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途的羔羊

原創作品,轉載請聯係並注明出處
個人資料
正文

剝開一隻洋蔥(讀迷途的羔羊有感)

(2020-06-20 10:34:20) 下一個

 作者: 挹江斟鬥(北京)


   前些天,我沉浸在一個真實的故事中,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Maggie,她一瓣一瓣地剝開自己,像一顆洋蔥,放在讀者的麵前,味道有些衝,但是很獨特,品讀她的故事是我每天必須要抽出時間必須做的事情,甚至迫不及待地等待她更文,追蹤著她回憶的步點,品讀或多或少帶有玄幻色彩的傳奇經曆。我敢說沒有任何一個女子有過如此的坦白和大膽,將自己的故事細節進行毫無遮攔的披露,也沒有過任何一個女子將自己剝得體無完膚血淋林地站在讀者麵前,等待他們挑剔審慎的目光,而毫不在乎。

   是的,她毫不在乎你要說什麽,她隻想告訴你她的經曆,或者對你有用,或者對你無用,或者你會點讚,或者你會蔑視,又或者你會站在所謂道德製高點上,對她指指戳戳,她並不在乎,但是她很在意和她用心交流的讀者,和她產生共鳴的讀者,在解讀自己故事的同時,剖析自己,獲得更多的前行的力量和勇氣。我想先讚一句:Maggie,好樣的!

  我們中的大多數人深深地保留自己的隱私,諱莫如深,因為我們有著這樣那樣的顧忌,有肮髒的私心,或者想在自己的社交網絡中保持著假惺惺的彬彬有禮,在西裝革履的偽裝下保持一個紳士或者淑女的形象,隱藏人性最柔軟的部分、最隱秘的思想,通過一副所謂理性的端莊的嘴臉獲得社會的尊敬,俗話說的好,要端著點。所以才顯得這部故事細致的剖析和披露難能可貴。

   而故事的前半部分的高潮在Maggie和漢斯與保羅的故事中戛然而止。我本文的理解探討也主要基於這一個段故事。Maggie把這段故事定義為自虐,我完全同意這個定性,同時我給它起個名字叫“逃離死神”。任何一個人的性格習性的形成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時期,一個人的個性是和風細雨還是狂風暴雨完全取決於童年和少年時期的養成,原生家庭至少貢獻了百分之九十的成分。

   自虐的來源更多的是由於兒童時期獲得關注和愛的過程多混雜著家庭成員(主要指父母親)的打罵等虐待行為。多種因素的混雜,成年後自然而然會將愛的獲得與施虐和受虐聯係起來,有的人會成為施虐者,有的人則成為受虐者。施虐和受虐行為可能在一帆風順時並不會暴發,但是一旦進入險境或者遭受心理危機,成年後的患者會通過施虐或受虐進行逃避和尋求被愛的感覺。聲明一點,我並非心理分析師,隻是依照常識和所了解到的部分人的習性而進行推論,未必嚴謹,僅僅是一家之言。

   我舉一個自己的童年經曆。應該講,我一帆風順,成長的過程裏基本上沒有遇到什麽問題,父母寵愛。記得小時候父母領著我去看電影,他們倆一邊一個牽著我的小手,走在大街上,我當時特別的得意,看見別的小朋友就想炫耀,其實大部分孩子都得到了同樣的父母的愛,但當時我就覺得我是世界的中心是最快樂的人。但是有一次,父母吵架超級凶,我當時五、六歲,不記得什麽原因了,現在問起他們,他們早就不記得了,我當時看見他們吵架的場景,忽然間特別傷心,我無所適從,就去砸了我最心愛的一個玩具。小的時候不會去思考為什麽,長大之後,有一天想起來這件事,我自己都覺得很有趣,一個孩子去砸掉自己最最喜愛的玩具,是出於什麽動機?現在想來是和自虐相關的。

   小孩子麵對這樣束手無策的場麵,開始責怪自己,為什麽我無能為力?是否是我引起的這些問題,父母是否不再愛我了?毀滅一件有價值的東西,會讓他找到自責的發泄又。而這種發泄,如果擴大化,嚴重化,就會真的形成自虐行為。還好,父母親之後沒有發生那麽大的衝突,再大一點懂得了拌嘴吵架絕對是所有家庭的家常便飯,我也就處之泰然了。而被毀滅的最有價值的東西,就是自己的生命。所以,我們看到和父母拌嘴之後自殺而亡的青少年,甚至有一個八歲的女孩,因為和母親爭執不想剪去自己心愛的頭發而跳樓身亡。這就是,以毀滅最有價值的東西,摧毀想掌控他的父母和命運。自虐自殺,可能是一種抗爭,一種放棄生命以退為進的抗爭,命都給你了,去你的,看你還能對我如何?!Maggie的抗爭是從生而開始的,因為她有一個瘋狂的母親,而我也看到在這個抗爭的過程中成長的她如何地神經強大,茁壯出一棵大樹,她也絕不會輕易地交出自己。所以我命名這段故事為“逃離死神”。隨著一係列事件的發生,隨著自己深愛(雖然夾雜著仇視蔑視誤解)的傑森被死神拴在了刑柱上,隨時取走他的生命,Maggie是恐懼的,隨著未來前程的渺茫,毫無生機的周邊網絡,她陷入深深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對失控的恐懼。而“性”,天然地從本質上而言,它就是逃離死神的方式。

   毋庸多言,性本身是繁衍的手段,是生命延續的方式,就是人類對抗死神和對抗死亡恐懼的主要方式,看到一茬一茬的人死去,如果沒有新生代,想象一下你的周邊,該是多麽恐懼的一件事,也會是世界上最可
怕的恐怖片。正是新生命的誕生衝淡了所有死亡的悲傷,而中國人還發明了“喜喪”的說法來安慰自己,一旦老人家達到了80歲,鄉村的人們就熱鬧地慶賀老人的離世,甚至以取得花圈上的一朵花作為對小輩人們的祝福。這些都是自我麻痹的方式。所以讀著Maggie的故事,我感覺這既是她所定義的自虐,也是一種對死亡的逃離厭棄和遺忘,對於周邊惡劣環境和前程未卜的遺忘,放縱在性裏,是她的療愈方式,性在潛意識裏是和生命相關聯的,是和希望相關聯的,是暫時的慰籍,因為她實際上已經病了。

   國人對於心理疾病的逐漸認識最近幾年的事,甚至現在仍然有很多人死於抑鬱症而並未經過治療。而Maggie得益於她自幼建立的強大的係統,開始了自我療愈的過程,當然是飲鴆止渴,她自己很清楚,經過短暫的這個過程後,她果斷地結束了這個“療程“。我很想說,我理解她,並非給她找出什麽合理性的借又,而是設身處地想想她的處境,四麵楚歌,立於垓下,就差刎頸自裁了,雖然並非什麽上策,但是她當時並未意識到自己罹患心理疾患(實際她和可憐的傑森都早就需要心理治療了,不過Maggie有著不同於常人的強大神經,從而得以爬出病態反應)。

   最後結尾,我還想說一點,當我們不了解別人經曆了什麽時,千萬別從道德層麵輕易評判一個人,你自以為的高尚清高,不過是因為你沒有經曆過火山爆發岩漿奔流、台風肆虐山洪裹挾,當你麵臨同樣的問題時,未必見得會有什麽選擇,又或者情況會更糟糕。這部傳奇經曆的前半部,我們已經領略了,我希望它的後半部也很快麵世,這樣我們可以更加細致地品讀一個女子的抗爭和奮鬥,和驚濤駭浪之後仍然保有的一顆純淨的毫無保留的透明的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