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爸媽

我們是小東小西的爸爸媽媽。培育小東小西成為健康,快樂,自立,對社會有用的人是我們的使命。特建立此博客,跟大家分享我們培養他們的風雨曆程。
正文

小中男在學校的悲慘遭遇,我們怎麽辦?

(2018-09-07 19:18:29) 下一個

兒子今年11歲了,為了給孩子上個好學校,我們把家安在了一個人口僅有2-3萬的小鎮。這兒有這個州最富有的county, 兒子所在的公立學校是這個county最好的學校。兒子成績一般般。考了4次gift class test, 都差那麽一點點。兒子也逐漸喪失了勇氣,不想去試了。就在普通班級裏呆著。

父母在職場裏有不快樂的時候,同樣,孩子在學校也有不開心的時候。

孩子在學校的遭遇

每次上學,對兒子來說,好像都是一種折磨。

每到周一,兒子就痛苦地說:“又要去上學了。”

今天,有空坐著一起,兒子跟我聊起了自己在學校的種種受冷落的遭遇。

現在學校裏的孩子都在玩一種非常流行的遊戲,
fortnite。 孩子們見麵都聊這個遊戲。

兒子沒有機會玩,他沒有自己的手機,沒有自己的電腦,沒有玩遊戲的條件和裝備。因為,我們沒有給他這些條件和裝備。所以,當同學問他玩過這個遊戲沒有。他言不由衷地會說:我玩過,好歹他是看過一些youtube的嘛。但過不了多久,同學們就會發現,他其實是沒有玩過的。所以就會嘲笑他。

另外,兒子在班裏是唯一的亞裔。孩子們就會嘲笑他,說他的姓氏很難念,很怪。說亞裔的人吃狗肉,等等等等,拿他開玩笑。內向的兒子不知道該怎麽回複。但他很惱火是真的。我們告訴他說你也可以開他們白人的笑話呀。他說,他們是大多數啊。

如何解決問題?

看來,在異國他鄉,在人口隻有2-3萬的小鎮生活,孩子的教育是個問題。也許,這樣的問題在紐約,加州等亞裔人口眾多的地方就不會存在?

還是說,這是亞裔的孩子在美國遇到的普遍問題?

如何破這個局?

滿足孩子的要求,給他所要的東西,也沒日沒夜地玩遊戲?

給他換個私立學校?換學校的事情我跟兒子說了好多次,兒子又不願意換學校。

或者幹脆不現實的說,犧牲我們的利益,離開我們現在的工作單位,搬到別的城市去?

說是學校的問題吧,好像也不是。 女兒比兒子大2歲,上的是同樣的學校。不過她上的是天才班。她是天天盼著去學校的。學校是她的樂園。同學是她的親人。我們問女兒,有人跟你說亞洲人吃狗肉嗎?

她說:“有啊。他們開玩笑的。我不當真。我也開他們的玩笑。”

這麽說,是孩子天性的問題嗎?不然同樣的話,為什麽對女兒沒有任何傷害,對兒子的傷害就這麽大呢?

我真的很疑惑,不知道是我們做父母的問題,孩子的問題,還是環境的問題了。

這是孩子成長中必須經曆的痛苦?我們做父母的,隨他而去,不需要太在意?

