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山隴西郡

寧靜純我心 感得事物人 寫樸實清新. 閑書閑話養閑心,閑筆閑寫記閑人;人生無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利感情事業家庭為自己的國家或民族zt

(2025-10-21 14:19:34) 下一個

不知為什麽永遠記得看到他們的一幕和兩人的樣子,終於在這樣一個特殊時候,我決定應該寫下來紀念一下

** 

H/t:

  • 靜待花開 - 土壤、陽光和耐心

     (2023-06-17 17:25:08)下一個

    靜待花開 

    - 土壤、陽光和耐心

     

    有一個比喻是大家熟悉的,那就是父母是園丁,孩子是在父母精心嗬護下長出來的花、結出來的果,今天我想把這個比喻引申一下,那就是雖說家庭教育是土壤,在適當的時候,父母有必要把孩子這棵樹、這株花挪一挪,挪到最適合她的土壤,這之後,愛和支持是一如既往的撒向這棵樹、這株花的陽光,而耐心則是小樹長成、花開燦爛的訣竅。

     

    雖然父母都是搞人文、教育的,女兒從小最感興趣最擅長的恰恰是我最爛的兩個領域:數學和畫畫。我們並沒有特意不給女兒進行早期教育,但是陰差陽錯,她 5 歲前是像風一樣地自然生長,沒有任何知識的灌輸或刻意的耳濡目染,認字或者算術。都說孩子是一粒種子,你並不知道這是一粒什麽樣的種子,除非您用心地去體察。而且這體察,並不在於這孩子是不是從小很早就在某一方麵得了什麽獎,這是一個指標,但更重要的指標是孩子在做什麽事時最專注,能長時間地不被外界所幹擾,興致勃勃地幹下去。女兒曾經自己一個人擺弄樂高,弄得我都睡著了,一覺醒來,她還在擺弄。而女兒對畫畫的興趣,是我在她初中時發現的,她可以幾個小時坐在那裏,自己琢磨該怎麽畫,那時她主要的課外活動是溜冰,雖然是初中學校唯二的參加數學比賽的女生,因為另一個是羅老師的孩子,她被震住了,怎麽可以像閃電一樣地在 mathcounts 比賽中說出答案?她自己主動放棄了參加數學比賽的念頭,同時也覺得在數學比賽中比快太 stupid 了。

    這樣在選高中時,我想的是找到一個能夠發展她對畫畫的興趣的學校。在選校時,先看學校的 curriculum, 把沒有好的 art program 的學校都剔除了,不管排名有多好,最後上了一個以藝術為特色、同時 curriculm 非常有特色的高中。我是特意避開了開 AP 或 IB 課的學校的,因為 teach for test or teach to test 是我最反對的,我考慮的是給予女兒一個能夠發展自己潛力的環境,這個潛力,不是以上大學為目標,而是以她一生的發展為坐標衡量的。也就是說,這時我已經看出了女兒是一粒什麽樣的種子,現在,我要把她放到適合她的土壤裏,因為我提供不了這樣的土壤。

    進了這個藝術高中,女兒可以選不少藝術方麵的課程,同時學校非常鼓勵學生參加 scholastic 的比賽。這四年,女兒也交了作品,但是交得很少,她自覺不成熟的作品交上去撞大運拿獎沒有意義,而且她基本上交的是 mixed media 或者 digital art 的作品,也就是藝術形式上比較前衛的。拿的獎也很小,隻是州裏 honorable mention。她的同學有拿國家大獎的,現在想來,那時是有一點小失望的,但是我這點小失望並沒有在女兒那裏表現出來,隻是一如既往地鼓勵她,如果喜歡,就繼續畫。

    然後就是女兒放的大招了,大學申請結束後,2月老師告訴她們有個 sustainable fashion design 的比賽,老師告得太遲了,隻有兩、三周的時間,從設計到製作衣服到拍攝錄像,女兒在練習花滑的過程中磨練出來的韌性起了作用,她按時完成了。四月是非常沮喪的一月,有可能去州大或100多名的學校了,3 個 waitlisted 的學校網友們都說別報希望,正準備給 waitlisted 的學校更新材料,她破天荒主動給我打電話告訴我她進了全美前 30。憑著這個下了康的 waitlist 後,5月15日在全國賽中她的設計又被評進了前 10,拿到了10 月去倫敦參加 World Final 的資格,她和指導老師的機票和旅館都由主辦方提供。

