大感敬畏,其意誌如規律若不可抗力一一體現在方方麵麵,非常具體,細如發絲,處處時時。
更好像是裝成一顆平凡的行星,卻努力用自己強大的氣場伸入真空框定空間如護欄,仿佛向太空要地盤以養護萬物,而且還會利用各種方式不斷地修複破損處,包括調動人們去呼籲、策劃與實施。
地球的壯舉讓人何等深受感動嗬。
人們的行為舉動無不在地球的視聽範圍之內,如同大數據,善之善也,自古不虛。
因此,地球為本,如母本,而人非本,為要,如要緊之關節,對不對呢?
關於地球,我們的一切認知,不應高估,或都不過如初識如淺見而已嗬。
不是說不說了嗎?
對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