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裕彬

個人臉書主頁:https://fb.me/yubinwood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IBM:身陷絕境的大象還能跳舞嗎

(2014-10-21 06:33:13) 下一個

北京時間10月20日晚間,IBM發布了2014年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本季度營收為224億美元,較上年同期下滑4%。淨利潤為180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下滑99.6%。

IBM於今日早些時候宣布,將補貼15億美元現金出售處於持續虧損狀態的芯片業務給Globalfoundries。依據協議,Globalfoundries將收購IBM旗下的全球商用半導體技術業務,其中包括知識產權、技術人員以及與IBM微電子相關的技術。因此,IBM第三季度財報上將計入47億美元稅務相關損失。

實際上,IBM的真正缺陷,是其持續運營業務表現不佳。不包括上述與芯片業務相關的一次性支出,IBM第三季度的運營利潤同比下滑10%,降至每股3.68美元,這一數據遠低於華爾街分析師平均預計的4.32美元。IBM第三季度的營收同比下滑4%,降至224億美元,遠低於分析師平均預計的234億美元。

羅睿蘭在聲明中表示,“我們對業績表現感到失望。我們發現,9月份客戶購買行為出現了明顯下滑。我們的業績還表明,整個產業正在經曆史無前例的迅速變化。”羅睿蘭補充說,IBM為未來增長投入巨資的業務表現良好,其中包括幫助商業用戶分析龐大數據的軟件和服務,以及雲計算業務。但是上述業務不足以彌補IBM傳統硬件、軟件和服務業務下滑給公司業績帶來的影響。IBM表示,將會延至明年1月才可提供對明年業績的預期。

受此消息影響,其股價在早段曾下跌15.05美元,跌幅達8.3%,並拖累道指早段下跌,以及連累擁有IBM股份的“股神”巴菲特。按此股價計算,作為目前IBM的第一大股東,巴菲特統領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虧損達到了10.56億美元。

 

截至收盤,IBM股價在周一的早盤交易中下跌12.95美元,跌幅為7.11%,股價為169.10美元。來自FBR Capital Markets的分析師Daniel Ives表示,IBM業績全麵表現疲軟,說明其在執行麵、長期挑戰、成熟產品和服務本業等領域遭逢逆境,“IBM必須透過自體及並購等手段在雲端尋獲成長和成功,否則這位科技界巨人的未來恐怕蒙上更大的陰影。”

以下為第三季度財報重點數據:

淨利潤:180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的40.41億美元下滑99.6%;每股攤薄收益0.02美元,比去年同期的每股攤薄收益3.68美元下滑99.5%。其中,持續運營業務淨利潤為34.55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41.39億美元下滑16.5%;非持續運營業務的淨虧損為34.37億美元,上年同期的淨虧損為9800萬美元。IBM第三季度非持續運營業務的虧損當中包括了47億美元的一次性稅前支出。

營收:223.9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4%。IBM第三季度持續運營業務的營收為22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4%,不計入匯率變化同比下滑2%。

大區營收:本季度,IBM來自美洲地區的營收為10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滑2%;來自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的營收為72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滑2%(計入匯率變動的影響為同比下滑3%);來自亞太地區的營收為50億美元,與去年同期下滑9%(計入匯率變動的影響為同比下滑8);來自於金磚四國(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的營收比上年同期下滑7%(計入匯率變動的影響為同比下滑7%)。

現金流:總額為96億美元。自有現金流為22億美元,較上年同期下滑1億美元;通過派息11億美元,及股票回購17億美元,IBM向股東返還了28億美元現金。

IBM陷入此番艱難的境地,筆者早在2013年5月5日的聯合早報評論【藍色巨人沒落的開始】就已經提出了對其的種種質疑與擔憂。軟件增長不理想,服務優勢不再,硬件下滑明顯,IBM確實站在了關鍵時刻的十字街口。

歡迎回顧筆者的
【藍色巨人沒落的開始】一文

巨人IBM是世界上最大的軟件服務公司,年銷售額高達1040億美元。至今業界人士仍津津樂道IBM從傳統硬件行業向信息服務業轉型的成功故事,並將其和聯想達成的出售PC業務的交易視為畫龍點睛的大師手筆。如今IBM昔日的冤家對頭--惠普和戴爾都在苦苦掙紮,而IBM卻在新天地裏幹得風生水起:在過去的五年裏,IBM的股票表現甚至遠勝於IT翹楚英特爾,恩科和微軟。

古語說得好,花無百日紅,連銳不可當的蘋果都開始潰爛了,IBM的沒落可能來得比想象中的要快多了。根據華爾街日報最新報道,巨人今年第一季度的銷售額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利潤也從去年同期的30.7億美元下降到30.3億美元。

