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發表於【Daily Reckoning】中文版)
曾幾何時,亞洲股市和歐美股市是一榮俱榮的好兄弟,投資者在增持歐美股票的同時,一般都會增持亞洲股票。然而過去兩年,亞洲股市和歐美股市卻各走起各的獨木橋來,從2010年底以來,亞洲股市的表現就一直較歐美市場大為遜色,對歐美市場的利好也反應遲鈍。隨著歐美經濟逐漸向好,投資者紛紛認定亞洲熱錢要回流歐美,導致亞洲市場進一步萎縮。亞洲市場如何奮起,在新興市場中脫穎而出,持續保持對國際資金的吸引力?
回答上訴問題的關鍵在於中國,因為中國是全球新興經濟體的火車頭。
盡管中國的金融市場相對封閉,但其經濟走勢對亞洲甚至是整個新興市場影響無遠弗屆,尤其是對那些受惠於大宗商品牛市的國家。我曾在去年8月的專欄文章【全球經濟泡沫之母?】中指出“西方許多投資大鱷戲稱中國是“全球經濟泡沫之母”,意指中國的經濟泡沫是石油,鐵礦石等泡沫形成的重要原因。當09年全球經濟危機爆發時,大宗商品本來要折戟沉沙,但是中國政府推出了4萬億元的經濟刺激方案,大興土木,硬生生的把大宗商品將要破滅的泡沫吹得更大。”此中受益於中國最大的莫過於巴西,澳洲和俄羅斯了。
值得市場擔憂的是中國經濟的火車頭已經疲態盡顯。自全球經濟危機以來,中國主要依賴信貸的瘋狂增長來推動經濟,現如今影子銀行泛濫,投資效益低下,舊有的投資帶動增長模式已經無以為繼,中央也下定決心要減增速減信貸,這一切都讓借中國奇跡的東風揚帆遠航的新興市場捏了一把冷汗。
禍不單行的是,在中國經濟緊急刹車的同時,美聯儲又醞釀退市。這邊廂,中國經濟要放棄速度追求質量,其政策之一是降低信貸增速。長此以往,對流動性依賴成癮的經濟難免深受困擾,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健康狀況也會日趨惡化,股市的日子自然也不好過。
中國打個噴嚏,新興市場跟著就咳嗽了。這不,大宗商品開始走軟,大宗商品相關國家的貨幣也跟著貶值,澳元便是最明顯例子。此外,與中國貿易聯係強勁的國家,亦因貿易額減少而受累。
全球投資者若有意投資亞洲或其他新興市場地區,一般會考慮廣泛投資於各新興市場,而非集中於個別地區。因此,若投資者對新興市場增長的預期下調,整個新興市場都將承受資本出逃(Capital Flight)之苦,而不僅僅是大宗商品密集國家(如巴西)遭殃。這正是截至6月底的過去5周,新興市場基金資金流出量創下曆史紀錄的原因。新興市場基金合共撤資245億美元。
中國增長放緩已經有好一陣子了,所以不可能是目前投資者退出新興市場基金的主要原因。新興市場撤資悲劇的最大黑手非美聯儲退市莫屬。美聯儲退市導致投資者沽售債券,導致美國年息上升,在新興市場套利的資金無利可圖便要回流美國。
如果資金逃離新興市場的原因是美債年息上升,那麽在中國經濟放緩下,投資者要重回新興市場要克服的心理障礙頗多。亞洲市場若希望吸引資金流入,需等待投資者漸漸適應中國緩慢的增長步伐。如此看來,亞洲市場重新成為全球投資熱點的這一天乃在遙遙尚無期。
作者:公民經濟學家吳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