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山隴西郡

寧靜純我心 感得事物人 寫樸實清新. 閑書閑話養閑心,閑筆閑寫記閑人;人生無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惡莫惡於除根計,痛莫痛於不敢啼

(2015-08-03 16:30:49) 下一個

智效民:熊慶來的輝煌人生與悲慘結局

選擇字號:   本文共閱讀 4465 次 更新時間:2015-07-27 23:38:34

進入專題: 熊慶來

智效民 (進入專欄)
 

  
 

   熊慶來是中國數學界的泰鬥級人物,他一生做了兩件大事:一是研究數學,二是教書育人。在數學方麵,他的函數論研究成果被譽為“熊氏無窮極”(即“熊氏定理”),並載入世界數學史冊;在育人方麵,他培養了華羅庚、嚴濟慈、趙忠堯、陳省身、許寶祿、莊圻泰、錢三強、楊樂、張廣厚等一大批優秀數學家,使中國數學的研究達到國際水平。1949年以後他客居海外,是周恩來把他請了回來。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大數學家,卻在文革中慘遭迫害,撒手人寰。更不可理喻的是,在他去世之後,人們都不能對他表示哀悼,為此華羅庚寫下“惡莫惡於除根計,痛莫痛於不敢啼”的詩句。

   眾所周知,民主與科學是五四運動的兩大主題,因此回顧一下熊慶來的輝煌人生和悲慘結局,既是對五四運動的紀念,也可以看出現代科學在中國的命運。

   一、故鄉:往事追思記從頭

   熊慶來字迪之,1893年10月23日出生於雲南彌勒縣朋普鎮息宰村。據史料記載,唐朝的時候這裏屬南詔國管轄,因當地少數民族的首領名叫彌勒,故稱其部落為彌勒部。到了元代這裏改為彌勒州,清代又改為彌勒縣並一直相沿至今。由此可見,彌勒這個地名與佛教無關。

   關於的“息宰村”的來曆,則有一個無法考證的傳說。據說熊慶來小的時候,曾經聽擺渡老人講過一個故事。老人說:因為這裏是漢人和少數民族混居的地方,所以經常會為一些糾紛發生慘烈的械鬥。在一次大規模衝突之後,血的教訓終於讓大家幡然悔悟。為了弭兵息戰,人們把自己的村莊命名為息宰村。

   其實熊慶來一家本來是江西撫州府金溪縣熊家寨人,其祖上因為隨清軍來雲南鎮守邊疆,便在這裏安家落戶。熊慶來的曾祖父是個販鹽的商人,他白手起家,誠實守信,往來於竹園、開遠一帶。盡管如此,到了熊慶來的祖父熊鳳翔那一代,他們家仍然沒有脫貧致富。據說熊鳳翔結婚時,因為沒錢雇請花轎,他隻好和朋友用一把舊竹椅把新娘抬了回來。

   熊慶來的祖母進門後,發誓要讓熊家振興起來,為此她省吃儉用讓兒子讀書識字。熊慶來的父親熊國棟長大後,曾經擔任過雲南巧家縣儒學訓導,後來又在趙州府(今屬大理市)擔任學官,這為熊慶來的早期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幼年時代的熊慶來好奇心非常強烈。有一天他把筷子插在盛水的碗裏,看到筷子好像斷了,便問父親是怎麽回事。由此可見,他是個喜歡觀察、肯動腦筋的孩子。

   熊慶來7歲那年來進入私塾,開始接受啟蒙教育。“六七年的‘子曰詩雲’,練就了熊慶來的古體詩功底,同時也為他建構了做人的基本間架”(《熊慶來紀念集》第165頁,轉引自《熊慶來與雲南大學》第213頁,雲南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1版)。為了培養兒子,熊國棟請了兩位先生,除了讀傳統典籍之外,還教法語、數學和自然科學的基礎知識。雲南地處西南邊陲,與東南亞法國殖民地接壤,所以自開埠以來具有“得風氣之先”的優勢,這對於熊慶來的成長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進入20世紀以後,清政府開始推行以“廢科舉、辦學校、改官製、整吏治”為主要內容的新政。在新政的影響下,雲南先後成立了方言學堂、高等學堂、東文學堂、法政學堂、工礦學堂、農業學堂、商業學堂、速成鐵道學堂、師範學堂、講武學堂以及一大批中小學堂。1907年,14歲的熊慶來隨父親來到昆明,考入雲南方言學堂的預科。方言學堂是清朝末年對外國語文學堂的通稱,其課程除了國文、數學、格致(自然科學的統稱)之外,外語占的份量很重。後來雲南方言學堂改名為高等學堂,熊慶來繼續留在這所學校。在此期間,要求民主憲政和獨立自由的呼聲日益高漲,熊慶來因參加學生組織的示威活動,還受到學校的記過處分。

   二、妻子:鬆菊今最好,何處隱嬋娟

   1909年,16歲的熊慶來遵照父母之命,與家鄉一位教師的女兒薑菊緣結為夫婦。薑小姐與熊慶來同齡,她的生日是九月初九,故取名菊緣。因為是父母包辦,所以他們既不了解,更談不上感情交流。根據當地的風俗習慣,新娘在入洞房時要向新郎叩頭,這叫“挑水頭”,意思是向天天都要挑水的新郎表示感謝。叩頭之後,新郎還要跨過新娘的頭頂,意思是老婆就要任我打來任我騎。出人意料的是,當薑菊緣向熊慶來磕了“挑水頭”之後,熊並沒有按規矩行事,而是向她深深地作了個揖。這讓薑菊緣十分感動,也贏得現場嘉賓的交口稱讚。

   1911年,熊慶來於考入雲南省外文專修班學習法語,兩年後他以第三名的優異成績考取赴比利時留學的公費生資格。這時,他的第一個兒子熊秉信剛剛出生,真可謂雙喜臨門。但是當他回到家鄉把自己即將出國的消息告訴家人的時候,卻遭到父輩的堅決反對。反對的原因大致有三個:一是怕他出去以後不再回來,二是怕他萬一生了病無依無靠,三是怕他數典忘祖變成洋奴。就在這時,祖母對他的支持起了關鍵作用。

   如前所述,熊慶來的祖母是一個極其賢惠而又有遠見卓識的鄉村女子。據熊慶來的孫女熊有德講,當年熊慶來去昆明讀書的時候,曾因父親反對而斷了學費,是老祖母拿出自己的私房錢,才幫助他完成了學業。

   另外,薑菊緣也非常支持丈夫的選擇。當年熊國棟讓兒子早早結婚,本來是想通過婚姻栓住他的心。沒想到結婚後沒過幾天,熊慶來就匆匆返回學校。當老祖母向薑菊緣追問原因的時候,她的回答是“學業要緊”。

