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屢受打壓的地產業終於等來了喘氣的機會,新近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各位領導都沒有再提打壓之事,隻要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一時間地產股興奮異常,基本上都漲了3%以上。政府過往的打壓政策收效甚微,如今改弦易轍,地產業是否將引來新的春天呢?
屈指算來,中央打壓房價迄今已有三年之久,結果都是雷聲大雨點小,足見地產業生命力之頑強!限購、限貸、限囤地,各種各樣的調控手段輪番上陣,可是房價高昂的頭始終沒有低下,充其量隻能說房價上漲幅度減緩了,但這背後是中央打壓之功還是經濟增長放緩的副作用卻在兩可之間。
這幾年地產業雖然活得小心翼翼,但收入一直都在穩定增長,就拿業界龍頭“中國海外”為例,過去兩年的盈利增幅均超過20%。
實際上,過往幾年的打壓政策中殺傷力最大的非限購莫屬:各城市本地戶籍和持人才居住證家庭,最多限擁有兩套住房;外地戶籍和境外人士最多限擁有一套;兩次購房時間需相隔兩年以上;禁止公司購房。這舉措壓製了跨地域炒樓的投機行為,對平穩樓價大有裨益。但該政策也激起不少民怨,比如上海就禁止戶籍外地的單身人士買房,這給許多在當地工作及居住,並有買房剛性需求的外地單身人士帶來諸多不便。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為買房瘋狂的中國人民充分發揮了其非凡的創造力,通過假結婚、假離婚等手段,使得自己符合買樓的條件。北京就出現了許多幫人假結婚的中介,一次性收費以十萬為計,這樣一來就增加了大家的買房成本。
三年重拳打擊下來,地產業依然無傷大礙,所以新一屆政府便決定改弦易轍了。溫家寶總理離任前推出“新國五條”試圖給地產業最後一擊,結果卻引發了泛濫全國的離婚潮,最後新政府上台之後不再要求各地嚴格執行,“新國五條”不了了之。
新政府雖然看上去對房地產調控頗為曖昧,但這並不代表樓價就此大漲。此前,央行在宣布開放貸款利率管製時,就特別提到,房貸方麵的限製暫不放鬆,可見中央對近期樓價走勢仍頗為審慎。
目前在70個主要城市中隻有溫州出現樓價同比下跌。另外就是中國第一產煤大縣神木縣當地樓價跌了超過一半,多個工地停工,引發了媒體密集關注。
神木是即內蒙古鄂爾多斯之後另一個著名“鬼城”,而全國還有多少個這樣的城鎮,隻有天知道。所以,在目前土地供應增加和經濟增長趨緩的大環境下,三四線的樓市非常不樂觀。即便中央不加大調控力度,最受益的還是盤踞一下大城市的龍頭企業,中小型地產股的風險依然有增無減。
作者:公民經濟學家吳迪
貼廣告我要學一下,應該無問題.
以前的所謂調控失敗,其實就是中國經濟製度癌症的一個表現。這個經濟因為各種原因沒有辦法自然調節,經過自然的經濟起伏。人為,人治的特性非常嚴重。 一邊天價的貨幣供應,實際上是大力支撐房地產,怕這個已經嚴重畸形,在其他國家早就應該崩盤的房地產崩盤。 一邊又要調控,怕升得太快。
現在中央政府一邊要進行經濟發展模式改革,印鈔票的速度大大減緩。 但是馬上引起了經濟大減速,和地方政府極大的不滿。地方政府負債累累,很多地方連利息都還不出。可以這麽說,100%的地方政府沒法付清債務。地方政府沒錢沒有辦法營運,怎麽辦?辦法不過幾個,1.中央政府讓稅給地方(但是誰會把吃到嘴裏的肉自動吐出?肯能讓一點,但肯定不會很多。)2. 多征稅,但是在普遍不景氣的情況下,很難。 3.破產,當然從維穩的角度來說是不可能的。4.也就是最後,最有效但也是下下策,重走老路,繼續賣地,銀行繼續印鈔票來支撐,但是希望慢一點,地方政府燒錢可以燒慢一點,三公消費可以小一點。
另一個推高房價的大力神是限製房產企業融資和再融資,迫使房產企業求助於以信托理財為主渠道的影子銀行,抬高了融資成本。抬高到多少呢?估計不會低於20%。為什麽呢?因為100萬一單的理財產品,出資人的年回報率都在10%以上,銀行、信托等金融環節的成本和利潤應該也不會低於這個數。這些成本最後隻能攤進房產的價格裏。
可以用習八條有效打壓高端餐飲娛樂消費與所謂打壓房地產市場的政策烏龍做一個對比。前者是用黨紀國法來直接減少買家,縮小市場需求,後者並沒有真正減少買家,隻是抬高了成本,而且刺激了買家的購買欲。因為先買先賺,後買吃虧。
現在是玩不下去,也不管尊重不尊重老同誌了,改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