大象的舞步已經疲態盡顯。過去IBM利潤率的良好表現掩蓋了其售額增長的乏力,但是利潤率的提高也已經達到了極限,因為轉型後的IBM仰仗外包到印度這樣的地方來壓低成本,可如今外包所能提供的成本壓縮空間業已飽和,IBM也無法通過“轉型前用過的賣掉硬件業務來提高利潤率的方法”來再造奇跡,因為它的硬件部門早已經微不足道了:比如最近IBM在炒作把x86服務器業務賣給聯想的事,其意義已經無法和昔日拋售PC業務的壯舉同日而語,不但對利潤率幫助甚微,還會進一步減少銷售收入。

看來巨人真是病急亂投醫了,其實IBM眼下最棘手的問題是它轉型後開辟的新領地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個變化已經大到足以威脅它的核心經營模式:IBM的產品和服務是建立在本地計算的基礎上的,換成時下時髦的說法便是“建立在企業級私有雲的基礎上”,但是這個3.6萬億美元規模的信息服務業正在以加速度向“公有雲”轉型。高利潤率的“私有雲”將被低利潤率的“公有雲”吞噬。在這種情況下自然而然的選擇就是:與其花巨資搭建私有雲,不如花超低的價格租一片性價比超高的“公有雲”,這就是巨人的死穴。

IBM的商業模式是建立在“私有雲”基礎上的:它需要客戶不斷購買昂貴的硬件,服務和軟件來維持其驚人的利潤率。對高利潤率的執著使IBM完全放棄了“公有雲”市場,這給了像Salesforce這樣的後起之秀崛起並挑戰IBM的機會。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難道IBM忘了當初蘋果就是因為要堅持做最棒最高端的計算機而把市場拱手讓給了要做物美價廉的計算機的Wintel聯盟嗎?同樣的道理,“私有雲”的打造需要高昂的固定資產支出,還有代價不菲的維護及升級的費用負擔(用專業的財會術語講就是變動成本也很高),而且“私有雲”的運算能力一般要比其使用峰值高15%,因此存在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亦即資源浪費。與此同時用戶隻需要掏出打造“私有雲”費用中的一小部分便可以使用“公有雲”來處理所有雲計算問題。當然如果你一定要把“私有雲”和“公有雲”的用戶體驗作比較,那就好比拿“夏利”和“法拉利”比較:以前需要花費幾周時間完成的“私有雲”項目在“公有雲”裏隻需要花費幾個小時就能搞定,而且開支很低,以後的升級也簡單得多。

“公有雲”已經征服了中小型企業盤踞的中低端市場,在高端市場上也在不斷取得突破。絕大部分初創公司都在“公有雲”中搭建其IT基礎設施,甚至像foursquare這樣融資額超過1億美元的矽穀新貴選擇的都是亞馬遜的“公有雲”服務。由此看來,IBM未來的商業模式將會麵臨越來越嚴重的挑戰,要讓客戶放棄低開銷的“公有雲”而選擇固定資產投資巨大的“私有雲”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許多財富500強企業也在嚐試使用“公有雲”,另外歐美的主權債務危機也迫使絕大部分政府機構開始把“公有雲”看作開源節流的重要渠道。據engadget報道,samsung的I Cloud殺手S cloud用的就是韓國電信公司和亞馬遜的公有雲, 全球最大的在線影片租賃服務商Netflix更是把其全部的IT基礎設施移到了“公有雲”中。

根據Baird證券研究機構的數據,在亞馬遜“公有雲”上每一美元的消費大概會減少3--4美元傳統IT消費(硬件,服務和軟件)。當亞馬遜“公有雲”在2016年達到100億美元銷售額的時候,傳統的IT業市場會遭受300到400億美元的損失,其中損失最大的將是企業級軟件市場,而那正是IBM利潤最豐盛的禁臠。

“私有雲”的沒落和“公有雲”的崛起才剛剛開始,其趨勢和“計算機從最初的昂貴設備變成後來的家庭標配”的過程何其神似。當初的蘋果因抗拒計算機革命的大眾化趨勢而淪落成一個無足輕重的二流公司,今天的IBM也在抗拒“雲計算”的“公有雲”革命,其結果又將如何?為了保護其高利潤率的商業模式,IBM一定不會全情投入“公有雲”市場的開拓,它一定會盡量維持現狀,說服客戶繼續購買其固定資產投入巨大的“私有雲”產品和服務。鑒於此,筆者懷疑IBM今年第一季度的糟糕表現並不是一時失手,而是巨人沒落的開始。

 

 Dropshots
作者:公民經濟學家吳迪
公眾微信號:deeywoo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carljinping 回複 悄悄話 你看來是深愛著這家美國的企業?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