   熊慶來出國以後,他的父親討了個小老婆。據說這個女人為人刻薄,很難侍候,因此薑菊緣頗受欺辱。直到熊慶來留學歸來擔任東南大學教授以後,她才離開這個大家庭。後來熊慶來又多次出國,薑菊緣帶著孩子吃了不少苦,但她總是默默忍受。薑菊緣雖然沒有文化,卻是個深明大義的女人。大約在1980年前後,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熊慶來的人生態度是不要做官,要做學問。”當對方說“大學校長也是官”時,她立刻糾正道:“不,大學校長不是官,是教師,是培養人才的人。”記者的話表達了一種錯誤的觀念,薑女士的話則道出了大學的精神所在。

   三、留學:驅車致遠有康莊

   熊慶來出國留學與辛亥革命以及蔡鍔治滇有關。1911年10月底,時任雲南新軍協統的蔡鍔為了響應武昌起義,成立了雲南省軍政府並自任都督。上任以後,他通過革除弊政、更新人事、整頓財政、裁減軍隊、興辦教育、開發實業等措施,使雲南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與此同時,他也深感人才缺乏,便決定通過考試選拔青年學生出國留學。1913年,雲南省向海外派遣公費留學生13人,熊慶來就是其中一個。這些人出國以後,分別學習礦業、數學、物理、化學、電工等專業,熊慶來選擇了去比利學習采礦。之所以有此選擇,顯然與當時的實業救國思潮以及雲南豐富的礦產資源有關。

   沒有想到的是,就在他到達比利時的第二年,比利時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突然爆發被德國占領,於是他隻好離開那裏,繞道荷蘭、英國去了法國。這時法國的礦業學校也因為戰爭而關閉,所以他隻好改學數學和物理學專業。

   熊慶來到達法國時,正值居裏夫人剛剛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十年前,居裏夫婦曾與他人共同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因此居裏夫人與近代微生物學的奠基人巴斯勒就成了熊慶來最欽佩的兩位科學家。

   由於時局動蕩,熊慶來在法國往往不能按時收到國內匯款,這使他經常陷入了生活的窘境。在此期間,他又因為營養不良患上了肺結核病,所以有一種雪上加霜的感覺。

   法國是近代啟蒙運動的發祥地,這場運動所強調和倡導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自由平等、民主憲政等思想,對中國的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產生了巨大影響。遺憾的是,熊慶來在留學期間好像對這一運動沒有什麽反應。究其原因,恐怕與他的個性以及所學的專業有關。這一點,從他的家信中可以看出。他在信中對父親說:“戲院、酒店、舞廳,男不喜入。諺語道,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男以努力讀書為要。”(http://www.mile.hh.gov.cn/info/1005/5179.htm)

   經過7年苦讀,熊慶來終於在1920年從馬賽大學畢業,獲得理科碩士學位。

   四、回國:渡盡重洋渡甸溪

   1921年年初,熊慶來踏上了回國的旅程。經過長時間海上顛簸,當他抵達越南海防港上岸的時候,正好是春節來臨。越南因為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也把春節當作辭舊迎新的傳統節日。每逢春節到來,家家都要貼春聯、放爆竹、祭祖先、吃年糕。熊慶來在越南看到這種熱鬧的場麵,想起了兒時在家過年的情景。於是他百感交集,賦詩一首:

   爆竹聲中驚歲除,國門欲入還三宿。

   家中今夕歡樂事,高地圍餐燃高燭。

   隨後,他抵達河內住進一家旅館。當時他聽一位法國人說雲南發生政變,唐繼堯在春節那天通電辭職被迫流亡香港,雲南政局被駐川滇軍第一軍軍長顧品珍所控製。據說顧品珍發動政變的原因是唐繼堯窮兵黷武,搜刮民財,大興土木,窮奢極欲,致使雲南“盜匪充斥,農工輟業,米珠薪桂,十室九空”。為此熊慶來在詩中感歎道:

   行至國門傳政變,唐家威福告途窮。

   滇南今後誰為主,勞苦功高說顧公。

   這一年的春節是公曆2月8日。春節過後,熊慶來經過長途跋涉,終於抵達家鄉附近的一條小河——甸溪。過河的時候,他在渡船上遇到一位留著長胡須的族兄。當對方與他打招呼時,他很自然地用家鄉話作了回應。這時他才意識到,自從出國之後,他就很少使用家鄉話了,於是他又吟詩一首:

   渡盡重洋渡甸溪,歸心煎迫如調譏。

   髯翁向我驚呼弟,勉作鄉音歎久離。

   過河以後,二人徒步向村子走去。這時,鄉親們聽說他從海外歸來,紛紛出來歡迎。在歡迎的人群中,就有他的兒子秉信。秉信是熊慶來出國以後5個月出生的,因此父子從來沒有見過麵。這時的秉信,已經是8歲的大孩子了。對於這種情景,熊慶來也有詩為證:

   人群迎我集村邊,喜溯歡聲趨向前。

   兩弟身高不複識,親兒初見緊相牽。

   回家之後,熊慶來首先祭拜了去世的祖母。祖母去世的消息是他在馬賽港登船時得到的,所以他在詩中寫道:

   離歐忽接惡消息,跨海涉洋心悲戚。

   歸回不聞馨頦聲,留瞻遺像神奕奕。

   傷感之餘,他決心勵誌向學,以報答祖母的關愛。

   熊慶來出國後,他的父親娶了小老婆。他還覺得這是一種陋俗,但又不好直說,所以他在《見父》一詩中委婉地表達自己的不滿:

   過庭舉目見嚴君,歡喜聲中露隱情。

   恨事終當能補救,家風總要從今新。

   熊慶來回國之前,時任雲南都督的唐繼堯正在籌辦私立東陸大學(唐的別號是“東大陸主人”),以改變雲南沒有大學的狀況,為此他請熊慶來前來執教。熊慶來回國後,恰逢顧品珍發動政變,唐繼堯流亡香港,所以熊慶來隻好去了雲南甲種工業學校教書。出人意料的是沒過多久,熊慶來又收到東南大學校長郭秉文的聘書,於是他當機立斷,帶著老婆孩子離開昆明去了南京。

   五、執教:縱步擇幽多潔徑

   東南大學的前身是三江師範學堂,由兩江總督張之洞於1903年創辦。後來為了與“兩江”相匹配,遂改名為兩江優級師範。辛亥革命以後,該校又改名南京高等師範。1915年,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留學歸來的郭秉文先後擔任該校教務主任和校長,以民主理念辦學、科學精神治校,使這所學校迅速成為教育界一大重鎮。1921年,郭秉文將南京高等師範改名為東南大學,並提出“通才與專才平衡、人文與科學平衡、師資與設備平衡、國內與國際平衡”的辦學方針。為此,他先後聘請任鴻雋、葉企孫、胡剛複、竺可楨、熊慶來、秉誌、茅以升、胡先驌、梅光迪、吳宓、楊杏佛、陶行知、陳鶴琴等知名學者前來任教。由於該校理工科師資力量強大,所以獲得了“北大以文史哲著稱,東大以科學名世”的良好口碑。

