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堂叔
作者按:《音樂隨筆》
是紐約堂叔為華人讀者特製的一個小品專欄, 專門炮製音樂以及與音樂有關的逸人趣事, 為喜歡或不喜歡音樂的朋友提供茶餘飯後的談資。
紐約知名非職業歌者賴建平是一位人們戲稱”三無”的歌唱家:
無相關專業學曆;無歐美留學背景;無崇高的國家級演員稱號。 他自己也毫不諱言,他文革時期被分配在上海的一個菜市場工作, 命運安排他最初扮演了一個肉掌櫃的角色,一刀下來,500克的重 量不多不少。調侃一下,如果把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 的猶太高利貸商夏洛克換成賴建平,那麽夏洛克就會穩操勝券, 從而使喜劇《威尼斯商人》演不下去;因為賴建平可以從安東尼奧身 上一刀下來分毫不差地割下一磅肉來。
賴建平已經有十年的舞台經驗,因此也聚集了他自己的中美聽眾群。
賴建平歌唱的一個重要特點是聲樂起點非常高, 完全靠自學掌握了歐洲經典歌劇詠歎調的演唱。 撇開的意大利語或法語的繁瑣發音,一支詠歎調動輒唱4--5分鍾 以上,如果不能保持每天大劑量的練習, 使自己的發聲器官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歌唱發聲狀態,這種”自戕” 式的訓練是一般人難以企及的。所謂”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工”就 是這個道理;而他目前卻是一名全職海關報關師。
前不久,賴建平在紐約頂尖的音樂舞台---卡耐基音樂廳演出了他
的幾首保留節目,其中的主打曲目是意大利歌劇《波西米亞人》(即 《藝術家的生涯》)中的經典唱段《冰涼的小手》。 作曲家普契尼的這部作品100多年來被上演了成千次,《 冰涼的小手》也被許多男高音吸引並恐懼著。
《冰涼的小手》是一個由上下兩部分組成的詠歎調,
一般認為是兩個詠歎調的組合,其中的宣敘和詠歎唱句相互摻雜。 該曲的特點是在第一部分有一個兩拍,非常高的B,第二部分結束前 的全曲高潮處有一個自由延長的高音C,因此成為男聲的禁區和男高 音試金石。30年前,幾乎沒有什麽中國人能唱它,即使是今天, 歌唱家們也往往在演唱時“做手腳”,不是用假音, 就是偷偷地降一個小一度。
該曲的第二個特點是第二部分幾乎全程冠以三連音,
以渲染主人公急切,激動,惶惑以致浪漫的情緒;另外, 全曲不斷的速度和強弱變化要求歌者的聲音控製細致入微, 都是對一個非意大利歌手的巨大考驗。
歌劇對戲劇男高音的要求是有一定標準的,
其中高音的通透和醇厚以及音量大小非常關鍵( 傳統上歌劇忌用麥克風);其次,聲樂的表現,不同的人會有差異, 這種差異來自不同個體的音色,對歌曲的不同理解和處理, 甚至涉及歌者的性格和氣質。因此,戲劇男高音的音色, 情緒的撲捉和情感的表達, 以及意大利語的相對純熟便成了有質量地完成該曲的關鍵。
通篇聽下來賴建平用原調,並且不用麥克風對《冰涼的小手》
的演唱詮釋,同時我也對比了網上其他幾個歌手的演唱。我想說, 賴建平這次相當完整,並風格迥異地完成了他的創作。
第一部分兩拍的B音順利過關。第二部分自由延長的high C ,我注意到,帕瓦羅蒂唱了6拍,國內的頂尖戲劇男高音王傳越唱了
4拍,另一個青年男高音劉毅唱了2拍,但明顯唱白了。 而賴建平則穩穩當當地唱了4.5拍。在吐字和情緒的表達方麵, 我也注意到,王傳越偏重,帕瓦羅蒂比較中庸, 而賴建平則比較輕柔,比如,他的卷舌音是最輕的。似乎, 他是在用東方人特有的氣質和感受來表現主人公的內心世界, 恐怕正是他的風格之所在。
在意大利語遣字造詞方麵,賴建平除了長期下功夫操練,
也經常虛心向意大利歌者請教,相信沒有出現什麽閃失; 但無需用土生土長的意大利歌手來苛求他, 就像不必苛求帕瓦羅蒂用地道的北京腔來唱《茉莉花》一樣。
另外,賴建平的舞台風格一如既往地穩健和樸素,
專注於用歌聲來打動聽眾,而沒有什麽嘩眾取寵的動作, 是我喜歡的那種範兒。
以我個人的聲樂感受,
作為男高音歌手的賴建平的音色更接近抒情男高音:華麗有餘, 醇厚不足。相信他去唱舒伯特的藝術歌曲會有更多的斬獲。
人們不必偏見於一個自學成才的歌手。但凡藝術,
人們關心的是藝術本身,而不是那種讀了很多書的書蠹。 孔子原是個紮草鞋的,齊白石原來不過是個木匠; 這個世界終於多了一個“賣肉的”歌唱家,我們應該表示歡迎。
網上有中央音樂學院沈湘教授指導學生演唱“冰涼的小手”的錄像,也許可以借鑒一下。
唱得可是不敢恭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