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41)
2019 (58)
2020 (56)
2025 (3)
《附庸風雅之一,說僧》
林語堂先生說 “把女人與和尚分開是不可能的,至少在中國文學上是如此,和尚的故事,往往是女人的故事。”
名妓、名僧是古時的士大夫和文化人最喜歡附庸風雅的兩類人了,看看龔自珍的好友孔憲彝的詩:
戒詩以後詩還富,哀樂中年感倍增。
值得江湖狂士笑,不攜名妓即名僧。
不僅如此,電影《少林寺》結尾有段戲,剛登基的唐太宗李世民跑到少林寺封賞十三棍僧,特令少林寺的和尚可以喝酒吃肉,不算犯戒。從此,少林寺便“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了。這樣看來,這僧既可以不戒色,也可以酒肉穿腸,豈不是“美差”一件?
此話差矣,先來看看僧官製度吧:
早在北魏太祖道武帝時期,就有了國家正式任命的僧官,高僧法果受命為“道人統”,管理全國的僧人。
到了後秦姚興時,鳩摩羅什入關後,弟子多達三千人,而且還有迅速擴張的趨勢,這麽龐大的組織可不容易管理。於弘七年(公元405年)下詔,從僧人中選“德藝雙馨”的出來做“國家承認職稱”的僧官,來規範僧眾。
姚興在中央設了“僧正”(又名僧主),還有中層“悅眾”、“僧錄”。
這些幹部都有俸祿,還享受高級待遇,安排雜役、專車。曆史上第一位僧正,是僧口大師,出門還有“羊車”(相當於現代的寶馬)、雜役、保鏢等近百人跟從。
到了宋,僧人劇增。僅以杭州為例,“內外湖山之間,唐以前為三百六十寺,及吳越立國,增為四百八十寺”。位列中國佛教禪宗十大名刹之一的靈隱寺,當時有僧眾三千餘人;其他如下天竺法鏡寺、中天竺法淨寺、下天竺法善寺、智果寺、梵天寺等,也均是“曆史悠久,和尚眾多”。
寺廟香火鼎盛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百姓的“兵役製”。宋有著龐大的兵部,但作戰能力差,可謂老弱之兵不堪一擊。《水滸》中的林衝在宋徽宗時代,逼上梁山之前是80萬禁軍教頭。在宋仁宗慶曆年間,禁軍數量已達到了82萬多人,全部有126萬人在兵部。體恤民意的王安石在變法中,特別提出了“免役法”。當時,家中有二子的話,其中一個必須要終身服兵役,荒山野地,苦不堪言。可惜,“免役法”最終夭折。
但,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辦法可以保全家中二子,就是其中一個去做“和尚”。也許正因如此,寺廟的香火特別旺盛,寺廟蓋了一間又一間,還充分展示了我國古代的基礎建築的能力和高超藝術水平。
既然做和尚都不必吃素,那不是美差一件?
但寺院裏,長幼製度嚴密,除了住持,下麵有監院、知客、維那、僧值、典座、寮元、衣體、書記,合稱“八大執事”。
另外還有技術人員:如門頭(門衛),彩頭(管菜地的,最著名的花和尚魯智深就是五台山的菜頭出身);庫頭(看倉庫的)。
細分起來,寺院的各種大小職稱有80多種。
因為僧侶人數眾多,大宋時期,就要求各僧“持證上崗”,就是所謂的“度牒製”。如何取得“度牒”呢?
1、 特恩,皇上特批。
2、試經,即專業考試。宋,考風甚盛。除了舉人進士等國家高級公務員考試。連和尚上崗也要考試。
3、進納,就是在“度牒專賣局”花錢買。萬萬可別小看這個所謂的進納,有時靠賣“度牒”給富人而得到的收入,就超過了年GDP 的十分之一。很多基建、土木工程的資金就源於“賣度牒”。
如此可見,這個佛門絕非清淨之地。蘇東坡的好友惠勤就想歸隱山林。蘇東坡還特意寫了首《僧惠勤初罷僧職》,祝賀他脫離苦海:
軒軒青田鶴,鬱鬱在樊籠。
既為物所縻,遂與吾輩同。
今來始謝去,萬事一笑空。
新詩如洗出,不受外垢蒙。
下一篇,附庸風雅之說妾
也讚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