   熊慶來接到郭秉文的聘書以後,覺得有“三個意外”:一是他遠在雲南,居然會被東南大學聘用;二是他原以為應該從講師做起,沒想到卻被聘為教授;三是他還被委以重任,擔任了該校算(數)學係主任。

   為什麽東南大學會聘請熊慶來到東南大學執教呢?這與該校數學教授何魯有關。何魯也是從法國歸來的留學生。當時他要去上海另謀高就,便向郭秉文推薦了熊慶來。據著名物理學家嚴濟慈說,1918年他考入南京高等師範時,該校隻有史地地學部和數理化學部,除此之外,還有商科和工科兩個專科。入學後他選擇了商科和工科,後來因興趣不合,才轉入數理化學科。

   嚴濟慈還說:轉到數理化學科以後,正好何魯是他的老師。何講課時許多人聽不懂,於是大家紛紛罷課以示抗議。在這種情況下,他就成了何先生唯一的學生。熊慶來到達後,對嚴濟慈也很欣賞,每次交來作業,熊先生都要寫一個大大的“善”字。所以他覺得在東南大學讀書時,這兩位先生對他的影響很大。

   2010年11月,嚴濟慈的兒媳婦呂錫恩在接受《科學時報》采訪時曾經表示,她的父親嚴濟慈之所以能夠取得一些成就,與他在大學時遇到的三位恩師——何魯、熊慶來、胡剛複密不可分。她說:“1923年父親東南大學畢業,何魯先生毫不遲疑地推薦父親去法國留學,並答應資助父親在法國留學的費用。……後來何先生家出了一點問題,一時無法給父親寄錢,父親萬分焦急,徹夜難眠。熊先生得知後,竟將自己的皮袍賣掉,給父親寄去了錢。”

   關於賣皮袍資助學生的事,還有好幾個版本,其中一個版本說,薑菊緣怕賣了皮袍之後影響熊先生過冬,便向鄰居借100塊大洋寄了過去。還有的版本說,他們資助的是另外一個學生。

   到了東南大學以後,熊慶來發現國內在數學領域還沒有成熟的講義和教材,便先後編寫了《平麵三角》、《球麵三角》、《方程式論》、《解析函數》、《微分幾何》、《微分方程》、《動學》、《力學》和《偏微分方程》等十多種講義, 其中一部分講義至今還是我國理工科大學的通用教材。

   當時熊慶來才30歲上下,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但是在超負荷的教學、寫作過程中,他還是因為勞累過度而患了肋膜炎。無奈之下他隻好住院治療。他之所以變賣皮袍資助嚴濟慈,大概與這次生病有關。

   六、學生:處處庭園花滿窗

   1926年,熊慶來離開東南大學來到清華學校任教。當時北伐戰爭已經開始,長江中下遊一帶戰火紛飛、人心惶惶,所以熊慶來離開南京也在情理之中。清華本來是利用庚子賠款成立的一所留美預備學校,後來為了實現教育獨立的願景,該校於1925年成立大學部,目的是把這所學校逐漸改變成一所正規的大學,從而取代留美教育。

   台灣學者蘇雲峰在《從清華學堂到清華大學》(三聯書店2004年出版)一書中說,熊慶來到清華是該校理學院院長葉企孫推薦的;與此同時,蘇雲峰把熊慶來列為“在非清華出身的教授名單中,我們亦可以看到日後閃耀的明星”之一。該書還說,熊慶來到了清華以後,首先是創辦了清華算學係,開設了微積分、微分方程、分析函數等高難度的課程。隨後,他又代理理學院院長,並講授近世幾何初步和微積分等課程(參見該書第146-147頁)。在此期間,熊慶來編寫了五六種講義和教材。其中《高等算學分析》因使用效果較好,被商務印書館於1933年正式出版,並列入第一批《大學叢書》。

   中國近現代數學教育是從清末民初的留學熱潮中開始的。當時較早出國學習數學的有留日學生馮祖荀(1903年),留美學生鄭之蕃(1908年)、胡明複(1910年)、薑立夫(1911年),留法學生何魯(1912年)、熊慶來(1913年),留日學生陳建功(1913年)等人。這些人學成回國後都進入高等院校,成為中國現代數學教育的骨幹力量。上世紀20年代,南開大學、東南大學、清華大學、武漢大學、齊魯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先後創建了數學係,到1930年前後,全國各地已有30所大學設立了數學係或數理係。

   為了培養研究型人才,熊慶來於1930年在清華大學創辦了數學研究部,並開始招收數學專業的研究生,於是陳省身、吳大任成為國內最早的數學研究生。在熊慶來的影響下,先後出國學習數學的有江澤涵(1927)、陳省身(1934)、華羅庚(1936)、許寶騄(1936)等人,他們學成回國後都成為數學界的後起之秀。據陳省身回憶,當年他考取清華研究生以後並沒有馬上開始學習專業課程,而是為熊慶來當了一年助教。在此期間他與熊先生朝夕相處,對其人格魅力極其欽佩,所以他在一篇文章中說:“迪(之)師為人平易,是一個十分慈祥的人,同他接觸如坐春風。他在清華那一段時期,不動聲色,使清華數學係成為中國數學史上光榮的一章。”(《熊慶來與雲南大學》,第193頁)

   熊慶來認為,大學的重要,不在其存在與否,而在其學術的生命與精神,所以他特別重視開展學術活動。在東南大學的時候,他一方麵購置大量圖書期刊與名家專集,一方麵大力倡導學術交流。在清華大學期間,他還聘請法國數學大師哈達馬和美國數學家維納(控製論發明人)到清華開課講學。當時清華工學院的李鬱榮教授在寫給維納的信中說:“清華以工學院擁有的設備和裝置而自豪。數學係的圖書館與MIT的一樣完善……”(蘇雲峰:《抗戰前的清華大學》第112頁,中央研究院民國八十九年初版)。

   除此之外,熊慶來在清華大學最得意的一件事就是發現了數學天才華羅庚。大約是1931年年初放寒假以後,熊慶來在圖書館看到《科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數學論文,標題為《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作者是名不見經傳的華羅庚。

   蘇家駒是一位中學物理教師,1929年他在上海一份雜誌上發表《代數式的五次方程之解法》,華羅庚發現其中有計算錯誤,便寫了這篇文章刊登在同一家雜誌上。熊先生讀了華文以後,覺得這篇文章層次清晰、論證周密、語言簡練,不禁拍案叫絕。隨後他到處打聽華羅庚是哪個大學的教授,沒想到有人告訴他華是南方某中學的一名庶務員。於是在他和葉企孫的推薦下,清華大學破格錄用了華羅庚。

