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nier

A music and photography lover
個人資料
正文

貝多芬:F大調第八交響曲欣賞 - by 肖蕭

(2014-02-09 17:07:28) 下一個




我的藝術應當隻為貧苦的人造福。啊,多麽幸福的時刻啊!

當我能接近這地步時,我該多麽幸福啊! (貝多芬)


人擁有的東西沒有比光陰貴重、更有價值的了,

所以千萬不要把今天所做的事拖延到明天去做。(貝多芬)


卓越的人一大優點是:在不利與艱難的遭遇裏百折不撓。(貝多芬)




貝多芬的性格是多方麵的,又溫和,又狂熱,內心充滿著尖銳的矛盾。這些也許可以部份地解釋他作品中所表現出來的緊張與對勝利的強烈感受。這些感受在他的一些更雄偉的作品中總是那樣使人們受到感染。他的多方麵的性格也在作品中的強烈對比中反映出來。

他特別善於在同一個時間內創作兩種性格截然相反的作品,他的第七和第八交響曲都在1811年開始創作。貝多芬幾乎剛剛寫完第七交響曲中的爆發性的諧謔曲和旋風式的末樂章(1812年5月下旬或6月上旬),就把全副精力轉到它的較溫柔的姊妹篇。他在第八交響曲的手稿上標注的日期是“1812年10月,於多瑙河上的林茲。”






第七交響曲於l8l2年l2月在維也納首次演出後立即獲得極大的成功。由於反應強烈,這次音樂會的全部節目幾天後又重演一次。在這兩次音樂會上。Allegretto一章都被要求重演。

第八交響曲的進展較慢。它的首次演出於1814年2月27日在維也納的舞會劇院舉行時.被插在又一次上演的第七交響曲和貝多芬的極受歡迎的《惠靈頓大捷》或《維多利亞之戰》的中間。

當他的友人指出這新的第八不如其它作品受人歡迎時,貝多芬咆哮地說:“那是因為它比其他作品好得多!”雖然第七在這兩部作品中更受人歡迎,我們有理由相信貝多芬說的是他的真實思想。因為和第七比較起來第八交響曲的整個織體更是無比地細膩,更為精致複雜。在某些方麵它更為大膽,盡管看起來它比較嚴謹。





貝多芬此前創作的第六交響曲“田園”的調性也是F大調,但篇幅較長,故而作者亦將此交響曲愛稱為“小的F大調”交響曲。 此作品也是貝多芬聞名於世的九部交響曲中最為短小的一部,有時受到忽視。但貝多芬自己對它十分喜愛,甚至稱它比第七交響曲“強得多”。

雖然寫作時貝多芬生活並不順利,但該作品依然有著輕鬆愉快的風格。其規模雖然短小,但精悍緊湊,充分體現了貝多芬的作曲技藝。與貝多芬的一些其它作品(如著名的《月光奏鳴曲》)類似,該交響曲的末樂章分量最重。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二樂章中,木管樂器演奏出固定的音型,被認為是模仿當時剛剛得到改進的節拍器的聲音,並且在樂章最後還有一個玩笑般的“節拍器出故障”的樂段。除此之外,也有其它部分被認為是音樂玩笑。

該作品主要創作於1812年夏天,至1813年12月完成。此時貝多芬剛剛完成其《第七交響曲》。由於維也納的氣候和衛生條件都比較差,貝多芬的健康狀況又不盡良好,所以他在夏天一般都會搬出城住,也可以得以親近自然。

1812年他前往了波希米亞的溫泉小鎮特普利采,並在那裏遇見了歌德(雖然這次見麵二人有枘鑿,但依然被傳為佳話)。也是在此時,貝多芬對其“不朽的愛人”寫了著名的信(此“愛人”之身份依然不明,但傳聞甚多)。當時貝多芬的生活相當困窘,還就其弟弟約翰與其女管家的感情糾葛,與之發生了劇烈的爭執。然而這部作品卻聽起來歡快自在,甚至有些複古的氣息,亦可能是受暑期度假時良好回憶的影響。

對樂曲的創作很快,隻花了四個月。在林茨完成該作品後,他將它題獻給莫裏茲•弗萊斯伯爵(Count Moritz Fries),後者據說一直給予貝多芬以資助。





作品於1814年2月27日在維也納首演,同時演出的還有貝多芬的《第七交響曲》(該曲於之前兩個月首演)和《威靈頓的勝利》。貝多芬當時聽力每況愈下,但依然堅持指揮首演。在首演上他十分投入,在強處幾乎跳到空中,弱處又誇張地蜷起身子。不過據說樂隊並未遵照他的指示,而是基本跟從首席小提琴。首演後,聽眾與評論家的評價都良好,但卻不如其《第七交響曲》那麽熱烈。

