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部主任的文章尚有偏見,願與您探討。
為何不宏觀的看待問題?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不是今天才形成的。請您仔細想想,剛剛才過去的幾十年,或者說百年前,歐洲文明大放異彩,經濟活躍的年代,你可曾知道遠在萬裏之遙的封建落後的中國是什麽狀態?百姓的生活水平是什麽狀態?我想馮先生通過曆史書或您們的先輩早年間在中國拍回來老照片、拿回來的中國文物、描述的中國故事裏肯定是很清楚的。
中國這個偉大的國家,人民是和善好客的民族,自古百姓就忍辱負重,但他們勤勞好學,盡管他們與您們西方生活水準存在著巨大的差距,他們依然對生活對未來充滿樂觀和希望,從未喪失信心。
中國百姓的幸福生活隻是從78年改革開放以後開始發生變化的。但是中國百姓對幸福生活要求的標準與西方人的幸福標準大概相同,但又有質的區別。您們崇尚的是富足後的精神愉悅;而中國的大部分百姓還達不到這種水平。
我們應該客觀地認識和麵對任何問題。中國的發展很迅速,積累也隨之加快增多。如果您隔三個月去中國,你會更有感觸。這就能說明中國真的富足了嗎?就沒有問題了嗎?完全不是。且問題很多很尖銳。這就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的實際情況。比如說,中國的發展不均衡導致了勞民傷財的龐大的春運,貧富明顯的差距,物價的過度上漲,環境的汙染等等。中央政府看到了這些問題,尤其是現在的領導人總想設法去解決這些問題,但這些問題的解決比您們西方的金融危機解決要難得很多。如果馮先生看不到這點,就說明您還真的不太了解中國和中國的老百姓。
中國的外匯儲備看似很多,但來之不易,是政府和百姓損失了賴以生存的環境和辛勤勞作的血汗錢,交易大多數是不對等的,在您們看來就是剝削,比如,中國生產一打T恤隻付60美金,在你們商店裏買一件就需要60美金,巨大的利潤流向了何處?......
再則,中國百姓的理財方式和您們更是不同,中國百姓不會亂花錢的,他們隻會把錢存到銀行裏,他們絕不會整天借錢過日子,更不會為了生活去貸款。所以,國庫裏的儲備除了稅收就是百姓的存款了。這些錢要用在解決13億人的醫療、教育、公共設施、國家的基本建設等方麵。因為這些方麵與您們發達國家還有相當的差距。中央政府已經看到了這一切,要為百姓尋找建社福祉,是正確的決策是受歡迎的。
正像默克爾總理前往遙遠的東方目的是一致的,她也是滿載著眾人的希望,為解決歐盟金融危機到中國尋求幫助。
不要單單看是否借沒借到現金,這絕對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中國、歐洲、美洲、非洲等都是世界的一份子。世界經濟的發展任何國家和地區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世界人民需要和平,得到和平需要大家努力,更需要在平等的合作基礎上發展各自的經濟,造福於百姓。
解決經濟危機隻有從自身做起,德國經濟為什麽一直是歐盟的發動機?是因為政府引導下產業結構的合理性,更重要的是百姓智慧勤勞。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來而不往非禮也!中歐雙方平等的、深層次的、多元化的合作才是解決當前危機的真正辦法。歐洲和世界需要中國,中國更需要世界。
以上隻是我的個人看法,不代表任何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