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音樂隨筆(24); 電聲歌唱兩三事

(2014-10-21 16:20:57) 下一個

 

在一切不完美中,完美恰恰是最不完美  -----  紐約堂叔

                        紐約堂叔


電 聲器具是在上世紀40--50年代前後開始流行的,它是電子載波放大技術提高的結果。電聲器具由三個部分組成,即話筒(麥克風=microphone), 音頻放大器和喇叭(Speaker),到後來,電子音頻根據它的音高而自動分頻,進入不同尺度和結構的喇叭,形成所謂的立體聲音樂。

電聲器具越來越受歡迎是因為一,它有效地適應了大眾音樂,
流行音樂的發展;二,有效地改變了音樂,包括聲樂的美學觀念,音樂就此大步進入多元化時代。

幾十年來,電子音樂捧紅了無以計數的音樂才子;時至今日,
電聲進入千家萬戶,成為人們不可缺少的娛樂工具,是科技發展的一個必然結果。

本文將要深入討論的是電子聲樂這一塊。

1,聲樂的原創性
發韌於歐洲的現代聲樂理論是基於17世紀的意大利歌劇,
即後來統稱為Bel Canto的東西。這個中國人叫做美聲的聲樂方法要求歌唱者有較寬的音域,較大的音量,豐富細膩而多變的聲音表現力,清晰的語音能力等人聲要素。同時,這種原創性的聲樂藝術要求較小的,具有相當標準的演出空間,以采集人聲的原始美。

2,電子聲樂的藝術和時代效應
電聲不但適合大眾歌唱的需要,
實際上也特別適合相當一部分職業歌者的技術需要。我這裏所說的技術需要,實際上是想說電聲器具已然成為這些人歌唱的倚賴。為了說明我的觀點,我不妨以鄧麗君為例。

幾乎沒有人在私下裏聽過鄧的歌唱。鄧的歌聲被業內稱為“
弱氣聲法”或“小美聲”。我的理解是,鄧氏發音是在氣流和聲帶的關係,及共鳴的控製上有著她特殊的處理方法。其中有個人天生條件的部分,也有後天的悟性和訓練。

由於鄧式發音偏於細弱,因此,
她的原聲歌唱可能因此而不怎麽好聽,也就是說,如果你有幸聽到小鄧的原聲歌唱,你可能會“嚇一跳”。這時候,電聲器具恰到好處地彌補了她的歌聲。在這個意義上,是否可以說,是電聲造就了她呢?同樣的例子在歌唱界數不勝數。

幾十年來,電聲音樂不但極大地改變了這個星球的麵貌,
而且借電聲音樂發跡的歌手無計其數,成為20世紀中葉以來音樂界一道最靚麗的風景,這種說法恐不為過。

3,電子聲樂的缺陷
對經典聲樂而言,電聲聲樂幾乎是以一種反叛的麵貌出現的。
一方麵,它極受普羅大眾的歡迎,另一方麵,高傲的經典聲樂界一直在排斥它。譬如,搖滾樂在上世紀60年代即已風行世界,大牌歌手不斷湧現,而從網上可知,格萊美隻是在上世紀80代才開始為搖滾歌手頒獎的。

電聲器具的歌唱效應一是通過擴音器提高了音量,
二是通過不同結構喇叭的泛音效果美化了人聲,因此,通常認為電子人聲是“失真”的,隻是由於電聲器具的精密度已經非常高,以致這種失真被控製在一個較小的分辨率中。但是,我要特別要指出的是,電聲的失真度是與聲音的高低和音量的大小成正比例的。

4,電聲器具的濫用
一開始時,歌手們對電聲器具的使用還比較謹慎,
一般隻在特大場合或野外演出時使用;後來,它的使用漸漸變成濫用,即使是300個座位的極小演出場合,歌手們也會像鴉片槍手那樣手握一槍,絕無後顧地歌唱起來,所謂“後顧”者,有恃無恐是也。

於是那些熱衷於美聲的歌者在大大小小的演唱場合,
即使是歌劇詠歎調,也人人手舉一槍。顯然,此舉,特別是在1000人以下的音樂廳裏的電聲演唱,是嚴重違反音樂原理和要求的。

特別可笑的是,
這些美聲歌唱家們根本不懂得電聲器具的秉性和使用訣竅,即使在唱高音時,也口貼著麥克風使勁地吼,以致喇叭傳出令人恐怖的,轟炸般的聲音,而歌者不但不自覺,還因台下的掌聲而洋洋得意。

5,重大聲樂賽事的權威性
不知道人們有沒有注意到,
一些主要的國際聲樂賽事是絕不允許使用電聲的。但是,我也注意到,在中國,幾乎所有的重大聲樂賽事,如金鍾杯,青歌賽等全國性聲樂比賽中,無論何種唱法,都無不使用電聲器具,以致我嚴重地懷疑它們的權威性和公正性。正確的做法是,比賽應在標準的音樂廳中進行,以求客觀地體現每個歌者的原聲狀態以及個人特定的聲音表現力,而不是技術化後的,聲和電聲混合的立體聲。總之,聲樂比賽根本不應該成為商業化的大眾娛樂節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