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是別人的好,文章是自己的好 ----民間熟語
紐約堂叔
作者按:《趣味書法史》是集我多年來研讀中國書法史的一點心得,今天有幸得以披露。還是套用我素來戲謔幽默的筆觸娓娓道來,化千年書史於笑談之中,豈不快哉。
今天講幾個王羲之的故事。
王羲之是東晉大戶王導的侄子和嗣子。東晉有兩大姓,即王安家和謝安家,古稱“王謝”,即泛指權勢人家;有詩曰:昔日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當朝有一郗太尉,也是相當於宰相的官,要挑女婿,就和宰相王導說,你家的青年才俊成排,不妨從王家開頭。那天,王家眾弟子門生站成一溜讓人家挑,唯羲不修邊幅地躺在東廂房大大咧咧地吃東西。派去的人就向太尉報告,太尉也是個人精,一聽,這個羲果不尋常,說:我的女婿就是他了。羲就糊裏糊塗地做了太尉女婿,而且給封了個打醬油的官---右將軍,故後世慣稱羲為右軍。
這個故事說到後來就變成一個成語,叫“東床之托”,意指單身女子找老公。
上次說了王羲之有七子,都跟他學書,唯獻之脫穎而出,可知天賦的重要。這個獻很調皮,經常把他老爸前腳寫的字,後腳就擦掉,自己重新臨寫一遍,羲重來就沒有發現過,所以獻就暗暗得意。
才十幾歲,獻的字已經得到很多人認可,以致羲死後,獻就對他的朋友說,他的字超過他老爸,自然也有人來捧,久而久之,書界分成兩派,即羲派和獻派,成就了曆史上的“羲獻之爭”,按今天的術語,就叫炒作。
直到唐太宗時代,爭論才不得不熄火,這是因為李世民獨尊羲而貶獻,唐以後,爭議複起。
雖說李世民一代明君,可是荒唐的事情也並不少。
李世民酷愛書法,又偏愛右軍的書。他多方搜羅羲的真跡,花重金從一和尚手中購來羲的代表作《蘭亭集序》。史書說他每日把玩,須臾不離,晚上睡覺也要抱在身邊。死後更是把所有的右軍真跡作為葬品,使得王羲之永遠不見天日。
馮臨蘭亭
皇帝的《蘭亭》真跡從不外借,連太子都不給麵子。後來他想了一個法子,讓大臣們臨寫,然後分送給皇子和大臣。臨帖的大臣有馮承素和褚遂良。
褚是初唐書法名家,他的楷書獨具一格,成為後世鞋模。而馮卻不是,史書對此人語焉不詳。如不是《蘭亭》的主要臨寫者,估計史上無名。
以堂叔的眼光,至少馮臨《蘭亭》並非精品,用筆和結體均非上乘,少時臨右軍,家長就讓我繞過《蘭亭》。
《蘭亭序》被後世譽為天下第一書,應該有兩層原因。其一,它是一篇擁有極高文學價值的優美散文。須知古人的書法活動很單調,無非家書公文之類,書寫材料工具也不可多得。不像今天,動不動搞一幫子人來趴梯。那時文人學士難得湊在一起,又大發詩性,這種機會極少。二是唐太宗的極力推崇。皇帝的話,當然一言九鼎。就像今天,如果習主席大發善心說堂叔的字不錯,那我立馬就洛陽紙貴了。
還有一個王珣是王羲之的侄子,也是羲派大家,曆史上稱“三王”。乾隆刻的《三希堂》法帖,“希”,稀罕也,就是指羲獻和珣的帖。
堂叔點評:藝術青勝於藍,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固有規律。縱觀獻珣的書法,明顯具有與羲不同的藝術風格,即更為靈動飄逸 ,筆法多變,因此也就展示了與羲不同的美學價值。然而,羲作為開山鼻祖,其珠穆朗瑪一樣崇高的曆史地位是永遠不可動搖的。
堂叔地溝油詩曰:
昔有羲獻之爭
今存鷸蚌炒作
曠世蘭亭竟去也
遺愛人間幾多
淚灑長恨歌。。。
這個時代好。魯迅早已評述。
謝謝。
======
不要做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