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無衣老師的血茶在網上貼了一段時間了,可我是個“懶人”,懶到書不是捧在手裏的,大多不會用心去細讀。每次打開網頁,都有一種急功近利、獵奇好勝的心理在作祟。坦白講,我總偏執地認為,網上連載這種方式是對一部優秀長篇小說的孽待,它分割了小說本身的流暢性和整體感。
很慶幸在新加坡圖書館看到了無衣老師的《血茶》。這是一部涉及茶、劍、道、義、書法等多種文化元素譜寫出的夢幻傳奇。這也是我流浪在外,作了十年 “文盲”後,讀的第一本曆史小說。
茶與詩本就是一個讓人唇齒留香的千古話題。當小說中提到“今年的明茶略帶苦澀,是因為地氣早動的緣故”。而,地氣早動則預示了一場浩劫的來臨。這條線索與標題中的血茶暗合,故事續續展開,扣人心弦。
小說意境的描寫逼真,隻寥寥數筆就讓人如臨其境:“湖中蓮葉田田,隨風搖曳,那無窮碧色,令人心醉。”“隻見和風撲麵,日光融融,水麵上波光粼粼....滿目蒼翠的西洞庭山,頓時迎麵而來。”讀罷這幾句,我的鄉愁也迎麵撲來。不由憶起年少時光,常去一位叫“唐老鴨”的大叔家,他們家在太湖一角開設了間漁船式酒樓,所有的菜色都是用現打撈的太湖魚肉製成,曾經在那兒度過了幾個下午、黃昏,望著茫茫太湖,癡癡發呆。
另外,在金山島與柳雨眠比試“梅花劍法”、在危機中博弈卻妙趣橫生。長江上鬥誌鬥勇捉拿“水匪”頭目,還有周菊的婚事都娓娓道來生動有趣。書中也出現了許多真實的曆史人物,穿插之中,讓作品洋溢著濃厚的文化與曆史底蘊,這在現代諸多小說中是難得一見的。
愛情是小說不可或缺的主題。劉思任與雙玉的不了情,真實地闡述了中年人有些尷尬又兩難的愛情觀。但,我為雙玉這一人物被指定的命運結局而略感不值。周修流與湞娘和紅歌之間,年輕人愛情的取舍、瞻前顧後、愛與不愛,被時代的艱難所糾結著,真是“剪不斷、理還亂”。尤其是紅歌這一人物的刻畫,有種躍然紙上的靈秀之氣。
身處在和平年代,許多文學作品源於平常生活中茶米油鹽裏的喜怒哀樂,一種表層的、微觀盆景式的背景再造式的描述。俯瞰曆史長河中,身處艱難絕境裏人們的哀苦與掙紮,對作者其實是一種重塑曆史真實感的挑戰。但,這部作品裏,很真切地表達了各種人物的思想和情感的轉變。
亡國滅族的災難麵前,劉思任、周修流毅然棄商從戎,代表著“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儒家精神和民族氣節,加入了以弱敵強的抗清戰役,讓人肅然起敬。但,也呈現出必然的悲劇性。
曆史常常被暴力的巨輪所驅趕著,“螺旋式的上升”這句真理,籠統而蔑視著個體的命運。戰爭冷漠地軋毀了無數個心靈軀體,對曆史卻隻蒼白地陳述著一堆血肉全無的數字。改朝換代的年月裏,有代表“人生自古誰無死”的絕對倫理精神;也有代表“眼前即是一切”、“不知生,焉知死”的現實主義。以劉思任的拚死一搏後的無奈、周修流的視死如歸、被舊恨家仇所扭曲了人格的湞娘、豪放的魚三娘、堅貞的周菊,還有諸多貪生怕死、陷害同胞的可恥人物,作者以深厚的功力,以造於深微的筆力譜寫出亂世中人性的交錯。
掩卷之時,眼前晃過的是一幅波瀾跌宕的曆史畫卷。但也不由地感慨,在這個文學快餐盛行的現代社會裏,又有多少人,願意茗品一杯幽百轉、苦還甘的,醇香之茶?
作家簡介:
秦無衣,原名張揚華,福州人。1993年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係,以優異成績獲戲劇影視美學碩士學位。曾在福建電視台任《熒屏世界》主編,電視劇中心編劇。1986年開始戲劇創作,作品多次獲獎。另著有長篇小說《女人三十不愁嫁》、《黑卡》、《灰鳥》等多部。曾獲搜狐網站2005年度“十大作家”評選第二名。現居美國洛杉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