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nier

A music and photography lover
個人資料
正文

莫紮特的'天鵝之歌':《安魂曲》K626

(2016-10-10 22:56:20) 下一個

莫紮特的“天鵝之歌”:《安魂曲》K626

法國 “Arsys Bourgogne” 唱詩班
指揮:Pierre Cao

01:00 - I. Introitus(垂憐經),Requiem 進台詠
05:56 - II. Kyrie(求主垂憐)
08:19 - III-1. Squenz(繼敘詠),Dies irae 震怒之日
10:17 - III-2. Squenz(繼敘詠),Tuba mirum 號角聲起
14:05 - III-3. Squenz(繼敘詠),Rex tremendae 赫赫君王
16:01 - III-4. Squenz(繼敘詠),Recordare 求你垂憐
21:20 - III-5. Squenz(繼敘詠),Confutatis 受判之徒
23:56 - III-6. Squenz(繼敘詠),Lacrimosa 落淚之日
27:48 - IV-1. Offertorium(奉獻經),Domine Jesu 聖主耶穌
31:10 - IV-2. Offertorium(奉獻經),Hostias 犧牲祈禱
34:50 - V. Sanctus(聖哉經)
36:36 - VI. Benedictus(降福經)
42:12 - VII. Agnus Dei(羔羊經)
46:21 - VIII. Lux aeterna (領主詠)

 

莫紮特的d小調《安魂曲》K626 作於1791年,是莫紮特的最後一部作品。

歐洲的民間傳說中天鵝在臨死前總會唱著美妙動人的歌而辭世,由此人們把每位作曲家最後一部作品解讀為“天鵝之歌”,這部《安魂曲》也被人們稱為是莫紮特的“天鵝之歌”。莫紮特的這部《安魂曲》的創造過程具有神秘的傳奇色彩。

1791年的某一天夜晚有位使者造訪了莫紮特家,他約莫紮特為匿名的委托人創作一部《安魂曲》,並先付了一半酬金。這位信使穿一件灰色的鬥篷,使莫紮特頓生莫明的反感。而8月底莫紮特夫婦回到維也納之後,信使再次出現催逼莫紮特交稿。現在這位“黑衣人”的身份已經昭然若揭, 他叫萊特傑普,全權代表弗蘭茨·馮·瓦爾澤格伯爵。伯爵據說頗通音律且喜歡附庸風雅,常常出錢購買別人作品然後填上自己的名字以圖流芳百世,1791年2 月份伯爵夫人不幸去世,悲痛之餘伯爵想到應當有一部作品在亡妻一周年時演出,於是他如法炮製請仆人萊特傑普跑腿向莫紮特約稿。不管怎樣他總算如願以償地在曆史上留下了姓名,現在我們知道如果沒有這個虛偽的貴族拍腦袋的餿主意莫紮特也許不會那麽早早的死去。莫紮特當時的身體情況非常糟糕,病中的人容易產生宿命感或是許多健康人所不理解的怪念頭,莫紮特有一種不祥的預感,那黑衣人就是索命的冥間使者,而《安魂曲》將是自己的臨終絕筆。莫紮特曾經詢問過黑衣人他所代表的委托人到底是誰?萊特傑普警告莫紮特不要亂打聽,因為那位委托人不願暴露自己的身份,這無法理解的解釋當然令莫紮特更加過敏,於是他加倍相信這神秘的使者來自冥冥之中。

在生命的最後一年莫紮特瘋狂地作曲,但《安魂曲》的創作卻一直被他擱置,莫紮特隻是在其他作曲活動的間隙中才寫上幾段,就在去世前幾天(1791年12月4日) 重病纏身隻能臥床的莫紮特感到了將不久於人世,他不願意將未完成的作品留給人們,於是他強打精神又寫了幾段《安魂曲》的音樂,並將創作的意圖向助手緒斯邁爾(Sussmayr, F. X.)作了交代,12月5日淩晨莫紮特去世。

莫紮特的安魂曲共分八個部分,分別是:

