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孩子打球
我們也曾經遇到和足球媽一模一樣的問題。
兒子現在在travel team裏麵,他跟別的隊友比起來,是最晚開始打冰球的。他的隊友是mites,就是6,7歲就已經打travel了。他那時候剛剛開始學滑冰。
冰滑得有點模樣了之後,打了兩個半賽季的非travel的recreational hockey,這兩年裏,他就是不折不扣的隊裏的星。甚至幾次比賽時候,孩子連進3球,家長們把帽子扔進球場。因為打得出色,孩子當了兩個賽季的隊長。
兩個賽季中間,盡管教練極力推薦travel,聽過travel的安排之後,我們覺得我們兩個都忙,似乎很難做到跟著travel滿美國跑,加上隻打了一個半賽季,覺得還可以在recreational多呆一年。不過,我們很快意識到recreational的局限,兩年前第一次參加了travel 的tryout。當時tryout的時候,才發現,除了孩子,全部都是參加過travel的孩子們。那個往日上下馳騁冰場的兒子在一幫強手中顯得笨重緩慢,最後勉強進了B隊。但是即便在B隊裏麵,也幾乎是速度技術最差的幾個隊員之一。B隊雖然travel少,但是當地的比賽並不少,比賽的時候孩子坐板凳的時候非常多。有過一次,開了幾個小時去比聯賽,上午下午兩場比賽,隻在場上呆了3次,每次不到一分鍾,做父母的那個鬱悶隻有經曆過的才會有體會。
記得當時,我和老公兩個人看著比賽五味雜陳,從悲觀的,可能孩子的潛力就這麽多了吧,畢竟父母就是個讀書人,到,是否有歧視呢,周圍幾十個隊裏,可就我們一個純種亞洲臉孔,還有教練coach水平有問題,孩子隻給30秒鍾,怎麽有表現/鍛煉機會呢。做為媽媽,多少次想去跟教練說,希望多給孩子點上場時間。每次,都是老公把我攔住,說,若我是教練,我也會這樣做的,最後,在各種想法中總結了思路,那就是,提高速度球技,增加體質是王道。於是虎爸幾乎是逼著兒子每天跑跑步機,到一個小區巨大的空地練習遠射冰球,在後院做了木框練習運球。為什麽說逼呢,因為孩子說,他看不出來這麽做有什麽用。孩子倒是積極去冰場練習,常常是早上5點起床去冰場,再回來吃飯去學校。在賽季結束時候他又是星了。去年tryout,孩子連升兩級進入雙A隊。
然後孩子就有點自滿,結果去年的劇本重演。年前去將近1000英裏外的城市比賽,在冰上的時間少得可憐。這次,孩子大了,自己有了危機意識,回來後自己每天功課做完,就做各種體能。快一個月了,進步很快。我們完全可以期待下個賽季進入3A隊。
另一個小插曲就是,孩子一直打後衛,打得非常自信。到了這個賽季,我們覺得後衛不夠鍛煉人,而且發現教練的孩子們多是前鋒。一個教練說,前鋒總是可以打後衛的,後衛則很難打別的位置。爭得孩子同意之後,要求教練排到前鋒。於是乎所有不足都暴露無遺,孩子抱怨說是因換了位置才坐冷板凳的。這個過程中,孩子的父親和孩子有過多次爭吵。如今,賽季已過半,孩子打前鋒打得越來越好,而且放在什麽位置上,都能夠很快進入角色。
結論就是,比賽無疑是鍛煉人的好機會,但是真正的能力來自比賽以外的努力。如果參加競技性的球隊,則一周一次兩次的比賽加訓練是遠遠不夠的。在場上多呆10分鍾,並不能實質性地提高速度技能。更重要的是怎樣在比賽訓練之餘,找出自己的弱點然後針對弱點給自己“開小灶”。競賽性質的球隊不排除有不公正的教練,不過絕大多數教練都會為了贏球而把球藝高能贏球的隊員放在場上。隻要孩子的能力上去了,他在比賽的時候得到的場上時間自然就多了。
我自己的一點體會,跟在球場外揪心揪肺的球媽球爸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