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一月,美聯儲就將迎來新掌門耶倫,此女乃著名的鴿派人士,早就揚言,美聯儲不會在就業表現稀鬆的情況下退市。言下之意,美失業率不跌到6.5%,美聯儲不會停止量化寬鬆。
自2008年金融風暴美國陷入經濟衰退以來,美聯儲便以量化寬鬆來刺激經濟,希望以此改善就業狀況,量寬也不斷升級,隻是就業率依然居高不下。美國失業率的誰有多深?這決定了美聯儲未來政策的動向。
經濟學上,失業的種類有幾個,每一個都需要不同的對治政策。對於美國目前的就業情況,美國的經濟學家主要分為兩大陣營。
第一個陣營認為美國的高失業率乃是周期性失業造成。周期性失業是經濟周期導致內需不振所致,因為總需求減少,導致勞動人口過剩,從而出現失業情況。這種失業屬於非自願性失業,因為人們有能力有意願工作,隻是社會總需求不濟,導致就業機會和勞動人口數目之間失去平衡。 斯坦福的經濟學教授Edward Lazear 發表了幾項強力的證據顯示,美國高失業率的原因絕大部分是因為總需求疲弱。因此是周期性失業,那麽政府就應該通過擴大財政支出促進內需來對衝經濟衰退,貨幣政策應保持寬鬆狀態(低息和量寬兼顧),刺激國民多多消費,以此增加內需和創造就業。
第二大陣營則對美國的高失業率有不同看法。他們認為美國的高失業率是由結構性失業造成,因為經濟結構改變,減少了工作機會。如果是結構性失業問題,美聯儲就幫不上忙了,隻有政府通過結構性調整的政策才有救。什麽是結構性調整的政策?咱們天朝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就是個好例子,隻是美國通不過這樣的法案,奧巴馬想多讓富人繳稅都辦不到,財政懸崖又被共和黨要挾,根本就一籌莫展。
如果目前的失業狀況果真屬於結構性失業,但美聯儲搞量寬促內需,其結果就是出現高通脹和高失業並存的滯漲現象。而且,結構性失業問題比周期性失業問題棘手得多。因結構性失業背後動因太多,比如美國大數據發展很猛,雇主想招這方麵的人,怎奈這方麵的人才太少。總而言之,就業市場的新飯碗在那,能有合適的工作技能端起這飯碗的人卻不多,所謂形勢比人強,任誰也沒有辦法。
其實,美國的失業狀況可能是周期性失業和結構性失業兩者並存。幾十年來,新科技與全球化改變了工作的內容與美國雇主所需要的技能,許多已存在了十幾年的中階技能職務被淘汰。比如你是某一類財會人員,危機一來,你失業了,結果幾年都沒有找到工作,到後來你的那份工作已經可以由電腦代替了,你的技能被徹底淘汰了。
美國的就業問題光靠美聯儲是搞不定的,聯邦政府又陷於黨爭無所作為,唯一的救命稻草就隻有量化寬鬆了,而量寬能做到的也就隻有緩解市場焦慮,就像厄運來臨,心情壓抑時借酒消愁,或者吸食大麻,壓抑感會疏解一些,但疏解並不代表問題解決。在這一點上,美聯儲單挑失業率的大風車和堂吉歌德神似!
作者:公民經濟學家吳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