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堂叔
在維也納的五天之中,用了一天時間訪問了薩爾斯堡----莫紮特的故鄉,是我們來奧地利的主要目的地。
薩爾斯堡位於維也納西300公裏的地方,靠近德國,是一座隻有15萬人口,美麗而古老的山城。由於它不但是莫紮特出生和生活過的地方,也是一個聲名遐邇的世界文化勝地,包括《茜茜公主》,《音樂之聲》等一大批著名電影就是在那裏拍攝的。
奧地利,維也納成了歐洲中世紀以來最偉大的音樂故鄉,與她特殊的曆史和人文環境有關,這些當然可以單獨討論。
歐洲音樂史告訴大家,在18世紀,產生了一個維也納古典音樂流派,它的代表人物是海頓,莫紮特和貝多芬。正是這個偉大的流派,最終承上啟下地奠定了歐洲古典音樂的宏偉框架。
我們在奧地利的幾天時間意外地感受到奧地利人尤為深厚的莫紮特情結,“莫紮特”似乎成了奧地利的名片和符號。人們仿佛對海頓,貝多芬等音樂家的感情遠沒有對莫紮特來的那麽深厚。
去歐洲之前,我已經瀏覽了一些有關的背景知識;回來以後,帶著我的深切感受,又接著閱讀和思考,試圖解釋我們的所聞所見。
三人之中,號稱交響樂之父的海頓也是如假包換的奧地利人,他出生在維也納南部的一個鄉村。而貝多芬雖然是德國人,但他的大部分音樂生涯都在維也納度過,並且也長眠在那個城市,維也納根本就是他的第二故鄉。
我認為,奧地利人特別鍾情於莫紮特,可能有以下理由。
莫紮特是產生在奧地利這塊土地上的真正天才人物,這種像神靈一樣,可能一千年才出現一個的天才無疑是民族的驕傲;
莫紮特不屑於伺奉權貴,他的一生大多數時間是作為一個獨立音樂人的姿態傲然於世的;
莫紮特生前被國人疏忽,以致他不得不在終生窮愁潦倒之中萬分艱難地堅持他的音樂理念與創作,從而導致他的早夭。奧國人深感有負於他們的偉大子民;
莫紮特短暫的一生創造的輝煌藝術作品,均被當做寶貴的人類文化遺產。特別是他的幾部歌劇作品,其中最後的成功作品《魔笛》,莫紮特無異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這是因為他幾乎是曆史上德語民族中首先用德語創作歌劇的作曲家。
美麗音樂古城薩爾斯堡。
1756年,莫紮特出生在這裏。這棟房子至少有500多年曆史,還是異常堅固。目前用作莫紮特紀念館。
莫紮特一家的臥室。
莫紮特一家曾經用過的廚房。
紀念館內部。
莫紮特用過的古鋼琴。
古色古香的街市和洶湧而來的訪客。
視頻:莫紮特費加羅的婚禮 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