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
2012 (265)
2013 (204)
2014 (190)
2015 (154)
2016 (124)
2017 (65)
2018 (113)
2020 (63)
2023 (71)
我的嶽父嶽母都在部隊醫院工作,嶽父早早仙逝, 嶽母單獨過了30年。
我太太, “梅”, 在她父親過世後,對她媽特別的關心,親近。 尤其在我們出國之後, 每月給她媽媽寫一封長信, 不管她有多忙。 那時還沒有手機, 長途電話也比現在貴得多。她媽媽在接到女兒信件後也總有回信, 嶽母的文筆挺好, 字也寫得秀麗。她的來信, “梅”總要翻來覆去的讀好幾遍, 把信中的一些內容欣喜地告訴我。 比如:有老朋友來看她媽媽;今年春節部隊送來了好多慰問品;今年的月季花開得特別火紅;媽媽試做了京都肉, 很成功, 把烹調的方法都給寄來了,等等, 等等。 她還把媽媽的每封信件都珍藏著,有時還特意翻出來再讀一遍。
就這樣一來二往, 母女之間的感情越見情深。 她常常對我講, 以前年輕, 不知道如何照顧父母, 到懂得應該關心父母時, 已經太遲了。 現在隻有一個媽了, 我得好好關心她。
以後,電話費用比較便宜了, 她們之間的交流也就不再寫信了,通過電話交流。 我們在美國幾年工作下來, 經濟上也有所改善, 她就急著回去看媽。 每次回國, 從來不去其他地方, 唯一要緊的事就是在家陪媽。 陪媽聊天,燒她拿手的菜給媽嚐,幫她媽媽洗床單,剪腳指甲, 洗腳,清除雞眼, 後來她媽媽年齡越來越大,“梅”回去後就常常幫她媽媽洗澡。我感到悶在家裏難受,邀她出去轉轉, 她都不太樂意。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要漸漸老化, 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現象。 她媽媽也不如以往那樣清健,在電話交流中反應遲鈍。 她時時擔心媽媽的健康, 從這以後她每個2-3天, 進而每天打電話給媽, 從食欲,睡眠,情緒,走路,排泄等方麵都要問到。 在交流的同時, 細心觀察媽媽的反應,體會她的健康是否有問題。 有一天, “梅”緊張的對我說:“媽健康有問題!” 我問他:“你如何知道?”她說:“媽媽和我講話,有氣無力, 聲音極低。 她說最近食欲不振, 吃不下飯。”
第二天, 直接打電話給她妹妹, 要她妹妹立即送她媽到醫院檢查。 檢查結果血色素極低, 低於5g/dL(女性正常值11-15g/dL), 需要住院輸血。 最後的診斷是老年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每隔1-2周就得輸一次血。
“梅”當機立斷請假一月回國探望媽媽。 在這段日子裏, 她天天早上趕到醫院,探望媽媽。 下午去菜場買菜, 做好她媽媽喜歡吃的菜, 第二天一早帶去給媽媽吃。 其實, 那時媽媽已經沒有什麽食欲, 吃不進東西。 她就想方設法買些零嘴小吃給她媽開胃。
有一天, 她走過Starbucks咖啡店, 買了一杯咖啡, 帶給她媽媽品嚐。 嘿! 媽媽說:“好吃!”由於咖啡店不在去醫院的道上, 要拐個彎, 她就沒有天天帶咖啡給她媽。 時間充裕, 她就繞道去買杯咖啡帶上。
假期滿後, “梅”依依不舍地告別母親, 回到美國,還是天天和媽媽通話。 一個月後, 她媽媽駕鶴歸西, 享年90歲。 悲痛之餘, 她對我說:“我應該每天買一杯咖啡給媽媽,可我沒有做到, 想來十分遺憾!。。。。。。”這樣的抱怨,自責常常顯露出來。
“梅”和她媽媽之間母女情感交流, 看來十分平常,沒有裂人心肺,催人淚下, 就像電影小說中把情節推向高潮的那種情感碰撞,許多家庭同樣有孝順的兒女, 並不稀奇。其實,就在這極其平淡的生活對話中,在一個無聲無息的眼神裏,卻閃爍著真情光輝!
現在,“梅”患上了腦退化症, 她住進了護理院(Assisted Living) 已有兩年時間. 由於護理院不在同一城市, 開車單程需要20多分鍾, 我每周探望她兩次。她平時也喜歡喝咖啡, 還喜歡吃奶油蛋糕。 每次去探望她時, 總帶上一塊奶油蛋糕, 一杯Cappuccino咖啡,在這兩年間從未間斷。 我看到她品嚐咖啡時的笑容, 我心裏感到欣慰,踏實, 我再也不會為忘記帶上一杯咖啡而感到遺憾!
好人一生平安! 您的攝影很美!
可不可以問句:嫂夫人睡眠不好時有吃什麽安眠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