   1932年,熊慶來赴瑞士蘇黎世參加國際數學家大會。會後,他利用清華五年一次的例假,又請假一年,在巴黎從事研究工作。這次出國他選擇了函數論作為專攻方向。1934年,他的論文《關於無窮級整函數與亞純函數》發表,並以此獲得法國國家博士學位。這一研究成果被數學界稱為“熊氏無窮級”,並載入國際數學研究的史冊。

   熊慶來1935年回國後,中國數學會成立大會在上海召開,他與30多名代表出席了這次盛會。1936年,熊慶來與另外幾位數學界同仁共同創辦了《中國數學會學報》和《數學雜誌》,這一切都標誌著中國現代數學研究已經頗具規模,進入了全麵發展的曆史階段。

   七、辦學:滇南學府,高聳雲邊

   正當熊慶來的數學生涯進入佳境的時候,華北地區卻在日軍的逼迫下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急之中。就在這時,熊慶來收到雲南省政府主席龍雲的邀請,請他出任雲南大學校長一職。

   龍雲原名登雲(彝族),雲南昭通人。他早年參加過反清鬥爭,1914年從雲南講武堂畢業後因受唐繼堯賞識,從下級軍官被提拔為侍衛隊長,隨後又擔任團長、軍長和昆明鎮守使等職。1927年,他在國民革命的影響下與胡若愚策動政變迫使唐繼堯下台。第二年,他在爭奪雲南統治權的鬥爭中戰勝胡若愚,被蔣介石任命為雲南省主席兼國民革命軍第13路軍總指揮。到了1937年,雲南在龍雲的經營下已經成為政局穩定、經濟良好、實力強大的地區。但是就在這時,雲南大學爆發學潮,將校長何瑤趕出學校。雲南大學的前身是私立東陸大學,何瑤上任後將該校從私立改為省立,初步解決了辦學經費問題。但是長期以來,該校教師的工資水平僅僅是國立大學的三分之一,再加上其他因素,他還是成為學潮攻擊的主要對象。

   無奈之下,龍雲隻好換人。在張邦翰、繆雲台、龔自知、方國喻和顧映秋(龍雲夫人)等人的推薦下,龍決定請熊慶來回來擔任校長。

   熊慶來收到龍雲的邀請電之後,曾向清華提出辭職但未被批準,於是他隻好請假返滇。1937年6月,也就是“七七”事變的前夕,熊慶來乘火車經天津來到南京,順便與國民政府有關人員商討雲南大學的辦學經費等問題。隨後,他經過上海、香港、海防、河口等地抵達昆明。

   見到龍雲之後,熊慶來提出五項要求:第一,將雲南大學改為國立;第二,將教師工資提高到國立大學的水平;第三,省政府不得幹預學校事務;第四,校長有招聘和解聘教職員的權力;第五,學生入學需經考試錄取,不得憑條子介紹。

   對於這些教育獨立的基本條件,被稱為“雲南王”和“大軍閥”的龍雲不僅全部答應下來,而且馬上照辦。隨後,龍雲還曾親自到南京去找蔣介石,要求將雲南大學從省立改為國立,並得到批準。

   為了動員社會各界捐資助學並做出表率,龍雲每年都要向雲南大學捐贈數萬甚至數十萬元。此外,龍夫人顧映秋還用自己的私房錢為雲南大學蓋了一幢女生宿舍。該宿舍由梁思成、林徽因夫婦設計,取名“映秋院”。

   1937年9月16日,熊慶來親自主持了上任後的第一個開學典禮。他在講話中提出了雲南大學應該努力的方向:“一、教授方麵,請有學問湛深、經驗宏富者數人以為領導,俾學生得善誘之譽;二、設備力求充實,……以成良好學人,為他日學術上之棟梁;三、教授之著作及研究結果設法發表,以增加學校精神。”(《熊慶來與雲南大學》第49-50頁)

   上任之後,熊慶來還提出了自己的辦學宗旨:一是慎選師資,以提高學校地位;二是嚴格考試,以提高學生素質;三是整飭校紀;四是充實設備;五是培養研究風氣。

   抗日戰爭開始後,熊慶來以厚德載物、會澤百家的精神,先後聘請一大批著名學者專家前來任教。其中在文史學者中有顧頡剛、張奚若、潘光旦、馮友蘭、羅隆基、呂叔湘、湯用彤、劉文典、胡小石、薑亮夫、錢穆、吳文藻、林同濟、費孝通、施蟄存、白壽彝、尚鉞、楚圖南、徐嘉瑞、華崗、吳晗、金瓊英(女)等人,在自然科學家中有陳省身、華羅庚、莊圻泰、嚴濟慈、王士魁、趙忠堯、曾昭倫、趙雁來、陳植、秦仁昌等人。其中張奚若、潘光旦、馮友蘭等人雖然是西南聯大或其他大學的教授,但也都被熊慶請來兼課。

   抗日戰爭勝利後,隨著眾多學者的離開和內戰的重新開啟,雲南大學陷入前途未卜的境地。

   八、流亡:桃園究竟是他鄉

   1949年年初,熊慶來奉國民政府教育部派遣,赴巴黎出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四屆大會。到了巴黎以後,他因患腦溢血住院治療。當時雲南大學因為政權易手已經不承認他這個校長了,這使他的生活陷入困頓。

   1954年,年過花甲的熊慶來到達風光旖旎的萃裏希湖附近養病。為此,他在詩中表達了自己的見聞和心情:

   此來萃裏是三遊,往事追思記從頭。

   濟濟衣冠憶昔盛,搖搖杖履歎今憂。

   湖山景色好消遣,葭莩情深為連流。

   沉病未許賦歸去,豈把杭州作汴州。

   置身疑在烏托邦,處處庭園花滿窗。

   縱步擇幽多潔徑,驅車致遠有康莊。

   湖山坐對思今昔,葭蒲征還道短長。

   欲解愁懷終不得,桃源究竟是他鄉。

   在這前後,陳立夫曾經親自登門造訪,懇請他去台灣任職。與此同時,大陸新政權也向他拋出了橄欖枝。據熊慶來的孫女熊有德說:“1954年,華羅庚率領中國代表團去瑞士參加世界數學大會,同時帶了一封周總理的信給爺爺。據中國著名醫學專家範秉哲先生回憶,當時爺爺給他看了這封信。在信中,周總理談到中國政府對高級知識分子的政策,歡迎他們回國參加建設,並給予高薪待遇,使他們有條件發揮自己的才能。周總理也請爺爺和他的朋友們回國看看,去留由他們自己決定,來去自由。範秉哲先生和爺爺商量後約好1956年回國,後來爺爺因病重未能如願成行,範秉哲先生隻好和夫人先行。”(本文所引熊有德原話,均參見浙江文藝出版社2009年4月出版《我和爺爺熊慶來》的有關章節,)

