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山隴西郡

寧靜純我心 感得事物人 寫樸實清新. 閑書閑話養閑心,閑筆閑寫記閑人;人生無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中國第一個不是李大釗馬克思是梁啟超麥喀士(zt)?

(2021-05-19 14:26:57) 下一個
中國第一個宣傳馬克思主義學說的人並不是李大釗而是梁啟超先生(zt) [編輯] [刪除] [引用] [置頂]

My notes: 電視劇"覺醒年代" (episodes 1-43) [李大釗、陳獨秀、胡適從相識、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傳奇故事為基本敘事線], 我的印象是中國第一個宣傳馬克思主義學說的人是李大釗.  ep 38 - 41 覺醒年代

今日忽讀此: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第一個宣傳馬克思主義學說的人並不是李大釗,而是梁啟超先生" (Reference below)。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Any thought? insight? evidence? 

• 推薦一個電視劇"覺醒年代" (episodes 1-43),編劇和演員都不錯。不過沒有帥哥美女。 xiaocao00 - ♀ 給 xiaocao00 發送悄悄話 xiaocao00 的個人群組 (0 bytes) (554 reads) 03/21/2021  13:34:28

 

四維八德漢人傳統美德。其中「四維」出於齊國管仲的《管子》一書,該書把禮、義、廉、恥稱為國之「四維」。孫中山民族主義第六講中特別倡導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為「八德」,當時稱為固有之道德。兩者合而為之「四維八德」。

Reference: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2%81%E5%90%AF%E8%B6%85 

評價[編輯]

梁啟超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人物”,對今天的中國依然有著巨大的影響。他以高尚的個人情操,淵博的學術,博愛的社會革命活動受到了國內外人士的高度評價。

梁啟超開創了中國學術的新時代。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第一個宣傳馬克思主義學說的人並不是李大釗,而是梁啟超先生。早在1902年10月,梁啟超在《新民叢報》第18號發表《進化論革命者頡德之學說》。文中說:“麥喀士(馬克思),日爾曼人社會主義之泰鬥也。”又說:“今之德國,有最占勢力之二大思想,一曰麥喀士之社會主義,二曰尼誌埃(尼采)之個人主義馬克思謂:今日社會之弊,在多數之弱者為少數之強者所壓優。”1916年8月,李大釗是在梁啟超創辦的《晨報》供職期間受他的影響才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提倡共產主義。 後來,他擁護袁世凱總統段祺瑞執政,但反對袁世凱稱帝和張勳複辟。歐戰結束後出國遊歐,回國後即退出政壇,專心著作和講學。梁啟超寫政論往往態度不嚴肅。他講究文章的氣勢,但過於鋪陳排比;他好縱論中外古今,但往往似是而非,給人以輕率、粗淺之感。他自己也承認有時是信口開河。寫文章尤其是政論最忌以勢嚇人,強詞奪理。梁啟超那個時候寫文章的人好賣弄“西學”,喜歡把數學化學物理政治相提並論,用自然科學的術語寫政論,常常鬧出許多笑話。做新聞工作既要知識廣博,又要避免膚淺,這不容易做到,但一定要努力學習做到。梁啟超創辦《時務報》開始確實很辛苦,他自己寫評論,又要修改別人來稿,全部編排工作和複枝工作都由他一個人承擔。後來才增加到七八個人,其中三位主要助手也是廣東人。”[29]

  • 1929年1月梁啟超病逝,章太炎撰送挽聯致哀。

上聯:進退上下,式躍在淵,以師長責言,匡複深心姑屈己;

下聯:恢詭譎怪,道通為一,逮梟雄僭製,共和再造賴斯人。

上聯對於逝者一生事業作出具體的評價。進退上下,指梁啟超在仕途中的沉浮曲折,前半生躋身政治和後半生講學著述。式躍在淵,式,語助詞。《詩·大雅·旱麓》:“鳶飛唳天,魚躍於淵。”謂梁啟超在政治舞台上猶如魚在深淵躍動一樣,進退自如,成就不凡。以師長責言,1916年張勳複辟時,梁啟超與其師康有為產生政見分歧。康與張勳輔佐溥儀複辟,梁則協助段祺瑞誓師討逆,康因此而將其逐出師門,並致書大加抨擊。匡複深心,匡複將傾之國家,使之恢複原樣。亦即為了達到恢複共和製度之目的,有時寧可委屈自己。他與康有為盡管政見分歧,可對老師的態度,卻始終尊敬如一。 下聯言逝者雖然政治態度多變,但在反對帝製複辟鬥爭中做出了重大貢獻。恢詭譎怪,道通為一,語出《莊子·齊物論》:“故為是舉莛與楹,厲與西施,恢詭譎怪,道通為一。”原謂許多極端相反的東西,如一根小草莖與一根柱子,一個醜女和一個美女,這大小美醜本來是非常矛盾的,但從道的觀點看來,又是統一的。此指梁啟超在近代一些曆史事件中,觀點與立場多變,但變的結果是變到“共和”這一方麵來了。逮,及至。梟雄僭(jiàn)製,凶狠專橫之人以不正當手段謀取政權,此指袁世凱稱帝和張勳複辟而言。這些亂世之梟雄,都曾上台表演一番。結句謂再造共和製度依賴此人。此語雖不無一定的道理,卻又明顯屬於溢美之詞。 此聯對於梁啟超一生的評價,總體把握分寸較好。重點在於反對袁世凱稱帝的鬥爭中,為再造共和建立奇功;又肯定他後來在反對張勳複辟的鬥爭中所達具匡複漢室的決心深義。