大家怎麽看,對於11歲的男孩,我們應該讀一些什麽
好的parenting 書籍, 讓我們自己成長起來,能夠指導他,幫助他?或者跟他一起讀讀什麽書,有助於他的成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5)
評論
playnice 回複 悄悄話 要孩子融入,就要讓他和別的孩子有共同語言。既然遊戲是個好的切入口,為什麽不能讓他玩一些。家長的思想不能太固執。
gladys 回複 悄悄話 考gifted考試如果就差一點點的話,你可以買些書給孩子準備一下。
hua98918 回複 悄悄話 另外,鎮上高中是手機信號屏蔽地區,在樓裏幾乎不能正常打電話,通信全靠座機。多和學校學監多寫email,表達你的concern,碰到白娃家長,多說說小娃用電腦的壞處。總之,美國的community太小了,你說了啥,不會被衝淡了,很快會有效果的。我想說的是:電腦打遊戲本來就弊大於利,為啥要娃去適應?讓學區裏的其他家長,站在統一的戰線,反對電腦遊戲上麽,這才是正確的思路。
hua98918 回複 悄悄話 我娃有電腦,IPAD,但沒有手機,我們對路由器抓包,看兒子玩了什麽,看了什麽。有些白娃家,家裏給手機和電腦等等電子產品,但人家家裏每天WIFI隻開30分鍾,要做作業,就這30分鍾,過時不候,簡單粗暴。有些白娃家,下午4點到天黑都有各種體育活動,做作業的時間都不夠,哪裏來打遊戲時間。學校裏的風氣就是,打fortnite的娃,都是家裏雙職工,然後在課堂上或者禮堂裏跳fortnite的舞,老師和絕大多數同學不喜歡的娃(這些娃也有他們的小團體)。一般娃也打遊戲,但打的是很簡單的小遊戲。還有玩卡牌類在線遊戲。隻是給大家另一個open idea,不要覺得別人做什麽,你娃也得作什麽,走自己的路。
東西爸媽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toyota1' 的評論 : 謝謝你的信息。
媽媽的故事 回複 悄悄話 不要誤解媽媽我寫自己的孩子的事情哦。我前麵寫那一段隻是告訴您其實玩遊戲不可怕。比起自卑心理造成的對小孩子心理健康的負麵影響,玩遊戲絕對不是壞事情。。。
父母幫助孩子除了提供物質條件外還有就是陪伴。要花時間和孩子在一起。放假帶孩子出去玩。哪怕就是出去一起看看電影,一家人一起活動,給孩子無條件的愛,這也會幫助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媽媽的故事 回複 悄悄話 我家兒子4歲開始玩遊戲,這麽多年玩過所有最新的遊戲,各種遊戲和遊戲機沒有斷過,打遊戲到了可以去打職業選手的級別,但是他自己選擇了要上大學和學習最難的專業。高中畢業得到了最佳數學物理獎,現在馬上拿到皇家工學院機器學習AI的碩士。學校裏一直都有好朋友。特別是大學和研究生的這幾年,有6個朋友關係非常鐵,都是這裏的當地人。這一路走來,好像什麽都沒有耽擱太多。

要幫助孩子融入周圍的環境,就要提供和周圍的小朋友差不多的條件。甚至更多。小孩子其實沒有太多成見,隻要有玩有吃,就很開心。就容易有朋友。這麽多年來,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我們都是盡量讓我們的孩子有最好的條件。手機,遊戲機,計算機,都從來沒有落伍過。

“他沒有自己的手機,沒有自己的電腦,沒有玩遊戲的條件和裝備。因為,我們沒有給他這些條件和裝備” 為什麽?是經濟條件不能夠提供這些條件還是其他。說真的,孩子在學校如果沒有比別人多的東西(分數,玩具,裝備,甚至高矮胖瘦,等等),哪怕是當地的白人小孩,也會被歧視。我們自己的孩子,和別人長得不一樣,已經有些先天不足(不好意思,我隻是講一個普遍的情況)。如果父母不幫助他們增加額外的價值,孩子在學校會非常難過。學校裏的小孩子們其實比大人粗魯,因為他們不用掩飾。一切都是赤裸裸的直接。

