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
2016 (1035)
2017 (752)
2018 (978)
2019 (385)
2020 (175)
2021 (235)
2022 (101)
2023 (983)
2024 (800)
https://mp.weixin.qq.com/s/XciW5-iaMhvnR2WmZp6Cig
楊振寧先生為祖國科教事業作出了傑出貢獻,也格外關心和支持中山大學的發展。自1973年首次訪問中山大學以來,情誼綿延超過半個世紀,為中大科技進步和學科發展作出重要貢獻,他還自稱是“中山大學的半個校友”。
今天的推送,讓我們一起了解楊振寧先生與中山大學的故事,一起送別這位探索未知、心係家國的不朽傳奇!
當時任中山大學校長的黃達人教授就治校方略向他請教時,楊振寧動情地表示:“在我心中,第一位的高校就是清華,那是我童年成長的地方。第二位就是中大。”
楊振寧先生(右)與黃達人校長
2003年9月,廣州鳴泉居,楊振寧先生(右)與黃達人校長
楊振寧還曾前往中山大學珠海校區參觀訪問。在與同學們親切合影後,他親手種下了一棵玉蘭樹,並參觀了學校的教學樓、實驗室、圖書館等。
957年,35歲的楊振寧和李政道因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原理,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但是,這還不是他的“巔峰”!
1994年,楊振寧因楊-米爾斯理論獲得由美國富蘭克林學會頒發的鮑爾獎。
那時,頒獎詞認為,“這個理論模型已經排列在牛頓、麥克斯韋和愛因斯坦的工作之列,肯定會對未來幾代人產生相類似的影響”。
其實,1993年1月至今,楊振寧一直擔任東莞理工學院名譽校長
多年以後,他多次回憶第一次到東莞理工學院的情境,主要做了三件事:作一場學術報告,題寫“學而知不足”,並受聘為名譽校長。
這也是楊振寧首次在國內外高等院校擔任名譽校長。

楊振寧題寫“學而知不足”,已成為東莞理工學院校訓。 圖片來源:東莞理工學院
曹可凡:與楊振寧先
“當你遇到困難,遇到不懂的時候,這是你最好的學習機會。一定要采取嚴肅的態度,不要馬馬虎虎對待。要抱著嚴謹、求真、創新的態度把難題弄懂。”
“你們生長在一個空前的大時代,要認識到此時代給予你們的機會和責任。”
“科學創新需‘真情+妙悟+努力’……”
清華大學發布的訃告:楊振寧先生的一生,是探索未知的不朽傳奇,是心懷家國的永恒回響。“寧拙毋巧,寧樸毋華”是他的治學態度,也是他的人生態度。正如他鍾愛的詩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楊振寧先生的百年人生是一部閃耀在人類群星中的千古篇章。
楊振寧先生永垂不朽!






13歲立誌拿諾貝爾獎!35歲時楊振寧的童真“狂言”成現實
杭州新聞- 杭州網
13歲立誌拿諾貝爾獎!
(來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