雖然這部作品首演時也得到了好評,但評價遠沒有先前的《第七交響曲》那麽好。據當時的期刊說:“觀眾對這部作品十分感興趣,也熱烈地鼓掌;但是顯然缺乏那種由衷的熱情……但並非由於此曲有什麽缺陷,或者貝多芬的創作水準有所退步……而可能是第七交響曲的光輝將它覆蓋了;如果該作品是單獨演出,無疑會取得巨大的成功。”現在看來,這部交響曲的評價也不如貝多芬其它同類作品那麽高,甚至有人認為貝多芬在作此曲時技術有所退步。





但貝多芬自己認為第八交響曲是一部傑作。據稱,當他的學生卡爾•車爾尼問及為何此曲不那麽受歡迎時,貝多芬回答“因為第八要強得多”。亦有人稱這部作品較先前的《第七交響曲》而言,配器更細膩、結構更緊密、織體更精致。


在這裏特播這部貝多芬F大調第八交響曲是伯明翰交響樂團演奏, 指揮:WALTER WELLER。和好友們一起聆聽永恒的古典樂章, 願我們的人生更加深邃而充實!

(肖蕭 2014年2月9日)








貝多芬F大調第八交響曲四樂章聯播





第一樂章 富有生氣的快板I. Allegro vivace e con brio




第二樂章 詼諧的小快板II. Allegretto scherzando



第三樂章 小步舞曲III. Tempo di menuetto



第四樂章 活潑的快板IV. Allegro vivace










貝多芬F大調第八交響曲分樂章賞析




F大調第八交響曲(Symphony No.8 in F major, Op.93),德國作曲家貝多芬作品93號,完成於1812年的10月。於1814年2月17日在維也納的舞會劇院首次演出,獲得極大的成功,由於反應強烈,幾天後又重演。《F大調第八交響曲》,作品93是路德維希•範•貝多芬於1813年創作的四樂章交響曲。貝多芬此前創作的第六交響曲“田園”的調性也是F大調,但篇幅較長,故而作者亦將此交響曲愛稱為“小的F大調”交響曲。 此作品也是貝多芬聞名於世的九部交響曲中最為短小的一部,有時受到忽視。但貝多芬自己對它十分喜愛,甚至稱它比第七交響曲“強得多”。





雖然寫作時貝多芬生活並不順利,但該作品依然有著輕鬆愉快的風格。其規模雖然短小,但精悍緊湊,充分體現了貝多芬的作曲技藝。與貝多芬的一些其它作品(如著名的《月光奏鳴曲》)類似,該交響曲的末樂章分量最重。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二樂章中,木管樂器演奏出固定的音型,被認為是模仿當時剛剛得到改進的節拍器的聲音,並且在樂章最後還有一個玩笑般的“節拍器出故障”的樂段。除此之外,也有其它部分被認為是音樂玩笑。交響曲用傳統的四個樂章的形式。

第一樂章:富有生氣的快板I. Allegro vivace e con brio


交響曲以一個十分可人的工整而對稱的短小主題開始。初聽起來,它像是出自十八世紀晚期的那些寫輕鬆愉快交響曲作家的創作室。

在這裏,貝多芬好像又暫時地回到過去的洛可可式的雅致中去。但這彬彬有禮的一躬還沒有鞠完,他就忘掉身上的化裝舞會服裝,又拿出老樣子,大搖大擺地走來。這導致他很快地進入第二個主題;這裏,他遲疑一下,好像又在和舊的古典公式開玩笑。他就是這樣繼續地走,品嚐著每一次前進的步態,每一次音樂的變化。對這些,他都用卓越的熟練技巧和機智加以處理。

他把主題一分為二,在不同的樂器上加以發展,構成小型的交響高潮。開頭素材的再現和活力充沛的尾聲在意想不到的文靜幽默中結束。






第二樂章:詼諧的小快板II. Allegretto scherzando


第二樂章, 詼諧的小快板。雖然速度較快,卻擔當該交響曲中“慢樂章”的角色,盡管並非傳統的那樣抒情而富有歌唱性。該樂章情緒輕鬆幽默,速度相對一般慢樂章而言也較快。

與第七交響曲第二樂章一樣,此樂章以一個6-4和弦開頭,但更多的是起到玩笑一樣的效果。在傳統的慢板樂章的地方.貝多芬寫了一首可愛而短小的Allegretto scherzando。後來,它用這個主題即興寫了一首開玩笑的輪唱曲:“答,答,答,我親愛的瑪紮爾,願你生活的好.很好很好……”。“答,答,答”,在木管上這種整齊的響聲就是指節拍機。然而,該論點一直受到爭議。節拍器一般的機械節奏已經被海頓在其第一〇一交響曲“鍾”中模仿,貝多芬或許得到了類似的靈感,對新節拍器有所加快的節奏進行調侃。第二主題有一極為迅速的六十四音符動機,也許與一個有些故障的節拍器發出的聲音相仿。該動機在尾聲末部再次由樂隊齊奏。






