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的狼又來了!10月CPI同比上漲3.2%,創8月新高,鮮菜漲31.5%。企業主利潤空間受到成本拉伸性通脹的蠶食,運營艱難;普通老百姓的消費能力受到貨幣性通脹的侵蝕,緊巴巴的精打細算之下內需堪憂。通貨膨脹又成了揮之不去的夢魘。談到通脹的原因,貨幣超發,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這些都是全球性的問題,並不是我們最值得擔憂的隱患,我們最值得擔憂的是中國通脹的製度性泡沫,這些問題是央行也愛莫能助,無法調控的。
這些製度性的泡沫主要體現在如下幾點:
1.出口導向性的稅收政策。在中國,拉動就業主要是靠出口,而不是靠內需,因此"Made in China"的許多商品都可以免交相關的消費稅。出過國的朋友幾乎沒有不抱怨中國物價高的:一雙耐克鞋一般要100美元,Levis牛仔褲122美元左右,一杯星巴克咖啡5.5美元左右,在美國499美元的16G的Ipad要賣757美元左右。這些中產階級的標準消費品往往要比美國貴到至少30%,可是中國中產階級的收入差不多隻是美國的1/6。這種把內需轉移到出口需求的稅收政策導致國內物價虛高,顯然不是為拉動內需服務的。
2.國內商品消費流通領域的稅收負擔極其沉重。中國稅收收入的幾乎70%來源於消費相關的稅收:增值稅,消費稅,工商稅,關稅等等。剩下的30%來源於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等等。而在美國消費稅大概占稅收總收入的2%,個人所得稅和工資稅占最大頭,大約是86%。相形之下,中國的稅收製度明顯成為了束縛內需的繁重枷鎖,其收入再分配,調節貧富差距的職能極弱。擴大的貧富差距會減少貨幣的流動速度和乘數效應,阻礙廣義需求的擴張。以消費為“奶牛”而忽視貧富差距調節職能的中國稅收是造成高物價,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內需增長嚴重滯後於GDP增長的一個最重要原因。
在消費稅當中,增值稅的負擔最為沉重。商品在供應鏈環節的每一次流動都要繳納增值稅。標準增值稅率是17%。政府的年收入中幾乎60%來源於這項稅收。相比之下,在美國,批發管道,原材料,和半成品是不收增值稅的,一般隻在銷售終端時征收銷售稅。大多數情況下,這個銷售稅征收比例低於10%。有很多人認為美國消費經濟強大是美國人民奢侈的生活習慣造成的,其實他們忽視了保護促進民生消費的美國稅收製度才是幕後的最大功臣。自打1994年中國稅改以來,政府每年的稅收收入以幾乎是GDP增長兩倍的速度上升,而與此同時消費占GDP的比重卻從60%下降到了30%多。相比美國,咱們這“國富民弱”的稅收製度把中國經濟一步步引向了一個虛抬物價,打壓內需的境界。
3.除了稅收之外,物流費用也是造成物價虛高的一個重要原因。根據畢馬威的中國物流報告,在中國,運輸費用,倉儲費用和配送管理費用加一起占GDP的18%,是美國的兩倍。在全世界,70%的收費公路在中國,除了路費之外,司機還得應付地方政府製服人員的亂收費現象。根據中國物流技術協會副理事長王繼祥的數據,同樣的商品從上海運到廣州或是運到紐約,前者的物流成本是後者的4到5倍。這一切都表明高昂的物流成本已是我國物價虛高的重要推手。根據我對中國知名物流企業家翟學魂的詢問,中國物流成本高昂的原因也是製度性的:“公路運輸業有三種力量參與利益的分配:行政權力、個體勞動者以及企業組織。第一股力量是行政權力,控製公路運輸的基礎資源—能源和道路,以壟斷價格收取油費及路橋費,以執法權收取罰款;第二股力量是個體勞動者,他們是數千萬司機和搬運工,完成公路運輸中主要的生產作業;第三股力量是企業組織,他們銜接運輸供需,管理服務及成本。行政權力直接分走了整個行業約四分之三的收入,剩下四分之一要在運輸企業、個體勞動者以及相關的卡車製造商、輪胎製造商等等整條貨運價值鏈裏進行分配。”不降低行政權力在物流利益的抽成率,也就是堅決打壓收費公路和路政人員對物流利益鏈分配作用的壟斷性,物流成本就會對物價造成持續的上升壓力,並且極大的遏製內需的發力。
綜上所述,如果稅收政策繼續忽視對貧富差距的調節作用,繼續維持對內需收稅占總稅收的高額權重(70%);如果國家不下大力氣鏟除行政權力對物流產業鏈利益分配的壟斷性(約75%的占比),那麽不管央行采取什麽樣的貨幣政策,對通貨膨脹和經濟泡沫的控製效果都會大大折扣。貨幣超發,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因素受製於美聯儲等他國央行,但這些物價泡沫的製度性原因卻是我們主觀能控的。
原文發表於香港【信報】論壇
作者:公民經濟學家吳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