    後來女兒告訴我,她對 scholastic 並沒有太大的興趣,而 fashion design and sustainability 一直是她關注的,我想起女兒 5,6 歲時就喜歡在紙上畫各種各樣的衣服,在高中因為花滑占用的時間太多,參加的唯一的學校活動就是 sustainability committee,看來,真的是孩子自己願意幹才行啊。家長覺得參加 scholastic 或者數學比賽拿獎可以幫助大學申請,可是孩子未必如是想。孩子自己沒有動力,大多數情況下也搞不出什麽大動靜。還是要孩子自己想,女兒對畫畫的興趣,在我意想不到而她感興趣的領域開花結果了。

    我所做的,就是把她放在適合她的土壤,在她還是醜小鴨時,繼續相信她,這期間,愛和支持是她能繼續茁壯成長的陽光,而耐心則是最後她能有所成就的訣竅。靜待花開, 願所有的父母都對自己的孩子有這份信心、愛心和耐心。

     
    打印 ]
    閱讀 (961) ┆ 評論 (1)
    評論
    Tina_芬蘭2023-06-18 02:24:37回複悄悄話我一直都覺得藝術和體育天分是天生的,不是教室和學校可以培養出來的,如果她剛好有這種天分,又遇到懂她的家長和老師是很幸運的事情,希望你女兒找到她的方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大學是人生的開始

     (2024-03-23 14:44:12)下一個

    大學是人生的開始

     

    一直在追蹤各關於大學錄取的帖子,哪個學校錄了,哪個學校 deferred, 哪個學校 waitlisted, 如何選校......今年的 3 月和 4 月,於我, 是感慨萬千的兩個月,回想 2023 的 3 月和 4 月,隻有無限唏噓。

     

    女兒過山車上了康後,整個人一下子變了,原來一直是高冷的模樣,3 月初康舉辦 fashion show, 竟然偷拍到女兒大笑的樣子。她在與同在康溜冰俱樂部的同學交談,這兩個同學,過來支持她,因為她有作品在 fashion show 走秀。因為她們之間的交談,我才知道原來她設計的上麵的衣服被燈光一照,會一閃一閃,這個隻能看照片時看出來,在 T 台上就是個灰色。她寒假在家裏踩縫紉機時,我還以為其特色就是各種形狀拚出來的 “立體” 的感覺 - 當然我這個立體盲沒感覺出來。她選的模特很有氣質,為了配合她,作為設計師的她,穿了買的套裝,以示職業。

     

    在上康之前,女兒就說對康有個溜冰俱樂部很興奮,她很向往與大家一起溜冰。高中時,她早上 5 點起,去冰場練習,8:30-2:45 在學校上課,然後又去冰場練習,傍晚 6:30 點回,孤獨地去,孤獨地回,溜冰本身又是個孤獨的運動。到了康,盡管學習、社團活動非常緊張,女兒還是跟著溜冰俱樂部在紐約、波士頓,還有其他兩個地方已經比了四場比賽,然後康溜冰隊進了 nationals, 4 月又要去比 nationals。她告訴我她非常欣賞在溜冰隊的同學們,各有特色,比如一個女生個性非常有凝聚力,很酷, 騎摩托車,或者一個男生盡管剛開始溜冰,低 level, 但很能堅持,比賽總贏。當她告訴我非常喜歡溜冰隊的隊友時,老母親總算舒了一口氣,這是女兒這麽長時間以來,第一次這麽富有感情地談論人,從青春期開始就高冷的女兒好像要回到小時候活潑、自信的樣子了。

     

