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
2016 (1035)
2017 (752)
2018 (978)
2019 (385)
2020 (175)
2021 (235)
2022 (101)
2023 (983)
2024 (800)
2025 (13)
學術期刊主編授壓箱絕技,保你學術論文發到手軟 精選
已有 4202 次閱讀 2017-2-27 11:49 |個人分類:投稿經驗|係統分類:論文交流|關鍵詞:論文發表 期望值 style 價值 領域 推薦到群組
本文中,學術期刊的主編們將向你傳授獨門秘笈,如何組織論文架構,編輯附信,處理審稿人提出的棘手問題。
撰寫學術論文是一項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即使你已經克服最初的困難,形成了頗具價值的論點甚至已經取得了研究成果,你該如何整理成文並確保它能牢牢吸引審稿人呢?
鑒於各個領域主編們的期望值不同,論文發表沒有簡單固定的模式。但不論什麽學科,撰稿人都麵臨一些共同的挑戰,即如何應對審稿人反饋,建構正確的論文結構,不厭其煩地反複修改和投遞。為此,我們特意請教了不同領域期刊的主編大人來為我們一一解答。
寫作階段
1)闡述應根據邏輯順序,而非時間順序
寫作之前應花時間思考論文的內在邏輯。一旦開始寫作,闡述應根據邏輯順序展開,而不是做實驗的先後順序。
——Deborah Sweet,《幹細胞》編輯、《細胞》出版社出版總監
2)不要邊寫邊改
把電腦打開,創建一個新文檔,然後寫下你所有的大小標題,當靈感來了的時候可以從任意標題下開始寫作。如果你達到了每日碼字目標(我的是每天五百字),以要點形式記下新的思路,把它擱在一邊,第二天再從這些新思路上開始寫。
如果寫作過程中忽然想不起來怎麽表達(比如大象),不要擔心,就用“長鼻子的動物”來替代,繼續寫作。稍晚回過頭來再更正。不要邊寫邊改,不然會打亂思路。
——羅傑·沃森(Roger Watson),《高級護理》主編
3)不要把你的論點藏得像大海撈針一樣
如果公交車上有個人請你快速解釋一下論文,你能用日常用語解釋清楚嗎?論點應該在摘要裏和論文第一段,甚至是第一句話裏呈現。不要讓我們像大海撈針一樣地苦苦尋找論點。如果一直找到第七頁論點才出現,那我們肯定會非常惱火。另外,要確保你的論證貫穿文章始終,並且緊緊圍繞理論和實驗材料。
Fiona Macaulay,《拉丁美洲研究》編輯委員
4)請同事幫忙檢查文法
學術期刊編輯經常麵對的一個問題是行文不佳。可能作者的第一語言不是英語,也沒有多花時間仔細校對。但是如果詞句和語法使用不當的話,論文理解起來就比較困難。
布萊恩·路西(Brian Lucey),《國際金融分析評論》編輯
5)以評論的形式發表
特別對於事業起步階段的人來說,以評論的形式發表是一個好方法,可以練習學術刊物寫作,也可以免費獲得一本樣書。事實上,通過我們期刊發表的評論多於論文,所以我們也常常尋找好的評論員。
包括我們在內的一些期刊會發表針對本期刊論文的評論。因為會激發熱烈的討論,編輯也樂於把已發表論文的評論刊登出來。
Yujin Nagasawa,《歐洲宗教哲學學報》合編、書評主編,《哲學指南》宗教哲學編輯
6)別忘了國際讀者
我們有時會遇到一些美國作者,以為每個人都對美國係統了如指掌——英國作者也發生過類似狀況。因為我們是國際期刊,論文也需要置於國際語境下。
Hugh McLanghlin,《社交網絡教育》(國際期刊)主編
7)不要試圖把你博士論文壓縮成一個六千字的論文
有時人們想把所有東西一次說完,導致論點分散。我們遇到一些作者試圖把他們博士期刊做的所有東西用六千字說清楚,但其實完全行不通。有經驗的作者往往以一個項目中的某一方麵為抓手,把項目內容分兩到三篇論文闡述。
Hugh McLanghlin,《社交網絡教育》(國際期刊)主編
提交論文
8)選取合適的期刊:一個編委也不認識可不是好兆頭哦