   熊有德還說:“1957年,爺爺終於可以動身回國了。我國駐瑞士大使館根據周總理的指示,給爺爺一筆安家費,以便爺爺購置他所需要的物品。但爺爺分文未動,全部還給國家,自己隻帶了兩個簡簡單單的箱子踏上回國的路程。他出國時,曾經帶了一筆為雲南大學購書的錢,雖然他已將書寄回雲南大學,但是還有一些餘款。就算在病重期間,他也不曾動用,還給了雲南大學。他說:‘這是國家的錢,我們千萬不能動。’他就是這樣,廉潔奉公,保持一生清白。”

   這裏講的範秉哲,在熊慶來擔任雲南大學校長期間,他是該校醫學院院長。1949年他前往法國講學,與熊慶來關係非常密切。

   需要注意的是,熊慶來赴法國開會時,並沒有帶妻子同行。這一年年底雲南“和平解放”,熊夫人在土改中被打成地主押回老家監督勞動。1953年華羅庚去雲南出差,到昆明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尋找他的師母。當時薑菊緣剛從老家回來,住在一條偏僻的小巷裏,所以華羅庚經過很大周折才把她找到。後來華羅庚對熊有德說:“當時我心裏有說不出來的感覺,難道當年譽滿天下的熊慶來的夫人會住在那麽偏僻的小巷裏?”讓人感到蹊蹺的是,當華羅庚與接待他的人找到這條小巷時,發現後麵有幾個黑影一直跟著他們。他懷疑是遇上土匪,後來才知道那是雲南省政府派來的保衛人員。

   九、回國:跨海涉洋心悲戚

   熊慶來是1957年6月返回北京的,回國後他被安排在中國科學院數學所工作,這時反右運動已經進入“收官”階段。

   需要說明的是,就在熊慶來回國前夕,曾昭掄、華羅庚、錢偉長、童第周、千家駒等人為響應毛澤東幫助中共整風的號召,在民盟中央的一次小組會上提出了保護科學家、爭取科研自由的意見。但是到了7月6日,《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氣勢洶洶地指責他們是要向黨奪取對科學工作的領導權。

   突如其來的風向轉變讓科學家陷入人人自危的境地。據說中國科學院黨組書記張勁夫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經過一番運作,終於在科學院沒有劃一個右派。相比之下,隸屬於教育係統的曾昭倫和錢偉長卻因此被打成右派。

   反右運動後期,還有一個“拔白旗、插紅旗”運動。在這個運動中,華羅庚被當作白旗麵臨被拔掉的危險。在這種情況下,熊慶來的處境可想而知。1958年中秋之夜,熊慶來與妻子在家中獨自過節,想到不能與兒孫歡聚一堂,不禁黯然神傷。於是他吟《中秋月》一首:

   風雨度中秋,一家隻二老。

   思念遠離兒,那堪回腸絞……

   1959年,熊慶來被選為全國政協委員,1964年又成為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在此期間,他經常到外地視察,並用“前景無限好,處處見光明”的詩句來表達他對感受。

   1962年,年屆古稀的熊慶來招了兩個研究生,他們是來自北京大學數學力學係的楊樂和張廣厚。當時楊樂正與黃萬裏的女兒黃且園談戀愛,黃且園的弟弟黃魯淳當時正讀高中,也是個數學愛好者,他問這位未來的姐夫:“熊先生那麽大年紀了,他收你們當研究生是不是作個樣子呀?”楊樂回答說:“初次見到熊先生時,他就說他是老馬識途,願意給我們領路。隨後,他還從書架上取下一本俄文版的小冊子,這本數學書對我們的研究有很大幫助。”

   不幸的是,1966年文革開始以後,熊慶來被打成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遭到批鬥。據熊有德說:“爺爺的一個學生是‘造反派’小分隊隊長。奶奶陪爺爺去參加批鬥會,會場上的標語是批判‘華熊黑線’。當人們喊‘揪出反動權威華羅庚’時,華羅庚先生站了起來。開始時爺爺坐著聽人們鬥華羅庚,後來他們高喊著‘把熊慶來揪上來’,爺爺就自己顫顫抖抖地上去,站不穩,有好心人給他搬了一把椅子,他沒坐。華先生就過來扶著他,但他自己也站不穩,還是奶奶上去扶著爺爺。忽然,一個‘造反派’上來摘掉了爺爺胸前的毛主席像章。爺爺看著周圍似熟悉又不熟悉的臉,感到一陣隱痛,難道當年他不顧一切回到祖國就是為了這個?奶奶給我講了這個經過,她也沒有講是誰這樣恩將仇報,隻不過告訴我:‘所有人都喊打倒你爺爺,隻有楊樂躲在後麵一聲不吭,還是楊樂有良心。’”

   另外據熊有德說:當時她爺爺聽完奶奶的話以後,隻說了“學生有錯,先生有責”八個字。

   十、尾聲:痛莫痛於不敢啼

   1969年2月3日,熊慶來在深夜中去世,享年76歲。當時還是“專政對象”的華羅庚聽到這個消息以後,曾向革命委員會領導申請前去吊唁。等到批準以後,熊慶來的遺體已經被送到火葬場了。於是他匆匆趕到火葬場,在一大堆屍體中找到了熊慶來。後來華羅庚對熊有德說:“沒想到你爺爺,那個當年赫赫有名的數學家,會死得那麽慘。躺在一大堆屍體中間,沒有花圈,也沒有追悼會……”

   直到文革結束以後,華羅庚才在《哭迪師》中用“惡莫惡於除根計,痛莫痛於不敢啼”的詩句,來表達當時的真實感受。

   附注:本文小標題大多借用了熊慶來先生的詩句,特此說明。

  
 

  
 

進入 智效民 的專欄     進入專題: 熊慶來

本文責編:frank
發信站:愛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欄目:天益筆會 > 散文隨筆 > 大浪淘沙
本文鏈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90834.html

 

【華羅庚 悼熊慶來《哭迪師》哀詞:】

 
 
來源: 2015-08-04 13:08:5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33 次 (6082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弓尒 ] 在 2015-08-04 13:32:23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1969年2月3日深夜,一代數學大師 熊慶來 因心力衰竭去世,終年76歲。

華羅庚聞耗趕到火葬場停屍房揭開熊的蓋麵布時,心痛欲裂,聲淚迸下,

賦《哭迪師》哀詩:

惡莫惡於除根計,痛莫痛於不敢啼,屍體已入焚化間,誰是?
翻遍蓋麵布,方見得遺容一麵,骨架一層皮。往事滾滾來,如實又依稀。


粉碎“四人幫”後,熊被昭雪平反,舉行隆重追悼會,骨灰送人八寶山。
華羅庚續完《哭迪師》哀詩:

往事休提起!且喜今朝四凶殄滅,萬方歡喜。
黨報已有定評,學生已有後起。苟有英靈在,可以安息矣!