    我想除了集體運動,早申 MIT、恐怕要去 100 名以外的州大、然後又過山車入了康的曆練增加了她的自信,2 月在繁忙的學習、溜冰、fashion show 之餘,她去了 Monaco 摩納哥參加 Junk Kouture World Final 的比賽, 拿了個 Innovation Award, 應該是拿獎唯一的亞裔,again, unexpected. 說實話,以我的眼光,真看不出有什麽特別的,太 plain, 而其他的設計都特別鮮豔、誇張,但是裁判說 3 dimentional, rare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她高中的藝術指導老師說其他的設計都有 formula, 她們高中的學生沒有,很高興這個獨特的思路不僅在美國被認可,也在世界舞台上被承認。

     

    雖然剛開學沒申請上 project team, 前幾天告訴我進了另一個 project team; 雖然夏天沒申請上 intern, 但是暑假會去香港科技大學交流。

     

    一切才剛剛開始,大學第一年,老母親最高興的就是女兒在性格上的變化,一個樂觀、自信的女兒正在形成,感謝康的 supportive 的社區環境和提供的各種機會。雖然去年 5 月入康後就敏銳地意識到康應該是最能發展女兒各方麵興趣的學校,這性格上的變化是沒有預料到的,也是老母親要最深刻地感謝的。前兩天女兒主動發給我康籌款的 link, 我怎能不盡我所能?

     

    順便說一句,現在我在女兒以前的高中工作,因為我對這個高中的教育理念非常認同,而我女兒的經曆,也讓我相信這是培養人的正確的道路。

     
    打印 ]
    閱讀 (1800) ┆ 評論 (2)
    評論
    石榴夏天2024-03-25 18:59:51回複悄悄話回複 'tintin9999' 的評論 : 你說得很有道理,大學是孩子們自我人生的開始。
     
    tintin99992024-03-25 07:04:42回複悄悄話中學是崇拜的時代,開始有了價值觀的思考。崇拜有成就的長輩和英雄。大學時代是自我設計的時代。開始了自我價值觀的追求和實現。父母能夠與孩子保持交流非常有意義。

    韌性

     (2025-02-22 12:36:06)下一個

     

     

    上一次是在 2022 年的 2 月,所有的不公,所有的信念,那些因此遠涉重洋、漂洋過海對彼岸的理想,都在瞬間崩塌,雖然這個崩塌隻是在這個政治周期才深深地意識到,原來自己對生活失去目標的感覺,來自於奮鬥半生的信念在現實麵前的轟然倒地。

     

    20 年前,身處向外看世界的蓬勃的時代,懷揣著對世界另一頭的想像,更是年輕,對生活有最美好的想像,拋棄在新加坡的悠哉樂哉的富足生活,來到美國追求教授治校、公平正義、人人平等、自由尤其是說話的自由。在美國的奮鬥,按部就班,申請、讀博、畢業、找到第一份工作、成為一個很不錯的文理學院的老師,隨即馬上找到一個終身線的教職。所有的努力都是在黑暗中摸索,因為來到一個陌生的社會,人文、曆史、政治,一切都是像在另一個世界,雖然我就是它的鄰居。在中西部小鎮的終身教職,雖然磕磕碰碰,最終來到了學術界人人追求的最高峰:拿到終身教職。

     

    客觀地看,某些拿到終身教職的老師確實會因為沒有任何製約而不那麽認真了,但終身教職確實給了老師們自由說話的空間和底氣,可惜的是,任何個人,在權力麵前都是渺小和不堪一擊的,規則可以瞬間被更改,而平日似乎有著無限說話權和治校權的終身教授們,在更改規則的過程中,除了極個別的個人,大多是鴕鳥,保護自己還來不及,沒有這個能力去阻止規則向最壞的方向滑落。 

     

    我說的這個過程,就是現在美國政壇的怪象,規則可以瞬間被權力更改得麵目全非,即使有立法或司法的製約,等到立法或司法來彌補補救,傷害已經造成,這背後是千萬個家庭經濟上的掙紮,流離失所,和不可避免的心靈的重創。

     

    我的失望和信仰的坍塌,來自對人性的發現,不要指責極權或威權社會裏人的不作為,在我的終身教職被中止的過程中,在法理的層麵得到的幫助,很少很少。現在被各種總統令影響的人們,一方麵打擊麵過大,有更廣泛的惡劣的社會影響,另一方麵,所幸也因此有了抱團取暖的可能。

