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
2012 (265)
2013 (204)
2014 (190)
2015 (154)
2016 (124)
2017 (65)
2018 (113)
2020 (63)
2023 (71)
2024 (79)
考上了蘇州最好的高中,除了自己有點飄飄然之外,常常提醒自己不能再浪費自己的青春年華。 首先, 抓緊時間讀好書。
高中期間, 是我的性格形成時期, 是我的青蔥歲月, 我開始表露出外向的性格。 自信好學,興趣多樣,富有幻想,見異思遷。 我想當個演員,想做個文學家,歌唱家可以盡情的抒發自己的情感,藝術家也許挺自由。。。。。。一天一個夢在我頭腦中飛快的旋轉著。 除了讀書之外, 我利用可用的時間,學唱歌,練體操,打乒乓,學遊泳,拉提琴,繼續繪畫。感到這段時間我的精力和靈感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歇。
我們的班是一個很好團結的集體,每年學校的歌詠比賽中總拿冠軍;我參加了學校的射擊隊,每個周五下午有2 小時的射擊訓練;乒乓球, 我是校隊,常常和校外球隊比賽;我們班上的男女生還常常組織去金雞湖蕩槳劃船;體育老師還要求我參加校體操隊, 不過我很膽小,高難度的動作做不起來, 我謝絕了體育老師的邀請。種種活動占有了我很多的時間, 但是讀書我始終沒有放棄。
當時的蘇高中, 鼓勵學生住宿。 為了鍛煉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也節約來去學校路上消耗的時間, 我要求媽媽給我住校。 當時媽媽看我已經走上正道, 她也積極支持我住到學校去。 於是, 16歲的我開始了集體生活。住校有個最大的好處, 就是每天晚上的晚自習, 從7點到9點必需上晚自習, 要點名。這三年的住校生活養成了我規律的生活習慣, 對我以後在職業上的選擇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二年級時,有一位從上海轉來的同學,他是我這輩子最最敬重的三個人之一。此人姓王,一到班上就顯露了他在數學上的才能。他雖然和我一樣, 高中二年級的學生,但他已經在自學大學裏的高等數學。 不僅如此, 每期的數學通報上都有他發表的文章以及難題解答。我把他當成神。 在和他交往的過程中我的數學有了極大的提高。另外, 我喜歡上了物理學,我和幾個誌趣相投的同學,常常聚在一起, 計算第一宇宙速度(即天體航行器環繞地球飛航的速度,7.9千米/秒), 第二宇宙速度(即天體航行器擺脫地球引力的速度,11.2千米/秒), 迷戀於空氣動力學。
三年的中學生活過得飛快, 我們已經到了三年級下學期了。 所有高中的功課已經全部學完, 最後這半年在各門功課老師的幫助下,集中精力去複習功課, 準備迎接高考。
1961年, 正值大饑荒過後, 全國資金缺乏, 高校緊縮, 招生人數銳減,是高考最最困難的一年。 據我回憶, 那年全國招收大學生總人數隻有15-16萬(如果沒有記憶錯誤的話)。在這樣的形勢下,考生都十分緊張。 我在班上算不上尖子(蘇高中聰明的學生太多), 但學習認真,成績優良,尤其善長數理, 夢想有一天成為空氣動力學專家, 向錢學森靠攏。
這半年, 課堂的上課時數減少, 自己複習的時間增加。 蘇高中的學生個個都是有理想, 有抱負的年輕人, 蛀書蟲。 他們3個, 5個聚在一起, 討論著, 爭論著,背誦著, 研究著,相互請教著。氣氛是極端熱烈而認真的。 由於個性的差異, 我不太喜歡集體複習功課, 我常常單獨行動。
蘇州有個庭園,叫滄浪亭。 它和蘇高中,十分靠近,約有10來分鍾的路程。一有空餘時間我常常去滄浪亭的茶室內複習功課。此園數易其主,曆經滄桑,院內景物都是傾毀修複,全園景色簡潔古樸,園中假山,園外池水,落落大方,以自然為美。初春下午,樹尖剛剛冒出嫩芽, 早春的花卉含苞待放, 在柔和的陽光下, 一切都顯得生機勃勃。