請幫助您們的孩子,刻不容緩。因為我看過父母沒有及時幫助孩子而造成的悲劇。

玩遊戲沒有關係。父母開始看著一點就行了。
toyota1 回複 悄悄話 讓他玩遊戲, 要合群。

以前教會一個牧師說, 父母至少要給孩子買一他套發服裝, 那時還沒有什麽電腦遊戲。

艱苦樸素, 孩子不懂, 如果不合群對打擊自信心, 對成長不利。 孩子大了再教艱苦樸素, 奮鬥。。。
東西爸媽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愛零零吧' 的評論 : 用反問的方法,讓孩子去思考。很有見地。謝謝了
東西爸媽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ingke' 的評論 : 謝謝你的建議。童子軍, 教會,可以考慮一下。
東西爸媽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喜愛心' 的評論 : 謝謝你的真誠的建議。的確,diversity,是一個要考慮的要點。
喜愛心 回複 悄悄話 以前我懷第一個孩子的時候,公司一個老美跟我說,以後你的孩子長大,一定要給他找一個比較diverse的學校。他是白人,但小時候家裏有一段時間去的學校黑人居多,隻有幾個白人,他告訴我那是一段horrible的日子,沒有朋友,不想上學。所以,你孩子的問題其實很正常。至於女孩,這位同事也提到,女孩好的多。他上中學的學校是白人為主,但有一對華裔姐妹花,“they have no problem to find friends. Actually they are very popular. ” 所以亞裔男性與女性在美國的生存環境是有很大區別的。如果你能在附件找到更diverse的城市會更好,未必就一定是華裔多的。另外,如果暫時沒有別的地方可以考慮,那就應該入鄉隨俗,讓你家男孩接觸一下當地孩子喜歡的活動和遊戲,不然你的孩子已經開始不懂裝懂了,一方麵他希望得到認可接受,另一方麵卻讓其他孩子發現他不誠實,讓孩子難堪。孩子的心是很脆弱敏感的,作為父母一定要能設身處地的為其考慮。買個手機或者電腦,讓他接觸一下當前最流行的遊戲,隻要控製好時間,管理好孩子的欲望,也能讓孩子對其他孩子們的世界更多些理解,會有效果的。
mingke 回複 悄悄話 我兒子十三歲,幾年前開始也有同樣的問題。他年級裏就沒有華裔的男孩。recess時找不到人一起玩,隻能自己看書。現在去了中學,也有類似的困擾。相比之下,小兒子就幸運的多,有很多華裔和非華裔的朋友。個人感覺和環境有關,也和個性有關。多參加體育活動,去童子軍,去教會等等,幫他找到一個non intemidating,nuturing 的環境,可以培養歸屬感。這個問題還真要重視,否則到teenage 階段會magnify,對孩子心裏上的壓力會很大
愛零零吧 回複 悄悄話 很理解做父母的擔憂。覺得給他找本地的同學一起在家玩。讓彼此先接受。時間長了有些以前認為是不愉快的事情就會慢慢接受或是不在乎了。再有給孩子報一些有亞洲特色的功夫班,學好後也可以展示一下。增強自信心。再說身體好了,到什麽時候都不受欺負。有些時候本來就是這樣子的,一方麵好了,另一方麵就會被忽視了。
自家孩子還小,沒有太多的建議。還有不要和孩子老討論這個問題,說一些他感興趣或者他喜歡的話題。總的來說還得他自己去消化那些看起來是問題得問題。大概再過一兩年就好了,總會找到一個平衡點來保護自己得感受吧。

突然想到,應該反問一些問題給你兒子,讓他思考。比如問為什麽每個人喜歡得東西都不一樣,假如一個人說他說他喜歡吃什麽食物,你不喜歡你會怎麽做?

還可以說,有的人非說一顆樹是一朵花,你也認同他麽?還有有些人是開玩笑的,你也開回去。

我用了很多次反問的問法,讓自家孩子去思考,自己做決定。還提到自由,說這是個自由的世界,還有有些人說話不思考的,說完就忘了,難道你還需要記得他或他們說的話麽?總之就是說服他不要太介意別人說的話。

大人都介意呢,何況是孩子呢,但孩子還小,還是盡量幫助他吧。覺得反問一些問題讓他來回答有些效果。

來也匆匆London 回複 悄悄話 你好,我兒子和你的一樣大。我也痛恨遊戲,但是一味地禁止沒有用。他一點兒不知道孩子們現在最流行的事情,那他永遠在邊緣。我隻讓他在周末重要事情都做完才可以玩兒一兩個小時,用他的遊戲作為我們管理孩子的“武器”,這樣很奏效,也不會上癮。祝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