     

    在這裏向所有被影響的人們致以同情,尤其我的同行們:那些由於 NSF、NIH 或 DEI 的基金被砍而必須另尋出路或改變賽道的科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申碩、申博的學生們、今年找工作的畢業生們,時代的一粒灰,落到個人身上就是一座山,另尋出路或改變賽道會很難,更令人義憤的是這個過程如此的不公平正義,但是,相信我,最終,韌性會幫助你,you will emerge at the other end of the tunnel, 堅持下去,這個時候,你的韌性是你最好的朋友,上帝給你關了一扇門,會給你打開一扇窗。至於公平正義,那本就是必須為之不斷鬥爭的理想,從來就不是現成的。

     
    打印 ]
    閱讀 (349) ┆ 評論

20年前在黃石公園偶遇楊振寧、翁帆夫婦

 
來源: 石榴夏天 於 2025-10-20 14:53:2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閱讀數 : 1534 (6254 bytes)
 

20年前,還是生活拮據但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在讀博士生,因為沒有錢,暑假無法回國,於是決定和朋友們去黃石公園,就開著自己的明亮的黃色福特出發了。

 

在寬廣的土豆地間行駛時,根本沒想到這一次去黃石,會碰到隻在新聞、網絡或書裏見到的名人 - 楊振寧和翁帆,這也是這一輩子迄今為止見到的最大的名人。在黃石公園的開闊地裏,同行的朋友很快認出了楊振寧, 並讓我們趕緊看。隻見楊振寧在給翁帆照相,翁帆本人長得很生動,比媒體照片要好看很多,也年輕很多,氣質溫婉、溫順,她微笑著,側著身子,給出她想要的角度。楊振寧個子不高,很耐心。我們異常興奮,我張口叫遠處的朋友時,甚至喊出了“楊振寧,” 但顯然楊振寧非常有涵養,不為所動。照完相後,他走進自己的車子,坐在駕駛座,準備發動車子,翁帆坐在他旁邊的位置。我當時的印象是,楊振寧有種很堅毅果決的氣質,而翁帆上車後,好像收起了笑容。

 

我的同行的朋友點評說楊振寧對翁帆很好,我的感覺是翁帆似乎很聽話的樣子,很漂亮。20年過去了,每當看到網上討論他們兩人,我就想起在黃石公園見到的他們,從未忘記過,不知為什麽畫麵這麽持久。我的朋友曾經打趣翁帆稱楊振寧是“美籍華人,” 似乎這才是她眼裏楊振寧的價值。但這也並不妨礙楊振寧對翁帆好,至少很殷勤地幫她照相並為她開車。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需要,如果兩個人對上了,旁人也沒必要說什麽吧。看翁帆寫的楊振寧不教她物理教她開車,如果真是她寫的,文筆還是相當不錯的。估計兩人在某些方麵也是有精神的溝通的,要不也不會合作《晨曦集》。如果他們能找到兩人的默契,外人能做的就是祝福,感情畢竟是私人的事。況且,楊振寧每次出行都帶著翁帆,怎麽著兩個人都要麵對很大的壓力,能在這樣的壓力下一路走來,也很不容易了 - 想想馬克龍夫婦現在的起訴大家就能夠理解了。而翁帆能夠應付與楊振寧各色友人的社交,也算是有一定素質的。

他們認為自己找到了想要的,並和和美美地走過了21年,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說實話,我覺得我們不需代入感太強或窺探他人的隱私,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利。翁帆說楊振寧讓她生活在象牙塔裏的象牙塔,也算是楊振寧對翁帆的深愛了,祝福翁帆,估計她與楊振寧在一起的經曆讓她感到曾經滄海難為水。