核對並確保你的文章與所投期刊領域一致,但令人驚訝的是,有很多投過來的文章很明顯不合適。如果編委你一個也不認識的話可能不是個好兆頭。在理想狀態下,你應該把近幾期的文章瀏覽一遍,以確保你的文章和期刊已發表的文章所涉及的主題、質量和影響力相似。
Ian Russell,牛津大學出版社科學編輯主任
9)要嚴格遵守論文投遞要求
很多情況下,作者往往忽略論文要求,造成的結果就是,本來隻需要作者花十分鍾就能弄好的事情會浪費作者和編輯雙方的大量時間,延長了這一流程,浪費了不必要的時間。
Tangali Sudarshan,《表麵工程》編輯
10)不要在附信中重複摘要內容
附信應反映出你的研究亮點和重點,以判定論文是否適合在本期刊發表。在附信中,不必重複摘要的內容或者把論文從頭到尾複述一遍——我們自己會審閱論文具體內容。附信的作用是呈現論文的整體思路和其它你希望傳達的信息。
Deborah Sweet, 《幹細胞》編輯、《細胞》出版社出版總監
11)被拒的常見原因是內容貧乏
弄清你的研究在所屬學術領域內的位置及填補了哪些知識空白。同行評審後被拒的文章往往都是由於內容的貧乏,或者關於研究重要性闡述不明。
Jane Winters,英國曆史研究所期刊《曆史研究》執行編輯、《數字人文前沿:數字曆史》副主編
12)不要誇大你的研究方法
人種誌似乎是時下最流行的研究方法,很多提交上來的論文都自稱以人種誌為基礎。然而,仔細審閱就會發現這些論文中標準的訪談資料少之又少。咖啡館裏的三言兩語可不能稱作人種誌方法。數據收集的性質和範圍應該在一開始就界定清楚。理論應用也是如此。如果一個理論視角有利於你的研究,那麽它應該貫穿在論證和行文的始終。
Fiona Macaulay,《拉丁美洲研究》編輯委員
處理評審意見
13)保持淡定,直接回複審稿人意見
當你再次提交已修改的論文時,應附上評審人意見的詳細總結,說明你做出的相應修改。堅持事實,不要情緒激動。也不要收到評審意見後馬上回複,應好好閱讀思考幾天,與其他人討論,然後再回複。
Helen Ball,《人類哺乳》編委
14)修改、再次提交:萬裏長征最後一步堅持別放棄
你要是知道有多少作者在收到“修改再提交”的信件後從未照辦,你一定會大吃一驚。但是其實這是值得花功夫做的,一些作者應要求針對主要問題堅持不懈地修改,最終論文得以發表;而其他人即使需要修改的問題不大,也不願意再提交一次。如果已跨越了寫作、編輯審稿、收到了評審人意見這些過程,就中途放棄了,看起來真的很不明智。
Fiona Macaulay,《拉丁美洲研究》編輯委員
15)如有充分理由,可以挑戰評審人
如果你有充分的理由,你可以拒絕評審人的修改建議,或者禮貌地指出評審人的可能錯誤。編輯會接受合理的解釋,特別是當你很明顯已經考慮了所有評審意見,並接受了部分。
Helen Ball,《人類哺乳》編委
16)考慮你對見刊時間的要求
如果一些期刊排名比較靠前,那你被拒的風險也會較大。你要考慮是否你的論文需要盡快見刊,有些期刊的出版過程比較長。一些期刊,比如我們也會提前發布,這樣論文一接收就會掛到期刊網站上。如果你在準備工作麵試需要展示你的成果,這個問題就比較重要了。
Hugh McLanghlin,《社交網絡教育》(國際期刊)主編
17)記住:發表出來的論文都是最終成品
在頂級期刊上發表論文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項挑戰,但是對別人來說似乎簡單得多。當你讀一篇發表出來的論文時,你看到的隻是終稿,而那些初稿、修改、再提交、中間的數次修改版本都是你看不到的努力。
Philip Powell,《信息係統期刊》總編輯
原文鏈接:
How to get published in an academicjournal: top tips from editors
了解更多信息,請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