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書評∶The Shadow of the Dalai Lama: Sexuality, Magic, and Politic

(2013-01-01 23:46:14) 下一個
"The Shadow of the Dalai Lama: Sexuality, Magic, and Politics in Tibetan Buddhism" 是批評達賴喇嘛與藏傳佛教的作品。作者 Victor and Victoria Trimondi 夫婦身份並非泛泛之輩,Victor 成立的 Trikont 出版社出的書對六十年代的反文化運動頗有影響,而在1976 年時,他認為光是政經的改變不足以解決西方社會的問題,還要心靈的轉化,抱著以人為本的立場,他以出版與研討會的方式,促成各種對話,包括∶宗教與科學、傳統與現代、神話與曆史、神秘主義與感官經驗主義、以及不同文化與宗教的對話。作者原先對宗教間的對話期望很高,希望能促成社會變革,認為新時代運動(New Age Movement)是如此對全球化挑戰進行回應的一個大規模實驗。後來因為感到一個問題∶宗教對話停留在表麵層次,對核心的宗教教條與神話原型(套路)毫無影響,因此轉而重視宗教與神話中不斷使用的套路。作者重視的套路有三個∶
  1. 宗教神話中,性別扮演了什麽角色?
  2. 宗教神話與神秘經驗對權力與社會的影響
  3. 犧牲儀式神話的政治與社會功能

作者認識達賴喇嘛,是從邀請他參與研討會開始,後來大量的閱讀與思考達賴與藏傳佛教的材料。作者沒有宣稱自己修習過佛法,難怪作者對最基本佛教道理都弄錯了。簡單的說,是紙上談兵,錯了而不自知。這牽涉到研究宗教的一個基本問題∶宗教的核心,是超常的主觀經驗,不管這經驗是佛法的覺悟,或神教的見到神、聖靈充滿,沒有經驗的人要談論,隻能談外在能看到的,要談內心的經驗,連瞎子摸象都不如;瞎子至少摸到象了,而沒有宗教體驗的人,除了自己的意見,什麽都沒體驗到。這種對主觀經驗的全然無知,會導致解釋外在現象時嚴重錯誤而不自知,因為他沒有更好的參考物。

本書對最基本的佛教道理-四聖諦的意義都弄錯了。第一部的結語說∶「佛教從一開始就把女性特質看成與解脫相反。這種對女性特質的負麵評價,是佛教最基本的教條。這是四聖諦不可避免的結論,因為第一聖諦就說生是苦,生必然帶來老病死憂悲苦惱。而女性有生育與養育的功能,打開輪回的通道,因此是男人以及人類發展靈性的最大障礙。」這段前半部是對的,後半部不但沒有任何經論的根據,而且違反了佛陀多次宣說的十二支緣起。佛陀說生的原因,是「無明」與「貪愛」,不是什麽女性特質。而解脫的原因,是「明」(梵文 vidyā, 巴利文 vijjā),或是「般若」(梵文 prajñā, 巴利文 paññā),這兩個詞都是陰性。大乘經將「般若」稱為佛母,出生諸佛,正是解脫之因。佛陀時代,多名女性也達到最高的解脫-阿羅漢,與男性沒有不同。南傳的大藏經中,有一部「長老尼偈」,記載了多位女性的姓名與究竟解脫事跡。作者認為佛教最基本的教條鄙視女性,純屬想像。這不是說佛教中沒有性別歧視問題,但是作者認為是本質問題是個嚴重錯誤。

其實原始佛教中一些厭惡女性傾向的問題,印順法師早已研究過,主要來來自召集第一次結集的大迦葉,隻是印順法師的作品在本書出版後才翻成英文。本書主張佛陀的母親在佛陀出生後死亡,是厭惡女性的象徵,而非曆史事實。若說佛陀的母親死亡象徵厭惡女性,那麽佛陀由姨母養大,後來姨母出家,達到最高的解脫,能說是厭惡女性嗎?

本書最根本的問題,是作者念念不忘女性主義與權力關係,看什麽都不自覺的從「上、下」、「征服與被征服」的觀點來分析。這種警覺性,對於希臘羅馬與基督教文明有用,因為這是侵略性文化基本的套路,為對外侵略提供理論基礎;用在亞洲重視和平的文化,不能理所當然的認為就適用。依作者的觀點,大概釋迦牟尼佛要是女性,生出女性菩薩,佛教才能不會被扣上本質上鄙視、利用女性的帽子吧。

至於作者寫的香巴拉與時輪金剛,我隻知道密宗主張密法很多象徵比喻,不應當依文解義,而要依上師傳授。西藏從佛教傳入成為主流後,一千多年並未對外侵略過,本書將香巴拉解讀成類似回教的聖戰,完全沒有曆史依據。本書望文生義的解釋是否可靠,從其他的錯誤看來,是個問號。

P.S. 附佛外道蕭平實寫的一本書,大量引用本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