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利益和糧食安全間的暗戰已到了白熱化的階段,是要蓋房子還是要確保吃飯問題?
為了保障糧食安全,中國自2006年以來提出最少要保住18億畝耕地的要求。近來地產市場突飛猛進,不少人抱怨耕地限製令土地供應不足,導致樓價飛漲。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征用耕地的需求愈演愈烈,18億畝耕地的紅線是否應該死守?
中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糧食安全問題絕非兒戲。前車之鑒,後事之師:先前國人去香港搶購奶粉,導致香港人幾無奶粉可買,一時間成國際笑柄。試問奶粉尚且如此,一旦稻米、青菜、小麥等主要農作物的供應出現供應問題的話,全球有哪個國家可以滿足中國的要求?糧食安全危機必致天下大亂矣。
要保障糧食安全,中國連最起碼的耕地麵積都保障不了還有可能嗎?令人擔憂的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不少農民放棄耕地進城打工,造成不少農田荒蕪。另一方麵,隨著城鎮化發展,不少耕地被賣以換取GDP和灰色收入。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央於2006年提出了18億畝耕地的“紅線”。
截至2008年,全國耕地麵積18.26億畝,離跌破紅線已不遠。前不久,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司長徐林等人發布了一份課題報告《土地製度改革與新型城鎮化》,當中提議大幅擴大城鎮建設用地規劃,不必再嚴守耕地紅線。報告指出,耕地紅線政策,嚴重限製了土地供應,造成土地價格扭曲,不利於優化土地資源配置,阻礙了城鎮化的進展。未來透過推動農業科技創新,以及拓展農業國際貿易,可以在低於18.26億畝耕地的情況下保障糧食安全。房地產利益和糧食安全間的暗戰到了白熱化的階段,是要蓋房子還是要確保吃飯問題?
雖然地產利益集團繼續圈地做大蛋糕的欲望強烈,但是廢除耕地紅線,提高土地供應對地產也並不一定是福不是禍。我在上個月的【樓市調控和諸侯政治的博弈】一文中寫道:“3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樓價,與上月相比,價格下降的隻有浙江溫州,持平的也隻有福建泉州;上漲的68個城市中,漲幅最高為上海,達到3.2%;環比升幅最大的也是四大一線城市,即上海、深圳、北京及廣州。此外,許多房企近期公布的首季數據,亦頗為亮麗。保利置業(119)首季合約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約244%,綠城中國(3900)首季合同銷售金額按年增加1.62倍,雅居樂(3383)3月合約銷售額亦按月上升80.4%。由此可見人口稠密的一線城市確實是剛需強勁。至於三四線城市,由於人口不足,高昂的價格缺乏需求的烘托,又加之地方政府仍不斷賣地斂財造成樓市供過於求嚴重,未來將是樓市泡沫破滅的重災區。”
中國的三四線城市地產泡沫嚴重,相對人口卻嚴重不足,如果一味增加土地供應,不但不會利於房地產,反而加速這些地區泡沫的破滅,後果不堪設想。
其實最早提出中國不需要耕地紅線的是茅於軾,因為中國人缺糧的話可以去國際市場買,那麽國際市場嗜睡?最大的糧食出口商是美國。如今發改委的同誌也以城鎮化為名做起了美國糧托,這是房地產之福嗎?無糧不穩,國家不穩,房地產還指望悶聲發大財嗎?!
作者:公民經濟學家吳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