  • 楊杏佛的挽聯是“文開白話先河,自有勳勞垂學史;政似青苗一派,終憐憑藉誤英雄。”
  • 胡適對梁啟超崇敬之至,他曾講:“使無梁氏之筆,雖有百十孫(文)、黃(興),豈能成功如此之速耶!”。胡適的挽聯是“文字收功,神州革命;平生自許,中國新民。”;趨之,“中國新民,平生宏許;神州革命,文字奇功。

正是因為梁啟超在當時擁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在他逝世後,天津、上海都舉行了公祭,各界名流紛紛著文悼念。

  • 黃遵憲說:驚心動魄,一字千金,人人筆下所無,卻為人人意中所有,雖鐵石人亦應感動。從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無過於此者矣。
  • 陳少白也是承認的——“救國才是他的宗旨”。
  • 嚴複稱:“任公妙才,下筆不能自休,其自甲午以後,於報章文字,成績為多,一紙風行海內,觀聽為之一聳。”梁啟超評說自己的文章“平易暢達,時雜以俚語、韻語及外國語法,縱筆所至不檢束,學者競效之,號新文體;老輩則痛恨,詆為野狐。然其文條理明晰,筆鋒常帶情感,對於讀者,別有一種魔力焉。”
  • 蔡元培言:“保障共和,應與鬆坡(蔡鍔)同不朽!”
  • 蔡鍔稱:"鍔追隨先生有年,覺其德行之堅潔,學術之淵博,持義之穩健,愛國之真摯,環顧海內,實惟先生一人。"
  • 郭沫若言:平心而論,梁任公地位在當時確實不失為一個革命家的代表。他是生在中國的封建製度被資本主義衝破了的時候,他負戴著時代的使命,標榜自由思想而與封建的殘壘作戰。“在他那新興氣銳的言論之前,差不多所有的舊思想、舊風氣都好像狂風中的敗葉,完全失掉了它的精彩。”二十年前的青少年——換句話說,就是當時有產階級的子弟——無論是讚成或反對,可以說沒有一個沒有受過他的思想或文字的洗禮的。他是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有力的代言者,他的功績實不在章太炎輩之下。
  • 梁漱溟曾這麽表達自己對梁啟超學問的佩服,“任公的特異處,在感應敏速,而能發皇於外,傳達給人。他對於各種不同的思想學術極能吸收,最善發揮……有些時天真爛漫,不失其赤子之心。其可愛在此,其偉大在此。”
  • 郭湛波在《近三十年中國思想史》裏設立專章分析梁啟超的思想,認為其新民說的主旨是要建設新道德—公德,“公德之標準,在利群,要有國家思想、權利思想;人民要自由、自治;要有進取冒險的精神,中國數千年不進步之原因,在一切障礙未鏟除,所以要破壞。並且人民要有自尊心、合群的思想及毅力。”他並指出,梁啟超的這種思想,“實代表西洋資本社會的思想,與數千年宗法封建思想一大的洗刷。”
  • 蕭公權說:“綜其一生,悉於國恥世變中度過,蒿目憂心,不能自已。故自少壯以迄於病死,始終以救國新民之責自任。享年雖僅五十有七,而其生活則雲變波折,與清末民初之時局相響應。梁啟超以“善變”聞名於世。從戊戌年的變法開始,到庚子勤王,再到創辦《新民叢報》,宣傳“新民”思想,為開啟民智鼓與呼。辛亥革命後,他回國參與政治,兩次討伐複辟,再造共和。他繼承了晚清思想中儒家經世致用的傳統,並將這一傳統轉變成新的人格和社會理想,在不斷的“變”裏,其宗旨和目的始終不變,“其方法雖變,然其所以愛國者未嚐變也”。
  • 鄭振鐸說:“他如頑執不變,便早已落伍了,退化了,與一切的遺老遺少同科了;他如不變,則他對於中國的供獻與勞績也許要等於零了。他的最偉大處,最足以表示他的光明磊落的人格處便是他的‘善變’,他的‘屢變’。”
  • 常燕生論:“在整理國學方麵,梁(啟超)先生的功力、成績未必勝於王國維陳垣諸人,然而在社會所得的效益和影響方麵講,梁先生的成績卻遠非諸學者所可及。在一切未上軌道的國家裏,社會需要思想家更甚於學者。一千個王國維的出現,抵不住一個梁啟超的死亡的損失。”
  • 吳其昌說:文體的改革,是梁啟超最偉大的功績,雜以俚語的新文體(報章體),才使得國民閱讀的程度一日千裏。
  • 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我們還能看到周恩來抄寫的梁啟超的詩—--—“世界無窮願無盡,海天寥廓立多時”,可見梁啟超在當時的影響力。梁啟超學問淵博,貫通新舊中西。他的文章極其動人。
  • 魯迅在1925年發表《語絲》的《雜論管閑事·做學問·灰色等》上寫道:“京師圖書館”將要擴張,第一,館長就必須學貫中西,世界聞名的學者。據說,這自然隻有梁啟超先生了,但可惜西學不大貫,所以配上一個北大教授李四光先生做副館長,湊成一個中外兼通的完人。”

魯迅又在1927年9月25日致台靜農信中:“九月十七日來信收到了。。。諾貝爾賞金,梁啟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這錢,還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們得不到。你看我譯的那本《小約翰》,我那裏做得出來,然而這作者就沒有得到……倘因為黃色臉皮人,格外優待從寬,反足以長中國人的虛榮心,以為真可與別國大作家比肩了,結果將很壞。”(《小約翰》爲荷蘭作家Frederik van Eeden 所著的《De Kleine Johannes》。)

  • 譚嗣同說:不有生者,無以圖將來。不有死者,無以召後起。康梁就去圖將來了。

相關的影視劇[編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