第三樂章:小步舞曲III. Tempo di menuetto


第三樂章, 小步舞曲,在當時已經過時的體裁(貝多芬的第十六鋼琴奏鳴曲中,也有類似的小步舞曲出現)。但該小步舞曲和十八世紀的模範並不大相同,它留有一種有些沙啞、粗魯的節奏,以及強烈的力量和對比。例如,在起拍之後緊接著的五拍上,貝多芬指示有"sf"的字樣(突強);使得這個開頭產生和整部作曲相協調的遊戲、調侃意味。據說,開頭圓號聲的靈感,來自貝多芬對於特普利采航船上號角聲的回憶。小步舞曲主題源於奧地利民歌旋律,但經過了精妙的處理;不過依然使得效果有些民間化,而非純粹的維也納宮廷沙龍風格。

該樂章由三段曲式寫成,中間有一段平和安適的三聲中部,與前後舞曲形成鮮明對比。三聲中部包括一段享有盛名的圓號與單簧管獨奏片斷。斯特拉文斯基曾讚揚貝多芬在此處的配器是“無與倫比的樂思”。





為了和這部交響曲其他樂章的輕鬆活潑保持一致,貝多芬在這裏又回到了十八世紀的小步舞速度,但在風格上則不盡相同。和傳統的小步舞曲最接近的,是傳統性的但極優美的圓號二重奏,它開始了中間的三聲中部。


第四樂章:活潑的快板IV. Allegro vivace


第四樂章, 雖然標注是“活潑的快板”,但通常演奏到急板的地步。閃閃發光的舞曲性末樂章的曲式介於回旋曲和傳統的交響奏鳴曲曲式之間。回旋曲的疊句在屏息,低聲的耳語中開始。曲式為奏鳴回旋曲式,開頭的材料再現了三次:發展部開頭、再現部開頭,以及尾聲一半處。定音鼓在此樂章內有八度的演奏,這在當時是十分不尋常的。與第一樂章類似,該樂章中的第二主題在呈示部中處於錯誤的調性(屬調),直到再現部中才回歸到主調。

第四樂章尾聲中,定音鼓將弦樂部的旋律“敲擊”下了一個半音,使之回歸到F大調。貝多芬在此樂章中更加強調了對比性,許多樂句都十分出乎意料,使得柏遼茲感到非常困惑。他認為這個末樂章“非常奇特”,並稱貝多芬對於既有條框的衝擊力是驚人的。

該樂章的尾聲十分重要,在貝多芬所有作品中亦有顯著地位。霍普金斯認為其水準使得它簡直不應當被稱為“尾聲”。其中有兩個值得注意的點:在呈示部和發展部中頻繁打斷主題的不和諧升C音,至此得到了解答,它成為了升f小調屬和弦的根音,並帶領主題在此調上強力重現。另一處是在幾小節之後的模進,定音鼓似乎將旋律向下“敲擊”了一個半音,使之回歸到F大調。全曲在華麗熱烈的主調和弦樂段中結束。

這樂章在曲式上充滿著使人意想不到的安排.在和聲上充滿著強烈的曲折對比,當時一定令人覺得蠻橫,但至令聽來猶感清新而不落俗套。音樂就這樣走著,走著,好像沉醉在它自己的創造熱忱中而不能自拔。





總體而言: 整個貝多芬的第八交響曲, 第一樂章一上來就容易讓人聯想到F大調第六交響曲,雖然旋律有很明顯的不同,但是表現出來的意境是如此的近似——明亮、輕盈而帶有朝氣蓬勃的向上精神。第二樂章是整部作品最富有代表性的一章,雖然它短小的可以稱得上是貝多芬所有交響曲樂章中篇幅最小的樂章之一(第二交響曲的第二樂章同樣短小),但是和它的篇幅特點所一致,這個樂章輕盈而歡快,並且帶有十分明顯的複古色彩。第三樂章依然是精悍的,小步舞曲風格,帶有鮮明的宮廷氣質。有人說在這個樂章中,貝多芬故意寫出了幾段“走板”片斷,用中國傳統的語言來表達就是“賣幾個破綻”,為的是把小步舞曲這種音樂形式通俗化,大眾化。因為那幾段“走板”聽上去的效果好像就是鄉村樂手因為技巧不熟練而彈奏失誤所引發的,十分有趣吧。終曲樂章在逐漸加強的主旋律中向聽眾奔湧而來,這是一個急速的快板。這裏把F大調第八交響曲倡導的“快樂主義”發揚到了極致,這裏沒有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中的豪邁音符、也沒有c小調第五交響曲中的磅礴氣勢,這裏擁有的隻是蘊含著屬於平凡的快樂感情。

其實F大調第八交響曲到處洋溢著一種複古氣息,從中可以感覺到早期莫紮特、海頓交響作品中蘊含的古典韻味,缺少了貝多芬一貫以來突出的個性旋律,並且很多樂評人評價這是貝多芬的倒退。但是很多人卻又不得不承認,這是一部讓人愉快的優秀交響曲,其間充滿了智巧、幽默的成分。

(XIAO根據網絡編輯)




和您一起聆聽永恒的古典樂章, 願我們的人生更加深邃而充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