畫家陳德弘為熊繪製熊伏案作科學研究的巨幅畫像。


(素材自網絡 真偽正謬待考)


--------------

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成立於1952年7月1日.,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教授為首任所長(1952-1982)。
繼任所長是
陸啟鏗院士(常務副所長,主持日常工作,1979-1982)、
王元院士(1983-1986)、
楊樂院士(1987-1994)、
龍瑞麟研究員(1995-1996)、
李炳仁研究員(代所長,1997-1998)、
王躍飛研究員(1999-2002)、
周向宇研究員(2003-2012)、
尚在久(2012-)。


-----------------

熊慶來 簡曆(節選49年後)

1949年,全國解放前夕,熊與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到法國巴黎參加聯合國教科文會議,
會後熊留巴黎從事教學研究,次年患腦溢血半身癱瘓,後經各方資助治療病勢稍減。

1951年,熊在籌資治病中將出國時帶去買書的1000美元購買圖書寄回。
他雖半身癱瘓,仍以頑強的毅力用左手握筆寫字,
於1956年撰寫《關於亞純函數及代數體函數,奈望利納的一個定理的推廣》一書,
被列為法國數學叢書之一。熊數年用左手共寫出幾十篇學術論文。
當時陳立夫曾邀請熊到台灣原子能研究所附設大學任教務長 他斷然拒絕。

1953年,周恩來總理函召熊回國,熊因半身不遂難以啟程。
1955年5月,周總理到雲大視察時向校領導詢問熊的情況,說:
“熊慶來培養了華羅庚,這些具有真才實學的人,我們要尊重他們”。
次年,華羅庚致函熊轉達總理再次召他回國,熊給總理回信說:
“法國正出一套數學叢書,其中有關函數論的一本書的編寫任務,
光榮地落在一個中國人的身上,稿成即啟程。”

1957年6月,熊回到北京,在歡迎會上表示:
“願在社會主義的光芒中盡瘁於祖國的學術建設事業”。
他以“不知老之已至”的精神,在華羅庚主持的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任研究員,
他一麵從事數學研究,一麵輔導研究生,他常對研究生說:“老馬識途,我願意給你們領領路”。

熊在數學研究所工作8年,撰寫發表了20篇科學論文,指導研究生發表論文20餘篇。
1959年,熊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1964年又選為全國政協常務委員。
他外出視察時賦詩:“前景無限好,處處見光明”,歌頌社會主義建設成就。

“文化大革命”中,熊被數學所派係 打成“反動學術權威”、“熊黑線”人物,遭到迫害。


家鄉 故居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巴金:自以為是精神貴族 實際上是精神奴隸

 
 
來源: 2015-08-11 10:56:1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305 次 (15263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草草了事 ] 在 2015-08-11 10:59:39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ZT 導讀:這是一篇難得的對內心世界自我剖析的好文章,這種程度的自省是大多數人做不到的,十年浩劫過去已經很久,有多少人枉然醒悟了呢?巴金所述的精神奴隸依然大量存在!希望此文能為無論是年老的還是年輕的朋友帶來一點感悟。

  我十幾歲的時候,讀過一部林琴南翻譯的英國小說,可能就是《十字軍英雄記》吧,書中有一句話,我一直忘記不了:"奴在身者,其人可憐;奴在心者,其人可鄙。"話是一位公主向一個武士說的,當時是出於誤會,武士也並不是真的奴隸,無論在身或者在心。最後好像是"有情人終成眷屬"。使我感到興趣的並不是這個結局。但是我也萬想不到小說中一句話竟然成了十年浩劫中我自己的寫照。經過那十年的磨煉,我才懂得"奴隸"這個字眼的意義。在悔恨難堪的時候,我常常想起那一句名言,我用它來跟我當時的處境對照,我看自己比任何時候更清楚。

  奴隸,過去我總以為自己同這個字眼毫不相幹,可是我明明做了十年的奴隸!這十年的奴隸生活也是十分複雜的。我們寫小說的人愛說,有生活跟沒有生活大不相同,這倒是真話。從前我對"奴在身者"和"奴在心者"這兩個詞組的理解始終停留在字麵上。例如我寫《家》的時候,寫老黃媽對覺慧談話,禱告死去的太太保佑這位少爺,我心想這大概就是"奴在心者";又如我寫鳴鳳跟覺慧談話,覺慧說要同她結婚,鳴鳳說不行,太太不會答應,她願做丫頭伺候他一輩子。我想這也就是"奴在心者"吧。

  在文革期間我受批鬥的時候,我的罪名之一就是"歪曲了勞動人民的形象"。有人舉出了老黃媽和鳴鳳為例,說她們應當站起來造反,我卻把她們寫成向"階級敵人"低頭效忠的奴隸。過去我也常常翻閱、修改自己的作品,對鳴鳳和黃媽這兩個人物的描寫不曾看出什麽大的問題。忽然聽到這樣的批判,覺得問題很嚴重,而且當時隻是往牛角尖裏鑽,完全跟著"造反派"的邏輯繞圈子。我想,我是在官僚地主的家庭裏長大的,受到舊社會、舊家庭各式各樣的教育,接觸了那麽多的舊社會、舊家庭的人,因此我很有可能用封建地主的眼光去看人看事。越想越覺得"造反派"有理,越想越覺得自己有罪。說我是地主階級的"孝子賢孫",我承認;說我寫《激流》是在為地主階級樹碑立傳,我也承認;一九七零年我們在農村"三秋"勞動,我給揪到田頭,同當地地主一起挨鬥,我也低頭認罪;我想我一直到二十三歲都是靠老家養活,吃飯的錢都是農民的血汗,挨批挨鬥有什麽不可以!但是一九七零年的我和一九六七、六八年的我已經不相同了。六六年九月以後在"造反派"的"引導"和威脅之下(或者說用鞭子引導之下),我完全用別人的腦子思考,別人大吼"打倒巴金"!我也高舉右手響應。這個舉動我現在回想起來,覺得不大好理解。但當時我並不是作假,我真心表示自己願意讓人徹底打倒,以便從頭做起,重新做人。我還有通過吃苦完成自我改造的決心。我甚至因為"造反派"不"諒解"我這番用心而感到苦惱。我暗暗對自己說:"他們不相信你,不要緊,你必須經得住考驗。"每次批鬥之後,"造反派"照例要我寫《思想匯報》,我當時身心十分疲倦,很想休息。但聽說馬上要交卷,就打起精神,認真匯報自己的思想,總是承認批判的發言打中了我的要害,批鬥真是為了挽救我,"造反派"是我的救星。