我常常選擇沿著池邊的一間茶室,泡上一壺龍井茶, 那時一杯龍井茶很便宜, 一毛錢一杯, 還給你一暖壺的熱水, 讓你自己加水。 我就這樣一邊呷著龍井茶, 一邊認真地複習功課,無顧窗外迷人的早春景色。 常常複習到庭園要關門了, 我才泱泱地走出庭園, 回到學校。
蘇高中在全國頗有名氣, 從解放後到60年代初, 每年考上清華, 北大的名額,是名列前茅的全國幾所高中之一。盡管如此, 由於大學招收人數的銳減, 人人憂心忡忡。 我尤其緊張, 哥哥姐姐從外地寫信回來, 給我鼓勵, 給我加油,給媽媽多多寄錢回來, 要媽媽保證我的營養。在這種情景下, 如果我考不上大學, 我真是無地自容, 難於向哥姐們交代。 在我的精神上造成沉重的壓力。
記得那年高考分三類, 第一類是理工科, 第二類是醫農科, 第三類是文科。以我本身的誌向, 應該考第一類, 理工科。 但是看到大量優秀的考生湧向理工科, 麵對這樣的動向, 我當機立斷, 改報第二類, 醫農類。 醫農類中還分有兩類大學,第一類大學(高質量)和第二類大學(中等質量)。第一類可選五所大學,其中第一名我選了複旦大學的海洋生物係;第二類大學中可選15所大學(其中包括大專),第一名我選了南京醫學院的醫療係。 就這樣,我用了《田忌賽馬》中的田忌用上馬對中馬, 中馬對下馬原則,歪打正著,我考上了南京醫學院,雖然不是我的第一類第一誌願,上海複旦大學海洋生物係。那年,我18歲。
全班54個同學中,考上正規大學的隻有8人,還有4人考上大專,我是班上8個幸運兒之一。其他沒有考上的同學中, 大多學業非常優良, 隻是我所擔憂的成為事實,很多成績優良的考生擠在同一個理工科, 顯然, 中間必然要淘汰許多優異的考生。 這是我有生以來, 在關鍵時刻動用了自己的智慧, 順利的解決了高考的問題, 為以後的生活和事業開始積累了經驗。
據說, 第二年,大學的名額增加了,我班上又有許多同學考上大學。
全家人浸沉在興奮之中, 哥哥姐姐分別從外地寫信回來表示祝賀, 媽媽看到兒子成功, 由衷的高興,殺了隻雞, 給我補補身子, 說:“你累了!”
當時的大學是免費的,但要自備生活費用。 媽媽馬上作出指示, 讓我哥哥每月寄20元給我,作為上大學的生活費用。 當時哥哥是上海浦東糧管所的職員,工資隻有75元,他每月要分出20元給我, 一寄就是5年。 有我今日, 不會忘記哥哥對我的支持。
媽媽為兒子準備行李,塞滿了一隻大箱。 還怕我在南京冬天受凍, 特意為我趕做了一件皮大衣。 送行時她看著我許久,許久,眼中顯露出淚花。 隻輕輕地對我說了一句: “你上大學了,奔你的前程去吧!”此時此刻她的心情是喜悅?是憂傷? 是驕傲? 我不清楚, 她有6個子女,她送走了一個又一個,我是她送走的最後一個。 再也沒有子女可送了,她將麵對孤獨, 冷清的晚年!
天下的母親不都是望子成龍嗎? 我想起了孟郊的“遊子吟” 詩句,“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正是我和媽媽離別時的真實寫照。
我的內心,興奮到極點,我將要走出家門, 擁抱世界!
==============================當時75元是很高的工資啊!
當年您上的現在改名為“蘇州中學”是不是就是以“千年府學”(1035年範仲淹創辦的蘇州府學),“百年新學”(1904年羅振玉創辦的江蘇師範學堂)和1927年,首任校長汪懋祖先生創辦的蘇州中學?1927年汪先生將當時的江蘇省立第一師範,省立蘇州第二中學,及蘇州第二工業專科學校合並,創辦了江蘇省立蘇州中學,並擔任校長。汪先生是我的表姨夫。故請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