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山隴西郡

寧靜純我心 感得事物人 寫樸實清新. 閑書閑話養閑心,閑筆閑寫記閑人;人生無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隴西郡,是一個中國古代的郡

(2015-08-16 11:28:55) 下一個

隴西郡-長老族人先輩說,別忘你祖人來自隴西郡,看看不得要領。什麽是隴西郡?什麽是隴西郡人?

*********************************

隴西郡

隴西郡,秦漢至隋唐行政區劃,秦漢時轄地範圍較大,一度包括今甘肅省天水、蘭州等地區,是古絲綢之路必經之地,地處渭水上遊,地理位置很重要,兵家必爭之地。漢時,天水脫離隴西郡。李白、李淵、李廣均出自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秦安縣)。
 

隴西郡,是一個中國古代,其範圍曆史上有顯著變化,大致在今天甘肅省南部和東南部。

秦: 初置三十六郡時,隴西是其中之一,治所狄道(今臨洮縣)。

漢武帝時,分16縣置天水郡,隴西有11縣,53964戶、236824人。

東漢時郡縣如舊,屬涼州,但人口銳減到5628戶、29637人。

三國時,隴西郡治遷到襄武縣(今隴西縣東南),但所轄縣數進一步減少,

西晉時隻有四縣、三千戶。

南北朝時,隴西郡西部歸屬金城郡,其範圍進一步縮小,但縣置人口增加。到

隋朝時,改渭州為隴西郡,達到5縣、19247戶。

唐朝時,戶六千四百二十五,口二萬四千五百二十。下轄四縣:襄武縣隴西縣鄣縣渭源縣[1]。郡治襄武縣保留了隴西之名,成為隴西縣

乾元元年(758年),天下改郡為州,最終改隴西郡為渭州,隴西郡之名從此消失,郡治襄武縣保留了隴西之名,成為隴西縣。

金、元時改名鞏昌府

民國後改名隴西縣。

 
中文名稱
隴西郡
別    名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中國西北
下轄地區
政府駐地
方    言
中原官話隴中片
著名景點
 

1秦朝時期編輯

據《後漢書·西羌傳》記載,周赧王四十三年(前272年),秦滅義渠國,於其地置隴西郡、北地郡上郡三郡。隴西郡,因在因在隴山六盤山南段別稱,為渭河平原隴西高原之分界)以西而得名。郡治在狄道(今甘肅省臨洮
隴西郡地圖隴西郡地圖
縣南)。
秦統一中國後,實行郡縣製,分全國為三十六郡,仍置隴西郡,治所未變。轄縣不詳,近人後曉榮秦代政區地理》考證21縣,為狄道縣、西縣、蘭幹縣、略陽縣、上邽縣、冀縣、邸道縣故道縣臨洮縣獂道縣綿諸縣、襄武縣、阿陽縣下辨縣、辨道、戎道、武都道、予道、薄道、成紀縣枹罕縣,相當於現在的蘭州市、定西市、天水市、隴南地區一部和臨夏一部的總和(《西漢政區地理》)。為當時右拒西羌、左護鹹陽之要郡,兵家必爭之要地。

2西漢時期編輯

西漢隴西郡,治所狄道。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分隴西郡一部分置天水郡。隴西郡轄地11縣,漢平帝元始二年(2年)53964戶、236824人。11縣是:狄道,上邽(今天水市區西南),安故(今臨洮縣南),氐道(今禮縣西北),首陽(今渭源縣東北),予道(今岷縣西南白龍江上遊),大夏(今廣河縣西北),羌道(今宕昌縣西南),襄武(今隴西縣東南),臨洮(今岷縣),西縣(今禮縣鹽官鎮)。屬涼州刺史部。

3東漢時期編輯

東漢隴西郡,治所狄道,仍領11縣,原領狄道、臨洮、襄武、首陽、安故、大夏、氐道7縣,分襄武縣新置障縣(今漳縣西南),金城郡袍罕、白石2縣劃入隴西郡;撤銷予道,另置河關縣(今積石山縣),屬涼州刺史部。東漢時期,羌人反複叛亂,人口銳減,治所曾遷至襄武縣,後又遷至狄道。漢順帝永和五年(140年)5628戶,3萬人。漢末涼州並入雍州,屬雍州。

4三國時期編輯

三國時期屬於魏國,魏國初設置秦州,屬秦州,後秦州並入雍州,屬雍州,郡治遷至襄武縣(今隴西縣東南),轄地縣數目減少。

5西晉南北朝時期編輯

西晉時隻有四縣:襄武、狄道(今臨洮縣)、臨洮(今岷縣)、首陽(今渭源縣東北),三千戶。屬秦州。
十六國前趙、後趙時,隴西郡仍領四縣,仍屬秦州。前秦改屬河州。領三縣。後涼屬涼州。後秦屬雍州。 西秦複屬秦州。
北魏屬渭州。西魏、北周因之。北周隴西郡領襄武、渭源2縣。

6隋唐時期編輯

隋開皇三年(583)廢。大業三年(607)複置隴西郡,治襄武縣(今隴西縣東南),領襄武、隴西障縣(今漳縣)、長川(今秦安縣東北)、渭源5縣。
武德元年(616)廢郡改置渭州。天寶元年改渭州又為隴西郡。仍治襄武縣(今隴西縣東南),領襄武、隴西(今武山縣西北)、彰縣(今漳縣)、渭源4縣。屬隴右道。乾元元年(758年),唐朝最終改隴西郡為渭州,隴西郡之名從此消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