  那一段時期,我就是隻按照"造反派"經常高呼的口號和反複宣傳的"真理"思考的。我再也沒有自己的思想。倘使追問下去,我隻能回答說:隻求給我一條生路。六九年後我漸漸地發現"造反派"要我相信的"真理"他們自己並不相信,他們口裏所講的並不是他們心裏所想的。最奇怪的是六九年五月二十三日學習毛主席的《講話》我寫了《思想匯報》。我們那個班組的頭頭大加表揚,把《匯報》掛出來,加上按語說我有認罪服罪、向人民靠攏的誠意。但是過兩三天上麵講了什麽話,他們又把我揪出來批鬥,說我假意認罪、騙取同情。誰真誰假,我開始明白了。我仍然按時寫《思想匯報》,引用"最高指示"痛罵自己,但是自己的思想暗暗地、慢慢地在進行大轉彎。我又有了新的發現:我就是"奴在心者",而且是死心塌地的精神奴隸。

  這個發現使我十分難過!我的心在掙紮,我感覺到奴隸哲學像鐵鏈似的緊緊捆住我全身,我不是我自己。沒有自己的思想,不用自己的腦子思考,別人舉手我也舉手,別人講什麽我也講什麽,而且做得高高興興——這不是"奴在心者"嗎?這和小說裏的黃媽不同,和鳴鳳不同,她們即使覺悟不"高",但她們有自己的是非觀念,黃媽不願意"住渾水",鳴鳳不肯做馮樂山的小老婆。她們還不是"奴在心者"。固然她們相信"命",相信"天",但是她們並不低頭屈服,並不按照高老太爺的邏輯思考。她們相信命運,她們又反抗命運。她們決不像一九六七、六八年的我。那個時候我沒有反抗的思想,一點也沒有。

  我沒有提一九六六年。我是六六年八月進"牛棚",九月十日被抄家的,在那些夜晚我都是服了眠爾通才能睡幾小時。那幾個月裏我受了多大的折磨,聽見捶門聲就渾身發抖。但是我一直抱著希望:不會這樣對待我吧,對我會從寬吧;這樣對我威脅隻是一種形式吧。我常常暗暗地問自己:"這是真的嗎?"我拚命拖住快要完全失去的希望,我不能不這樣想:雖然我"有罪",但幾十年的工作中多少總有一點成績吧。接著來的是十二月。這可怕的十二月!它對於我是沉重的當頭一擊,它對於蕭珊的病和死亡也起了促進的作用。紅衛兵一批一批接連跑到我家裏,起初**入內,後來是大搖大擺地敲門進來,凡是不曾貼上封條的東西,他們隨意取用。晚上來,白天也來。夜深了,我疲勞不堪,還得低聲下氣,哀求他們早些離開。不說蕭珊挨過他們的銅頭皮帶!這種時候,這種情況,我還能有什麽希望呢?從此我斷了念,來一個急轉彎,死心塌地做起"奴隸"來。從一九六七年起我的精神麵貌完全不同了。我把自己心靈上過去積累起來的東西丟得一幹二淨。我張開胸膛無條件地接收"造反派"的一切"指示"。我自己後來分析說,我入了迷,中了催眠術。其實我還挖得不深。在那兩年中間我虔誠地膜拜神明的時候,我的耳邊時時都有一種仁慈的聲音:你信神你一家人就有救了。原來我腦子裏始終保留著活命哲學。就是在入迷的時候,我還受到活命思想的指導。在一九六九年以後我常常想到黃媽,拿她同我自己比較。她是一個真實的人,姓袁,我們叫她"袁袁",我和三哥離開成都前幾年中間都是她照料我們。她喜歡我們,我們出川後不久,她就辭工回家了,但常常來探問我們的消息,始終關心我們。一九四一年年初我第一次回到成都,她已經死亡。我無法打聽到她的墳在什麽地方,其實我也不會到她墓前去感謝她的服務和關懷。隻有在拿她比較的時候,我才知道我欠了她一筆多麽深切的愛。她不是奴隸,更不是"奴在心者"。

  我在去年寫的一則《隨想》中講起那兩年在"牛棚"裏我跟王西彥同誌的分歧。我當時認為自己有大罪,贖罪之法是認真改造,改造之法是對"造反派"的訓話、勒令和決定句句照辦。西彥不服,他經常跟監督組的人爭論,他認為有些安排不合情理,是有意整人。我卻認為磨練越是痛苦,對我們的改造越有好處。今天看來我的想法實在可笑,我用"造反派"的訓話思考,卻得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結論。對"造反派"來說,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反動的"作家。可是他們用了各種方法,各種手段逼迫我、也引導我走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路。這說明大家的思想都很混亂,誰也不正確。我說可笑,其實也很可悲。我自稱為知識分子,也被人當做"知識分子"看待,批鬥時甘心承認自己是"精神貴族",實際上我完全是一個"精神奴隸"。

  到六九年,我看出一些破綻來了:把我們當做奴隸、在我們麵前揮舞皮鞭的人其實是空無所有,他們並不知道自己的明天。有人也許奇怪我會有這樣的想法,其實這也是容易理解的。我寫了幾十年的書嘛,總還有那麽一點"知識"。我現在完全明白四人幫為什麽那樣仇恨"知識"了。哪怕隻有那麽一點"知識",也會看出"我"的破綻來。何況是"知識分子",何況還有文化!"你"有了對付"我"的武器,不行!非繳械不可。其實武器也可以用來為"你"服務嘛。不,不放心!"你"有了武器,"我"就不能安枕。必須把"你"的"知識"消除幹淨。

  六七、六八年兩年中間我多麽願意能夠把自己那一點點"知識"挖空,挖得幹幹淨淨,就像掃除塵土那樣。但是這怎麽能辦到呢?果然從一九六九年起,我那麽一點點"知識"就作怪起來了。迷藥的效力逐漸減弱。我自己的思想開始活動。除了"造反派"、"革命左派",還有"工宣隊"、"軍代表"……他們特別愛講話!他們的一言一行,我都看在眼裏,聽在耳裏,記在心上。我的思想在變化,盡管變化很慢,但是在變化,內心在變化。這以後我也不再是"奴在心者"了,我開始感覺到做一個"奴在心者"是多麽可鄙的事情。

  在外表上我沒有改變,我仍然低頭沉默,"認罪服罪"。可是我無法再用別人的訓話思考了。我忽然發現在我周圍進行著一場大騙局。我吃驚,我痛苦,我不相信,我感到幻滅。我浪費了多麽寶貴的時光啊!但是我更加小心謹慎,因為我害怕。當我向神明的使者虔誠跪拜的時候,我倒有信心。等到我看出了虛偽,我的恐怖增加了,愛說假話的人什麽事都做得出來!無論如何我要保全自己。我不再相信通過苦行的自我改造了,在這種場合連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道路也救不了我。我漸漸地脫離了"奴在心者"的精神境界,又回到"奴在身者"了。換句話說,我不是服從"道理",我隻是屈服於權勢,在武力之下低頭,靠說假話過日子。同樣是活命哲學,從前是:隻求給我一條生路;如今是:我一定要活下去,看你們怎樣收場!我又記起一九六六年我和蕭珊用來互相鼓舞的那句話:堅持下去就是勝利。