I. Introitus(垂憐經),Requiem 進台詠
II. Kyrie(求主垂憐)
III-1. Squenz(繼敘詠),Dies irae 震怒之日
III-2. Squenz(繼敘詠),Tuba mirum 號角聲起
III-3. Squenz(繼敘詠),Rex tremendae 赫赫君王
III-4. Squenz(繼敘詠),Recordare 求你垂憐
III-5. Squenz(繼敘詠),Confutatis 受判之徒
III-6. Squenz(繼敘詠),Lacrimosa 落淚之日
IV-1. Offertorium(奉獻經),Domine Jesu 聖主耶穌
IV-2. Offertorium(奉獻經),Hostias 犧牲祈禱
V. Sanctus(聖哉經)
VI. Benedictus(降福經)
VII. Agnus Dei(羔羊經)
VIII. Lux aeterna (領主詠)

I. Introitus(垂憐經),Requiem(進台詠) --- 莫紮特完成聲樂部分,器樂伴奏以呈完整詳細的器樂譜。
《安魂曲》開始使用了陰鬱的d小調,沉重的弦樂伴奏與暗淡的情緒象征了永恒的安息,然而我們還是能夠從音樂中聽到一些騷動不安,象是麵對即將到來的永恒死亡心存不甘。莫紮特生前並不常用d小調,在《安魂曲》中一開頭就使用這個對他來說比較罕見的奇特調性,當時他的困苦心情可見一斑。黑暗籠罩了整部《安魂曲》,我們不難發現莫紮特在配器中甚至很少使用高音木管樂器,在弦樂沉重節奏的伴襯下,巴鬆吹奏出主題旋律,接著另外一個主題相隔五度出現在巴賽管1上,接著,合唱四部相繼演唱起陰暗的安魂曲主題,直到 “以永恒的光”(et lux perpetua)處情緒才有了改變,獨唱女高音開始演唱“都應稱頌你”(Te decet hymnus),但沒有進行幾句合唱團就進入了,接替獨唱女高音的旋律繼續發展下去,男低音聲部唱起了“請賜永恒安息”(Requiem aeternam)的主題,女低音聲部與之形成對位關係,在持續了幾小節之後,合唱的另外兩個高音聲部漸次加入。當合唱再次唱起“以永恒的光”時,莫紮特脫離了原來的慢速,將速度提高到活潑的快板,合唱變成了壯麗的雙重賦格曲。

II. Kyrie(求主垂憐)--- 莫紮特完成聲樂部分,器樂伴奏以呈完整詳細的器樂譜。
進入《慈悲經》的篇章,先是男低音、女高音唱“主啊,請垂憐”(Kyrie eleison),然後女低音與男高音唱起另外一個旋律的“基督,請垂憐”(Christe eleison)。

III-1. Squenz(繼敘詠),Dies irae(震怒之日)--- 莫紮特完成旋律譜,具體指示配器方麵。艾伯勒完成管弦樂配器。緒斯邁爾續寫完剩餘的。
任何一位作曲家都不肯放棄像《安魂曲》裏《震怒之日》(Dies irae)這樣的戲劇性段落,在那些宿命的日子裏人們是懷著多麽矛盾的心情來設想著最後審判日的情形啊,因此《震怒之日》也就成為了作曲家們比試力量的戰場。莫紮特使用了d小調,從頭至尾保持了快板的速度,須知莫紮特是以何等恐懼與悵惘的心情來譜寫這段他害怕的音樂的,在作曲家眼中最後審判之日就是灰飛煙滅的人生終點。

III-2. Tuba mirum(號角聲起)--- 莫紮特完成旋律譜,具體指示配器方麵。緒斯邁爾續寫完剩餘的。
同情緒激動的《震怒之日》相比《號角聲起》(Tuba mirum)氣氛就顯得美妙的多了,在長號的伴奏下,獨唱男低音唱起“神奇號角響遍四方”(Tuba,mirum spargens sonum),等到“死與自然不勝驚懼”(Mors stupebit et natura)一句時獨唱男高音進入,獨唱女低音則接續下麵的一句“審判者升上寶座”(Judex ergo),男高音同女低音保持增二度音程的關係,在西方音樂中增二度音程象征了悲傷、哀怨的情緒,直到獨唱女高音唱出“罪人將如何陳述”(Quid sum miser),調性變成了光明的降B大調,給人以一線希望。

III-3. Rex tremendae(你是可怕威嚴的君王)--- 莫紮特完成旋律譜,具體指示配器方麵。緒斯邁爾續寫完剩餘的。
這一樂章的情緒是令人激動的堂皇與壯麗,一開始合唱以強音三次反複演唱“Rex”(君王),然後才完整地唱出“你是可怕威嚴的君王”(Rex tremendae),氣勢宏大,但到了最後一句“仁慈之源勿忘救我”(Salva me, fons pietatis)時合唱突然變化為極弱的音量,速度也漸慢,原本充滿希望的降E大調轉成了d小調,莫紮特這樣的調性布局是否要表現一種絕望的情緒呢?