我想說的是,因為見到楊振寧太興奮,我的明亮的黃色福特在30分鍾後就出車禍全毀了,但車裏的人沒事。不知為什麽永遠記得看到他們的一幕和兩人的樣子,終於在這樣一個特殊時候,我決定應該寫下來紀念一下,畢竟,楊振寧是為華人爭了光的大科學家。再一次強調,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利,感情,事業,家庭,為自己的國家或民族付出的道路也有多種,我們還是要眼光開闊,允許甚至擁抱不同的人生方式。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論壇 » 海外原創 » 20年前在黃石公園偶遇楊振寧、翁帆夫婦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我給女兒臨上大學前的 advice

 (2023-06-25 14:41:53)下一個

我給女兒臨上大學前的 advice

 

下麵的 advice 完全是即興發揮,在與女兒一起逛街時的即興之作:

 

  1. 畢業後去機會多多的地方闖蕩闖蕩,年輕人,正是朝氣蓬勃、摔倒了能很快爬起來的時候, 不要人生的開始就講穩妥,無風險或少風險,反正有了傷口好起來快,不可能像你老媽這樣到了五十歲才想起追逐自己的夢想吧?趁年輕一個人,能吃苦不怕苦,在機會多多的地方多嚐試,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的。

 

  1. 在親密關係中,最重要的一條是相信自己的感覺。從 K 到12年級,一直是自我修養的打磨,是打 literacy 的基礎,包括語言和數學,而上了大學,突然一下子有個要尋找人生伴侶的任務,這其實對年輕人是不公平的,因為前18年並沒有給予足夠的接觸人、看人、了解人的練習,在這種情況下,要應對一個找人生伴侶的任務,這個任務甚至比事業還要重要、還要複雜,一方麵一窮二白,另一方麵複雜深奧,怎麽辦?人的 intelligence 有多種,學校裏教的是科學思維、邏輯思維,可是 intelligence 還包括經驗、直覺,那在親密關係中最靠譜的是直覺。

 

為什麽呢?第一,人的本性很多時侯在關鍵時刻或極端情況才看得清楚,而這些極端情況或關鍵時刻在你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並未呈現出來,你沒有被呈現看清人心的條件;第二,人是會變的,你不知道另一個人會怎麽變;第三,在親密關係中,日日時時的接觸,本身就是感覺,自然,感覺最靠譜 - 這麽簡單的道理,未必在學校教育的雷達上。相信自己,如果有別扭的感覺,停下來想想要不要繼續。

 

 

  1. 大學是抬頭看路的時侯,不是低頭走路的時候。不要把大學上成了中學,過於看中成績或 GPA。有大師課或大師來講學,翹課去都值得。從 K 到12年級,路是大人給你鋪好的,每個人都要走這條路,不可能最基本的 literacy 的基礎都不打牢。雖然上什麽學校你可以選擇,但 K - 12 是一定要走的路,上學也好 home school 也好,可是 18 歲以後的人生,你可以選而且必須選。是創業還是進政府部門或公司或高校?是法、商、醫還是高科技?還是先一條道後轉換道路?每一條道路的選擇,未來呈現的是不同的人生,收入前景、職業潛力、人生滿意度、幸福感,都是不同的。而大學,是唯一一個將各個前景都展現給你出來的地方,這麽密集地呈現各種可能,要抓住這個機會,做出自己的選擇。試過各種可能後的選擇,才可能堅持下去。

 

另外,最有價值的大學生活,不是拿到全 A 或 GPA 4.0, 最有價值的大學生活是找到三五個臭味相投的好友,不一定是同一領域的,相反,最好是分散在各領域、但人生的追求相似。為什麽?因為單打獨鬥成不了大事。

 

因為是即興之作,興奮地說完,已經把 3 是什麽忘了,但是,大學怎麽過,親密關係怎麽處理,大學之後怎麽過,我已經盡到做父母的責任了,說字字泣血肯定誇張,但也是我能給女兒傳達的見識、格局和視野了,再正確、深奧、高端的見識、格局和視野,隻能她自己去體會,然後作為家庭口述史,傳達給自己的下一代了。

 
打印 ]
閱讀 (806) ┆ 評論 (2)
評論
shine212023-07-01 05:21:19回複悄悄話nice
 
可能成功的P2023-06-29 10:01:33回複悄悄話很棒的建議!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