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方的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七月的表現好過市場預期,較前有所增長,表明製造業狀況有所改善。值得注意的是,反映中小企業狀況的匯豐中國製造業七月PMI值卻下跌到了十一個月以來的低位。中國官方數據和匯豐銀行數據不一致,讓人難辨真假,但中國經濟的頹唐之勢昭然若揭,要保穩定,中央是必要加強“微刺激”的力度。
著眼,目前國內總需求仍處於十分低迷的狀態,消費增長微弱,加上產能過剩和地方債務肆虐,使投資亦無從施展;再者,出口增長也受歐美經濟不振影響,如此看來下半年的中國經濟也很難出現亮點。
官方七月的PMI數據比6月高0.2%,為50.3,剛好在榮枯線以上。據國家統計局解釋,PMI小幅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出台的一係列“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的措施有一定成效。
仔細分析製造業好轉的細節,包括反映製造業可見未來前景的新訂單、顯示產值增減的生產指數、反映國內外需求變化的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都有小幅度回升,隻有反映就業市場的從業人員指數,則始終陷於榮枯線以下,萎靡不振。這也是中央最擔心的,就業穩定則國家穩定。
反過來再看以四百多家中小企業為調查樣本的匯豐七月份PMI已經連續三個月處於榮枯線之下,足見製造業的險情遠比官方數據反映的嚴重,其中的就業指數更是2009年3月以來最低水平。
而且七月份的製造業PMI,不管是官方數據還是匯豐的數據,其就業指數都是慘不忍睹,此情此景令人擔憂。
形勢緊逼,雖然目前中央要容忍經濟增速下滑,不再動用大規模經濟刺激,加強金融風險控製,要著眼於迫使銀行清理表外業務、徹查地方政府違法融資行為、打壓投機行為提振實體經濟、加快進行結構性改革;但是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一旦動搖社會穩定的根基,則改革的時間和空間就會喪失。麵對內外需求的疲軟,為了穩定的底線,中央必須有的放矢的進行“微刺激”,為就業密集型的實體經濟保駕護航。
作者:公民經濟學家吳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