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nier

A music and photography lover
個人資料
正文

今天是巴赫誕辰331周年

(2016-03-21 20:58:08) 下一個

巴赫: 哥德堡變奏曲 BMV 998

Glenn Gould 1955年數字錄音

 

3月21日,今天是巴赫誕辰331周年。

無論對於專業演奏者還是對於普通古典音樂愛好者來說,巴赫的音樂永遠能讓人肅然起敬,讓人不敢輕易挑戰。這種音樂代表了古典音樂最高的境界,巴赫在古典音樂史上裏程碑一般的地位更是使他成為名副其實的一代宗師。

在巴赫之前,音樂是以聲樂為主體、器樂為伴奏,巴赫卻將音樂轉為以器樂為主體,使音樂本身脫離了詩歌和文學,成為獨立的藝術方式;今日我們習以為常的十指按鍵演奏法也是由巴赫創造的;巴赫也是在作品中最初應用十二平均率音階的。可以說,很多現在我們熟知的音樂常識,在當時都是由巴赫首創。

北京音樂廳將於5月26日迎來罕見的“隻有一首曲目的音樂會”——法國鋼琴家亞曆山大·塔霍帶來的巴赫名作《哥德堡變奏曲》。

現在先來欣賞Glenn Gould 著名的1955年的演奏錄音。

《哥德堡變奏曲》德堡變奏曲簡介:

J.S.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BWV988),是巴赫著名的鍵盤作品,大約作於1741—1742年間,這部偉大的變奏曲原名叫做《有各種變奏的詠歎調》(Ari-amit Verschirdenen Ver nderungen),1742年作為《古鋼琴練習曲集》第4卷出版,此作品是為巴赫的學生哥德堡(Johann Theophil Goldberg)而作。這是音樂史上規模最大,結構最恢宏,也是最偉大的變奏曲。

這部作品共分32段,第一段以那首薩拉班德舞曲的主題開頭,第32段是經過30段變奏後和緩地、平靜地重新回到主題,不同的是第一段的簡單主題經過30段變奏後,已變得異常豐富和複雜。

這部變奏曲是為兩層大鍵琴而作,巴赫在各段變奏裏都指定了鍵盤的種類。變奏曲的形式,是以一個基本主題,引導出對比命題和對應(反對)命題,然後再探求演繹與對比的各種可能性。巴赫這部作品,以他1725年為安娜·瑪格達琳娜而作的小曲集中的一首薩拉班德舞曲作為主題,發展成30段變奏。這30的數字,由3所支配,以3個成一組的變奏,以卡農的方式表達:一為齊聲的卡農,二為二度卡農,三為三度卡農……此後達到第九個卡農後,第十變奏為四聲部的賦格,之間不斷出現創意曲、托卡它、詠歎調等各種形式。第一層與第二層鍵盤交替。第十六變奏作為中心,速度分為前後兩半,這種作曲技巧所構成的建築結構之微妙,實在令人歎為觀止!

鋼琴演奏Glenn Gould簡介:

格倫·古爾德 (Glenn Gould, 1932年9月25日 - 1982年10月4日)加拿大著名鋼琴家。自幼隨母親學琴,後入多倫多皇家音樂學院學習。十二歲畢業,成為該校曆史上最年輕的畢業生。十五歲時,與多倫多交響樂團合作首次公演。1955年到美國公演,彈奏巴赫的作品《哥德堡變奏曲》,一舉成名。他還從事作曲,並在多倫多大學任教。在現代鋼琴家中,象他那樣以巴赫作品作為整個音樂會曲目是絕無僅有的。其演奏以嚴謹的結構、豐富多彩的變化、生動傳神的處理,令人歎為觀止。他演奏的曲目相當廣泛,但以演奏巴赫作品獲最高評價。

古爾德1955年所錄製的《哥德堡變奏曲》幾年來一直暢銷不衰。在很多人眼裏這張唱片幾乎成為古爾德成就的一個標誌, 被公認為是他巴赫演釋獨特風格的一座豐碑。和他1981年第二次錄音比較,1955年23歲的古爾德躊躇滿誌,演奏中盡顯英華四溢的天才本色,整部作品隻用38分27秒,可謂快馬迅捷。

(根據網絡資料綜合整理加工而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