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飲食。歐洲的一篇研究報告說,少吃可以延緩衰老。德國海德堡素食研究會認為,素食者的壽命要長於沒有飲食忌諱的人。楊澤教授在研究中也發現,巴馬長壽老人每日人均攝入熱量比國際長壽協會推薦的1500大卡還低,隻有1400大卡。
二是心理。英國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旅遊度假能夠延長人的壽命。比起那些從不旅遊度假的人來說,每年外出度假的人在未來9年中死去的可能性要低21%。“精神作用對壽命的影響也很大。”黎健教授說,他在瑞士時,看到很多老人的獨立性都特別強,有的還在大街上當義工,這種積極向上的生活心態,對長壽無疑是有好處的。
三是生活習慣。楊澤教授認為,人到30歲以後就應該注意保持生活規律,為以後的生活多積累一些能量。他說,人的一生其實是一個不斷消耗的過程,熬夜、酗酒、過度運動等都會導致身體消耗過度。而身體可供消耗的就那麽多,用一點少一點。記者在翻看普羅格教授提供的德國長壽醫學研究中心的研究資料時發現,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導致人類死亡的頭號原因。在歐洲,70%—80%的人死於“生活方式病”———心髒病、腦卒中、高血壓。德國富爾達大學健康學教授彼得·埃克斯特甚至認為懶人更長壽,理由是活躍的身體會產生更多“自由基”,加快衰老過程。
四是生存環境。在廣西巴馬,長壽老人有一些共同特點:性生活開始得晚、生育晚;多代同堂,不寂寞;膳食清淡,吃的都是完全天然、綠色的食物;住的都是土坯房,房子裏也沒有什麽現代化裝修材料。楊澤教授說:“有了這樣的生存環境,對長壽肯定是大有裨益的。”在那樣的環境當中,很多身體不好的人都會變得健康。楊澤教授告訴記者,社會要發展,但是一些傳統的生活習慣真的不能丟。他希望,將來能把一些好的傳統生活方式寫進長壽指南中,供人們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