  蕭珊逝世,我卻看到了"四人幫"的滅亡。編造假話,用假話騙人,也用假話騙了自己,而終於看到假話給人戳穿,受到全國人民的唾棄,這便是"四人幫"的下場。以"野蠻"征服"文明"、用"無知"戰勝"知識"的時代也跟著他們永遠地去了。

  一九六九年我開始抄錄、背誦但丁的《神曲》,因為我懷疑"牛棚"就是"地獄"。這是我擺脫奴隸哲學的開端。沒有向導,一個人在摸索,我咬緊牙關忍受一切折磨,不再是為了贖罪,卻是想弄清是非。我一步一步艱難地走著,不怕三頭怪獸,不怕黑色魔鬼,不怕蛇發女怪,不怕赤熱沙地……我經受了幾年的考驗,拾回來丟開了的"希望",終於走出了"牛棚"。我不一定看清別人,但是我看清了自己。雖然我十分衰老,可是我還能用自己的思想思考。我還能說自己的話,寫自己的文章。我不再是"奴在心者",也不再是"奴在身者"。我是我自己。我回到我自己身上了。

  那動亂的十年,多麽可怕的一場大夢啊!(來源: 三生教育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TJKCB 回複 悄悄話 ? 惡莫惡於除根計,痛莫痛於不敢啼 - TJKCB - ♂ 給 TJKCB 發送悄悄話 TJKCB 的博客首頁 TJKCB 的個人群組 (36637 bytes) (2834 reads) 08/03/2015 16:08:49 (2)

? 好故事,謝謝介紹 - -hutu- - ♂ 給 -hutu- 發送悄悄話 -hutu- 的博客首頁 -hutu- 的個人群組 (0 bytes) (2 reads) 08/03/2015 16:56:43

? 致敬! - 弓尒 - ♂ 給 弓尒 發送悄悄話 弓尒 的博客首頁 弓尒 的個人群組 (0 bytes) (6 reads) 08/03/2015 18:21:06

? ‘所有人都喊打倒你爺爺,隻有楊樂躲在後麵一聲不吭,還是楊樂有良心。’” // 張 當時不在北京, 在天津下放。 - 弓尒 - ♂ 給 弓尒 發送悄悄話 弓尒 的博客首頁 弓尒 的個人群組 (6 bytes) (38 reads) 08/03/2015 18:23:32

? 感覺是 - hz82000 - ♀ 給 hz82000 發送悄悄話 hz82000 的博客首頁 hz82000 的個人群組 (0 bytes) (23 reads) 08/03/2015 18:44:32

? 張 當時不在北京, 在天津下放。 - 弓尒 - ♂ 給 弓尒 發送悄悄話 弓尒 的博客首頁 弓尒 的個人群組 (6 bytes) (10 reads) 08/03/2015 18:45:59

? 楊樂是活躍分子,說明他參與了批鬥會,但多在後麵。張廣厚是個書呆子不善言語,可能根本就沒湊熱鬧沒參加批鬥會。... - 楊子 - ♂ 給 楊子 發送悄悄話 楊子 的博客首頁 楊子 的個人群組 (87 bytes) (72 reads) 08/03/2015 21:04:15

? 誰要為“熊慶來的輝悲慘結局”負責? - 華崢嶸 - ♂ 給 華崢嶸 發送悄悄話 華崢嶸 的個人群組 (28 bytes) (111 reads) 08/03/2015 18:45:00 (3)

? 狐狸想裝成兔子,但是尾巴還是太長。尾大不掉啊! - huiming1234 - ♂ 給 huiming1234 發送悄悄話 huiming1234 的個人群組 (0 bytes) (5 reads) 08/03/2015 21:32:12

? 現在流行說感謝黨,政府。 - yma16 - ♂ 給 yma16 發送悄悄話 yma16 的博客首頁 yma16 的個人群組 (0 bytes) (0 reads) 08/03/2015 22:00:12

? 這裏喊反右、文革好的人,怎麽看待熊老先生當時的遭遇? - 低頭的穀穗11 - ♂ 給 低頭的穀穗11 發送悄悄話 低頭的穀穗11 的博客首頁 低頭的穀穗11 的個人群組 (0 bytes) (5 reads) 08/03/2015 23:38:58

? 揪心和難過!說父母好,我也知道他們有缺點犯錯誤。 - 有言 - ♂ 給 有言 發送悄悄話 有言 的博客首頁 有言 的個人群組 (0 bytes) (1 reads) 08/04/2015 07:28:00

? 好文,謝謝! - 近仁1995 - ♂ 給 近仁1995 發送悄悄話 近仁1995 的個人群組 (0 bytes) (0 reads) 08/04/2015 00:25:28

? 再傻也不能信共產黨! - goodschool1 - ♀ 給 goodschool1 發送悄悄話 goodschool1 的個人群組 (0 bytes) (1 reads) 08/04/2015 08:06:21

? 全信共產黨是傻子,全否定共產黨同樣是傻子. - 狸貓的爸 - ♂ 給 狸貓的爸 發送悄悄話 狸貓的爸 的個人群組 (0 bytes) (0 reads) 08/04/2015 08:35:26

? 算不算自投虎口? - 誠信 - ♂ 給 誠信 發送悄悄話 誠信 的博客首頁 誠信 的個人群組 (0 bytes) (0 reads) 08/04/2015 09:22:33

? 49 年後的中國的確是一個萬眾一心的好時候,可惜共產黨沒有抓住。 - 路邊的蒲公英 - ♂ 給 路邊的蒲公英 發送悄悄話 路邊的蒲公英 的個人群組 (0 bytes) (0 reads) 08/04/2015 09:32:00

? 那個叫wiserman的狗,這可是你黨媽的作的事,看你來這為你佩服的江婆娘喊幾句?! - 無煙無塵 - ♀ 給 無煙無塵 發送悄悄話 無煙無塵 的個人群組 (0 bytes) (0 reads) 08/04/2015 09:39:33

? 實話實說,就是和今天比較,那個年齡也算得上正常壽命範圍吧。 - needtime - ♂ 給 needtime 發送悄悄話 needtime 的博客首頁 needtime 的個人群組 (0 bytes) (1 reads) 08/04/2015 09:51:38

? 這是文化的根 - 責罵和銷毀知識階層的人 - 秦朝焚書坑儒 - TJKCB - ♂ 給 TJKCB 發送悄悄話 TJKCB 的博客首頁 TJKCB 的個人群組 (153 bytes) (0 reads) 08/04/2015 10:02:47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