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治大國,難於烹小鮮----牆外記--0002

(2012-02-24 11:46:46) 下一個

老子 《道德經》第六十章中雲: “ 治大國,若烹小鮮 ” 。

我們如何理解這句話呢?難道,治理一個大國真的就像烹飪一盤小菜那樣簡單嗎?

首先,我們必須認識到,老莊哲學,是一個完整複雜的體係。 “ 治大國,若烹小鮮 ” ,隻是老子哲學體係中的有關國家治理的觀念。追根索源,我們簡略探討一下老子哲學思想的中心和根本,可能有助於我們完全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我的理解,老子哲學的中心: 一曰:。二曰:無為

老子說: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我覺得上麵兩句話,道盡了老子哲學的精髓。

老子認為,世界上的一切都源出於道,而道,就是萬物遵循的自然規律,是一種本源,我們隻能夠認識,而不能夠改變。

老子又說: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老子的意思是說:道,也就是世界本原的自然規律,在自然地發揮著作用,不是人能夠施加任何影響的。任何事情,都是在一定的道,自然規律之下運作的。

所以,老子談到治理國家: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鎮之以無名之樸,夫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故聖人雲:「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

我們綜合起來看,老子的所謂: “ 治大國,若烹小鮮 ” ,實際是說:無為而治。而不是說:治理大國,若烹小鮮一樣簡單。

我再引一些曆代先賢和帝王對老子的理解:

《詩經 · 檜 · 匪風》毛傳雲: “ 烹魚煩則碎,治民煩則散,知烹魚則知治民 ” 。

《韓非子 · 解老》: “ 事大眾而數搖之,則少成功;藏大器而數徙之,則多敗傷;烹小鮮而數撓之,則賊其澤;治大國而數變法,則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貴靜,不重變法。故曰: ‘ 治大國者若烹小鮮 ’” 。

《淮南子 · 齊俗訓》: “ 老子曰: ‘ 治大國若烹小鮮,為寬裕者,曰勿數撓,為刻削者,曰致其鹹酸而已。

玄學家王弼則注謂: “ 治大國若烹小鮮,不撓也,躁而多害,靜則全真。故其國彌大,而其主彌靜,然後乃能廣的眾心矣 ” 。

清 袁枚 《隨園隨筆 · 烹小鮮之訛》 : “ 老子言治大國若烹小鮮,言烹小魚者不事割鱗剖腹,意在簡便耳 ” 。

注家範應元對於 “ 烹小鮮 ” 說本作 “ 亨小鱗 ” ,並注: “ 小鱗,小魚也。治大國譬如亨小鱗。夫亨小鱗者不可擾,擾之則魚爛。治大國者當無為,為之則民傷。蓋天下神器不可為也 ” 。

唐玄宗 注: “ 烹小鮮者,不可撓,治大國者不可煩,煩則傷人,撓則魚爛矣 …… 此喻說也。小鮮,小魚也,言烹小鮮不可撓,撓則魚潰,喻理大國者,不可煩,煩則人亂,皆須用道,所以成功爾 ” 。

宋徽宗 注說: “ 事大眾而數搖之,則少成功;藏大器而數徙之,則多敗傷;烹小鮮而數撓之,則潰,治大國而數變法,則惑 ……” 。

等等。

可見:治大國,若烹小鮮,確實是指:統治者治理國家,最好以不為而為之。是為: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還有,我們理解一個人說的話,一定要將其人說其話的當時的現實環境條件加以仔細考察,才能夠完整準確的理解某個人說的話。老子的話,也不例外。

我們從今天的觀點看來,老子的觀念實際上反映的是 老子所處時代對自然的有限理解,當時社會結構的實際情況,統治者本身的素質,統治者治理社會的手段。 當時,人們不能夠以科學 道理解釋自然現象,而隻能夠以思辨來推斷。當時的社會結構,也沒有一個適當的社會組織和架構,讓統治者有效的管理國家。最重要的, 當時統治者所謂治理國家並不是說支持推動生產力的發展,而是橫征暴斂

所謂 治理, 就是 橫征暴斂 。這就是為什麽老子反對統治者以有為來治理國家的根本原因。從老子的話語中,我們處處可以感觸到老子對人民的同情和關心。

我們現在治理國家,決不能夠按照老子的觀念去辦。當然,老子愛民,親民的思想,是任何統治者都必須遵循的。

然而,不得不說,老子那烹調來比喻治理國家,是有其道理的。烹調藝術和政治,也有相似的地方,但更多的是不同。相同之處,一個好的廚師,可以把各種調料以最好的比例調出最佳的風味。政治,必須平衡各方的各種不同利益。不同之處,在於烹調藝術是個體的創作,最好的作品,都是自己創作個性的最佳和最充分的發揮。而政治,卻是各派各方勢力的博弈和各方利益的平衡。政治家,隻不過是各種政治勢力的代表而已。但是,在與各種勢力博弈和平衡各種利益的時候,不同的政治家,又有不同。一個政治巨臂,可以縱橫俾合,開天辟地。而一個政治的矮子,隻會左支右拙,疲於應付。

由於個人背景和政治現實的限製,更重要的是個人風格的局限,有些政治家與其說是一個什麽“家”,不如說更像一個 “廚師”。而且這個廚師,絕不是一個精於某一地道菜係的大家,而是更像一個中國封建大家庭裏麵受盡壓迫與折磨, 每天被迫圍著灶台轉的小媳婦。這個大家庭, 公公是南方人,婆婆是北方人,大伯口味重,小叔口味輕,大姑喜歡酸,小姑愛麻辣,丈夫最愛甜。 於是,小媳婦在烹飪的時候,絞盡腦汁,把各種調料都放一些,但又不會放到有某種特殊的味道,引起某個人的斥責。於是,這個飯菜的口味,就是沒有口味!公公和丈夫說不甜,小媳婦說:我放了糖;婆婆和小姑嫌不辣,小媳婦說:我放了辣椒!大伯嫌淡,小媳婦說:我加了鹽;小叔抱怨鹹,小媳婦說:我放的鹽不多!

在某些曆史緊要關頭,當人們期盼著某些政治家能夠開啟曆史新紀元,希望某個政治家能夠像名廚一樣做出一席佳肴。往往令人失望的是,最後端出來的菜,不是八大菜係中的某個名菜,色香味俱佳;也不是小蔥拌豆腐,雖然簡單,卻也一清二白。更可能的是一種大雜燴。

我們希望,這種雜燴,是一種爽口的什錦雜燴,雖然不是山珍海味,但卻富有營養。千萬不要最後端出的,是一碗蘭州雜碎。雖然也是獨具風味,但卻登不得大雅之堂!

老子之後的幾千年,

林肯說:

That we here highly resolve that these dead shall not have died in vain - that this nation , under God , shall have a new birth of freedom - and 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 by the people , for the people , 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 《葛底斯堡演 說》

我翻譯為:我們在此以無比堅定的決心,要使他們不致白白的死去一一要使這個國家在上帝的庇佑之下,必定得到自由的新生 —— 要使那依靠人民,人民擁護,為人民服務的政府必不致在地球上消滅。

毛主席說:

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 --- 《論聯合政府》

國家機關實行民主集中製,國家機關必須依靠人民群眾,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必須為人民服務。---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

治大國,不易!絕不是若烹小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