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發表於【聯合早報】)
(前言)
最近斯諾登事件震撼了全世界,原來美國是一個無孔不入的監聽國家(Big Brother State)。以美國的全球影響力和一流的技術,一旦棱鏡這樣的係統更加成熟和完備,則全球各國或者個人要想擺脫美國的操縱就越來越不可能。強大的科學技術和國家機器結合會產生什麽效果?讓人難以想象。
而從經濟上來講,棱鏡的產生是必然的,因為美國的聯邦政府包括軍費,情報等各方麵的支出已越來越超越美國經濟的承載能力,而大數據技術是政府開源節流的一個重要手段,這些方麵麥肯錫谘詢和IBM都做過深入的研究,把政府職能大數據化所能提高的效率和節約的經費是十分巨大的。美國成為了一個全球帝國,而要繼續維持這個帝國,除了大數據之外已無路可走。
另外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包括棱鏡計劃在內的許多美國國安部門的大數據項目相當大一部分都是外包給私人機構去做的,裏麵有IBM,通用電氣等等。美國居然把維穩大數據化了,然後又市場化了。
相比之下,中國的維穩既落後暴力又完全是計劃經濟,這樣下去對國家對人民都是巨大的痛苦,所以美國的經驗說明了維穩可以是高科技高素質的,非暴力的,還可以促進像大數據這樣革命性產業的發展,並能創造許多高質量的就業機會,相關技術成熟後還可以商業化和民用,造福大眾。
不僅如此,“斯諾登事件”還使得全世界人民看清了美國在維穩和黑客方麵一直妖魔化中國的偽善和雙重標準。“斯諾登事件”對於中國的意義絕不小於對美國的意義,隻是我們的認識不夠,可能白白錯過一個天賜良機。
(正文)
斯諾登是個英雄,為了捍衛美國的普世價值,冒著生命危險向世人揭示了“棱鏡”計劃。不知不覺中,美國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一個監聽國家。曾幾何時,東德是西方人心中最完備的監聽國家,擁有10多萬公民間諜和數以萬計的專業間諜。但如今的美國比東德已經大大的向前邁進了一步,他們用大數據這種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的運作方式代替了原始的勞動密集型監聽網絡,說的形象一點,也就是用“駭客帝國”中的矩陣(Matrix)代替了邦德。
為了平息公眾對“棱鏡”計劃的憤怒,奧巴馬總統辯解道:“想擁有100%的安全和100%的隱私是不可能的。”言下之意就是“棱鏡”計劃維護的是國家的核心利益,為此犧牲一些個人的自由和隱私是值得的。這讓許多妄自菲薄的推崇美國為“普世價值”天堂的公知們瀕臨自我否定的幻滅。很抱歉,美國也是一個維穩大國,盡管打著反恐的旗幟。
筆者在【堅不可摧的美元霸權】中充分論述了不管是反恐也好,軍費開支也好,要維護美國的全球霸權就必須天文數字的開支,而這一切在“財政懸崖”和“經濟複蘇”的重壓之下顯得越來越勉為其難。這個時候大數據就成了聯邦政府開源節流的一個重要手段,正如麥肯錫在其著名的【大數據】報告中指出,如果聯邦政府內部普及大數據技術,節約的經費將以千億美元為計,因此美國國家安全局啟用“棱鏡”計劃是有其經濟考慮的。
另外一個考量就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安全部門已經到了非用大數據不可的地步。911事件之所以發生,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安全部門之間協調的不到位,通過“棱鏡”這樣的大數據平台,不同部門之間可以更及時的分享情報資源,減少重覆建設的資源浪費和提高危機應對的反應速度。另外,國家安全部門還麵臨許多新的挑戰:如何通過監控危險分子的行為和溝通揭示出其深藏不漏的動機和提高先發製人的效率?如何通過情報收集,主動的將危險分子的行動計劃掌控好並且適時摧毀之?如何通過成本效率高的高效率方式完成任務並適時適當的和兄弟部門分享情報?危險分子和組織在不斷的運用互聯網和各種先進通訊技術對其組織結構和運作方式進行創新和改造,如何可以從容的麵對這些技術性的挑戰?大數據技術為解決這些棘手的難題提供了充分的可能:通過對多重來源的數據進行分析,揭示不同行為之間的互動和矢量關係,運用預測分析的算法(algorithm)準確預測危險分子的行動趨勢,這為安全部門先發製人的預防恐怖主義等威脅國家利益的行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簡而言之,大數據使得著名科幻片《少數派報告》的幻想成為了現實。
除了大數據維穩之外,“棱鏡”計劃的另一個重要啟示就是維穩市場化。美國的先進武器的研發和生產絕大部分都是由像通用電氣和波音公司這樣的私營機構來完成的,而聯邦政府則在經費和政府采購上給予充分支持,同樣的道理美國安全部門的大數據項目(包括“棱鏡”在內)很大一部分也是外包給私營機構完成的。比如,斯登諾的前雇主Booz Allen Hamilton就是這樣一家私營機構。
國家安全部門的采購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根據美國科學家聯盟政府秘密計劃研究主管Steve Aftergood的數據,2012年全美情報部門的預算是750億美元,其中的14%--約100億美元流向主持“棱鏡”計劃的國家安全局。最近華爾街日報報道了一個相關趣文,中央情報局有一個價值6億美元的雲計算采購合同,IBM本來勢在必得卻讓Amazon奪走,結果咽不下這口氣的藍色巨人向政府問責辦公室(GAO)進行了投訴,有關爭執至今仍未解決。雲計算是矽穀下一步發展的重頭戲,而國家安全部門手中又握有如此巨大的采購訂單,難怪像穀歌,蘋果這樣的矽穀巨頭會欣然加入“棱鏡”計劃,這樣一來即可以獲得政府采購合同方麵的優待,又可以分享政府的大數據資源,所謂“何樂而不為”。
“棱鏡門”雖然是奧巴馬政府最大的一個醜聞,但是從純經濟學的角度依然有不少值得中國學習的地方,那就是發展大數據和維穩市場化。根據國土安全研究公司的數據,中國國家安全部門的支出在2012年高達1110億美元,到2015年將高達1590億美元。在經濟上,維穩是一塊巨大的蛋糕,但由於市場化程度低,許多維穩經費都被巧立名目者鯨吞分割,而且維穩依然是以勞動力密集型的運作方式為主,過程中難免直接的暴力和摩擦行為,維穩的成本效率低下,效果也差強人意。美國的維穩方式給中國指出了一條新的道路:第一,以國家機器的強大力量發展大數據,可以加快產業鏈升級和高新技術的普及。美國的許多先進技術包括信息高速公路最初都是先為政府所用然後在普及並商業化的。第二,通過市場來配置維穩經費和資源,可以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提高就業,而且市場的競爭和淘汰過程會產生成本效率和效果最顯著的維穩方式,大大減少資源貪汙和暴力摩擦的行為。
化維穩為生產力,這似乎是“棱鏡門”給中國最大的啟示。多年以來,美國在維穩和黑客方麵一直妖魔化中國,“棱鏡門”是中國再造自我的天賜良機。
作者:公民經濟學家吳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