III-4. Recordare(至慈耶穌求你垂憐)--- 莫紮特完成旋律譜,具體指示配器方麵。緒斯邁爾續寫完剩餘的。
在大提琴與兩支巴賽管的三重伴奏下,開始了溫柔的四重唱“至慈耶穌求你垂憐”(Recordare, Jesu pie),這段演唱以下降半音為主,到中段處原來的複調漸次過渡到主調,弦樂以搖晃的切分音型伴襯,表現出人們在耶穌麵前祈禱的虔誠與自感慚愧動搖的情緒。

III-5. Confutatis(惡人群魔徑受審判)--- 莫紮特完成旋律譜,具體指示配器方麵。緒斯邁爾續寫完剩餘的。
“惡人群魔徑受審判”(Confatatis maledictis)顯得十分戲劇化,男聲合唱在長號粗暴的伴奏背景下演唱首句,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女聲合唱優雅、充滿希望的“請招我享善人永福” (Voca me cum benedictis),莫紮特隻以弦樂伴奏,雖然這句歌詞被男聲合唱粗暴地打斷,但聽眾還是能被祈求救助的動人呼籲打動。

III-6. Lacrimosa(落淚之日)--- 莫紮特寫了八小節,永遠停下了他的筆,成為了他自己真正的安魂彌撒曲。艾伯勒完成管弦樂配器。緒斯邁爾續寫完剩餘的。
《落淚之日》(Lacrimosa dies illa)是整部安魂曲中最具悲劇性的段落之一,女高音以漸強的音量表現永恒安息到來之前的悲痛之情,也就是在這段音樂中莫紮特永遠停下了他的筆,這段《落淚之日》才是莫紮特自己真正的安魂彌撒曲。

IV-1. Offertorium(奉獻經),Domine Deus(主耶穌)--- 莫紮特寫了聲樂部分。由緒斯邁爾寫完剩餘的。
下麵的篇章是《奉獻經》,兩段經文分別是《主耶穌》(Domine Jesu)與《犧牲》(Hostias),《主耶穌》規模宏大,有好幾處七度的跳躍引人注目,等到進入最後一句“這是昔日你應許亞伯拉罕和他的子孫的” (Quam olim Abrahae promisisti et semini ejus)時,音樂變成了嚴密的賦格,效果輝煌。

IV-2. Hostias(犧牲)--- 莫紮特寫了聲樂部分。由緒斯邁爾寫完剩餘的。
《犧牲》氣氛安寧、祥和,但一些半音的穿插令人回想起不祥的“安魂曲主題”,最後《奉獻經》在《主耶穌》尾聲的壯麗賦格中結束。

V/VI. Sanctus(聖哉經)Benedictus(降福經)--- 完全由緒斯邁爾寫成,優美、動人,可能莫紮特生前曾經勾勒出整部安魂曲的草稿。
《聖哉經》與《降福經》,這兩段音樂都出自緒斯邁爾手筆,除非莫紮特生前曾經勾勒出整部安魂曲的草稿。《降福經》部分優美、動人,具有典型的莫紮特式的明朗,但也有學者認為4位獨唱者的的賦格過分晚期巴洛克化,沒有莫紮特那種生動的表現力。

VII. Agnus Dei(羔羊經)--- 采用K220《彌撒曲》,可能來自莫紮特的囑托。
緒斯邁爾譜寫的《羔羊經》從低音弦樂的伴奏開始,合唱的表現顯得異常嚴肅、沉重,這段音樂被認為是最忠實於莫紮特原作精神的段落。

VIII. Lux aeterna (領主詠)--- 采用開頭部分《垂憐經》中的賦格:可能來自莫紮特的囑托。
最後,也許是遵循了老師的遺願,緒斯邁爾將音樂交還給獨唱女高音,他引用了《進台詠》中“永恒安息”的主題,使作品獲得了統一,這大概也就是續寫者能夠對天才的開拓者盡到的最大的職責了吧,全曲最終在莊嚴、激越的賦格曲中結束。

注:緒斯邁爾:莫紮特的助手、親密的朋友、學生,比莫紮特小十歲。
約瑟夫·艾伯勒:著名作曲家,繼承薩裏耶利成為奧地利宮廷樂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