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個本命年之尾的回憶(2.3 大學)

(2012-05-06 14:22:59) 下一個

在火車上搖搖晃晃地呆了48個小時後,來到了大學所在的城市。隨著接待學生的帶領,我們來到校園,找到宿舍,把行李放好,總算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可躺在床上,頭腦裏還是火車上嗡嗡的吵雜聲。稍歇,有老鄉照過來關心招呼。從未離開過家鄉的我,聽到鄉音,心裏十分親近。喧嘩一會,老鄉離開,我又獨自休息。

開學不久,班主任帶我們參觀實驗室,介紹價格和功能。我哪兒能聽懂他介紹的先進功能,隻是吃驚於設備讓人咂舌的價格。大學的自由讓我放鬆。沒有任何人的督促,我拿惡劣的懶散習慣讓我在大學裏變本加厲。早上我睡覺睡到自然醒。當我醒來的時候,發現就我一人在寢室裏,別的同學都去上課去了。我也不用吃早飯,就中午飯一塊吃了。不過我倒盼望到中午,同學回到寢室,可以有人聊聊天。

大學生渴望著更廣的交流。跨係跨校間的交流越來越有吸引力。本地的學生為大學同學找來她們高中的同學。大家聚在一塊,安排活動。我參加一個活動,抽簽選擇一位遠來的女生,比較掰腕。不過女生是雙手。我抽中的女生,讓我的幾位男同學吃了一點點小醋。我使勁嚐試了幾次,未能將我對手的雙手掰下去。我就大大方方的認輸了。

大多數男同學湧向學校的舞廳,希望能有更多的機會結識異性朋友。我覺得尚未準備好,也沒有跳舞的細胞,就從未去過舞廳。大學的風花雪月與我無關。我還是打我的籃球。沒人打比賽,我就一個人玩。在大學裏,學會了玩四國大戰,學會了不同的撲克玩法。我常常是發起玩撲克的組織者和參與者,也常常出去租武俠小說看。我大學可能有一半多的時間花在娛樂上了。一個有趣的插曲是我們大撲克的時候,一位同學經常輸掉,很惱火。他一怒之下,把飯盆扔了出去。可他忘記他對著窗戶,飯盆就這樣從四樓上掉了下去。

學習上可想而知,我就是屬於六十分萬歲的學生。大學第一學期,我就有一門計算機編程的課沒有通過。寒假回家也無心複習,在回學校的火車上,勉強看了看。補考之後,老師心好,也讓我過了。這門課的老師是導致我逃課的一個原因。他的上海口音對我就是天書,沒辦法理解。看書的時候,我死活無法理解變量。現在想來,可能是無法理解誰在改變變量的值,為什麽變量的值可以改變。後來我給學生講編程的時候,就特理解學生理解變量的困難。計算機上機實驗的時候,我一竅不通。我坐在電腦麵前,不知道該做什麽:不知道鍵盤,鼠標,顯示器,及它們的用途,更不知道程序怎麽運行的。當時的我,不知道怎麽尋求幫助,就自己放棄了:再也沒去上課上機。

第一門重修的課是繪圖。可能我的形象思維較弱,也可能我沒有從最簡單的一步一步學起。到最後期末考試的時候,一道分值高的綜合題,我沒法下手。當我交上考卷的時候,老師問我是否沒有交平時作業。我心下暗想,完啦,會被抓了。結果正如所料,需要重修。第二門重修的是微波原理。我在大學自學失敗的一個原因是不理解大學跟中學課本的區別。中學的課本側重基本定律,但這些基本定律易理解和推導。大學的課本側重公式後麵的概念和方法。大學的公式多數不可能學生自己推導。而我還應用中學自學課本的經驗,每次被大學課本裏的公式弄得一楞一楞的。再一個原因便是我不習慣背誦公式,所以常常考試的時候被公式卡助。微波原理是我們係的第一殺手,往往30%的學生沒法通過。考完試,我們班幾個同學去想老師求情。我也去了。當老師問了我們名字之後,其他幾個學生都被告知沒有問題,唯有我他不肯說。我頭腦發熱,心一橫,放棄為自己說情,轉而為我們班說情。最後,我們班的一位同學得以幸免重修。不過,即使重修的時候,我也沒好好學。重修考完試,我都提心吊膽,害怕又不能通過。好像學校有規定,一門課兩次未通過,沒有學位。可能這規定讓老師們很難狠下心再次不讓學生通過。所以,我也就順利畢業獲得學位。

來自大城市的學生,有著更廣的見識與抱負。一位北京,一位廣州,一位杭州的同寢室的同學狂熱地學著英語,為出國準備著。北京的同學睡在我的上鋪。他建議我和他一塊用英語對話。我嚐試了幾天,就放棄了。我英語也就閱讀和語法不錯。聽跟說就是我避之不及的。我何曾想過,我會離開中國,來到美國奮鬥生活,安家立業。

大學快畢業的時候,不隻我一人感到迷惘,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麽。當時學校跟海關有合作項目。大四的學生可以申報這個合作項目,多讀一年有關海關商檢的書,然後分配到海關工作。不少迷惘的學生希望能進入這個項目,從而到海關工作。我也去報考,筆試通過,需要麵試。麵試時被問,是否願意到小城市去上班。我忘記自己的回答。但當我離開麵試的房間關門的時候,風把門狠狠地關上。我想,完啦,麵試官肯定以為我很生氣麵試問題。果然,我未能進入那個合作項目。

畢業即將來臨,所有的同學積極找工作。越來越多的同學找好了單位。我甚是羨慕他們。我曾與一位同學坐車到一個縣城的電信局去找管理招聘的負責人。不幸,沒能爭取到工作機會。偶然一位老鄉的同學告訴我,家鄉的一個研究所有人來招聘。於是我跑去交材料。可能本校應聘人少,我就比較輕鬆地跟那個研究所簽了合同。

畢業終於來到。大家打包托運行李,聚餐狂歡,車站送別時唱歌擁抱流淚。我們為我們即將逝去的自由青春哭泣。也許我們為是為即將麵臨的束縛社會流淚:我們將不再擁有自由揮灑的奢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