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蘇(Perilla frutescens)在中國種植應用約有近2000年的曆史,主要用於藥用、油用、香料、食用等方麵,其葉(蘇葉)、梗(蘇梗)、果(蘇子)均可入藥,嫩葉可生食、作湯,莖葉可淹漬。
紫蘇因其特有的活性物質及營養成分,成為一種備受世界關注的多用途植物,經濟價值很高。俄羅斯、日本、韓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對紫蘇屬植物進行了大量的商業性栽種,開發出了食用油、藥品、淹漬品、化妝品等幾十種紫蘇產品。
紫蘇包括一原變種(Perilla frutescens var. frutescens),及三個變種:野生紫蘇(P.frutescens var.acuta )、耳齒變種(Perilla frutescens var. auriculato-dentata)及回回蘇(Perilla frutescens var. crispa)。
本植物變異極大,中國古書上稱葉全綠的為白蘇,稱葉兩麵紫色或麵青背紫的為紫蘇。但據近代分類學者E.D.Merrill的意見,認為二者同屬一種植物,其變異不過因栽培而起。
紫蘇包括兩個變種。
(1)皺葉紫蘇[P.frutescens (L.)Britt.var.crispa Deane]又稱回回蘇、雞冠紫蘇,有紫色和綠色之分。我國南方較多,其種子較少,褐色。
(2)尖葉紫蘇[P.frutescens (L.)Britt.var.acuta (Thunb)Kudo.]又稱野生紫蘇。北方常在房前、籬邊種植,其種子較大,灰色,常作鳥食出售,也有綠色、紫色、正麵綠背麵紫之分。
紫蘇為一年生草本,高30-200cm。具有特殊芳香。莖直立,多分枝,紫色、綠紫色或綠色,鈍四棱形,密被長柔毛。葉對生;葉柄長3-5cm,紫紅色或綠色,被長節毛;葉片闊卵形、卵狀圓形或卵狀三角形,長4-13cm,寬2.5-10cm,先端漸尖或突尖,有時呈短尾狀,基部圓形或闊楔形,邊緣具粗鋸齒,有時鋸齒較深或淺裂,兩麵紫色或僅下麵紫色,上下兩麵均疏生柔毛,沿葉脈處較密,葉下麵有細油腺點;側脈7-8對,位於下部者稍靠近,斜上升。
輪傘花序,由2花組成偏向一側成假總狀花序,頂生和腋生,花序密被長柔毛;苞片卵形、卵狀三角形或披針形形,全緣,具緣毛,外麵有腺點,邊緣膜質;花梗長1-1.5mm,密被柔毛;花萼鍾狀,長約3mm,10脈,外麵部密被長柔毛和有黃色腺點,頂端5齒,2唇,上唇寬大,有3齒,下唇有2齒,結果時增大,基部呈囊狀;花冠唇形,長3-4mm,白色或紫紅色,花冠筒內有毛環,外麵被柔毛,上唇微凹,下唇3裂,裂片近圓形,中裂片較大;雄蕊4,二強,著生於花冠筒內中部,幾不伸出花冠外,花藥2室;花盤在前邊膨大;雌蕊1,子房4裂,花柱基底著生,柱頭2室;花盤在前邊膨大;雌蕊1,子房4裂,花柱基底著生,柱頭2裂。小堅果近球形,灰棕色或褐色,直徑1-1.3mm,有網紋,果萼長約10mm。花期6-8月,果期7-9月。
紫蘇適應性很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排水良好,沙質壤土、壤土、黏壤土,房前屋後、溝邊地邊,肥沃的土壤上均可栽培,生長良好。前茬作物以蔬菜為好。果樹幼林下均能栽種。
原產中國,主要分布於印度、緬甸、中國、日本、朝鮮、韓國、印度尼西亞和俄羅斯等國家。中國華北、華中、華南、西南及台灣省均有野生種和栽培種。
紫蘇全株均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它具有低糖、高纖維、高胡蘿卜素、高礦質元素等。在嫩葉中每100克含還原糖0.68~1.26克,蛋白質3.84克,纖維素3.49~6.96克,脂肪1.3克,胡蘿卜素7.94~9.09毫克,維生素B1 0.02毫克,維生素B20.35毫克,尼克酸1.3毫克,維生素C 55~68毫克,鉀522毫克,鈉4.24毫克,鈣217毫克,鎂70.4毫克,磷65.6毫克,銅0.34毫克,鐵20.7毫克,鋅1.21毫克,錳1.25毫克,鍶1.50毫克,硒3.24~4.23微克,揮發油中含紫蘇醛、紫蘇醇、薄荷酮、薄荷醇、丁香油酚、白蘇烯酮等。抗衰老素SOD在每毫克蘇葉中含量高達106.2微克。另有研究發現,紫蘇中亦含有抑製活性氧預防衰老的有效成分[1] 。
紫蘇種子中含大量油脂,出油率高達45%左右,油中含亞麻酸62.73%、亞油酸15.43%、油酸12.01%。種子中蛋白質含量占25%,內含18種氨基酸,其中賴氨酸、甲硫氨酸的含量均高於高蛋白植物籽粒莧。此外還有穀維素、維生素E、維生素B1 、緇醇、磷脂等。紫蘇子性味辛溫,具有下氣消痰、潤肺、寬腸的功效。治咳逆、痰喘、氣滯、便秘。氣虛、陰虛久咳、脾虛便溏者忌食。
1、溫病及氣弱表虛者忌服。
2、《本草經疏》:病屬陰虛,因發寒熱或惡寒及頭痛者,慎毋投之,以病宜斂宜補故也。火升作嘔者亦不宜。
3、《本草通玄》:久服泄人真氣。
1、紫蘇葉含揮發油,其成分主要有紫蘇醛(perillaldehyde),檸檬烯(limonene),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α-香柑汕烯(α-bergamotene)及芳樟醇(linlaool)等。還含紫蘇醇-β-D-吡喃葡萄糖甙(perillyl-β-D-glucopyranoside),紫蘇甙(perilloside)B、C及1,2-亞甲二氧基-4-甲氧基-5-烯丙基-3-苯基β-D-吡喃葡萄糖甙(1,2-methylenedioxy-4-methoxy-5-allyl-3-phenyl-β-D-glucopyranoside)。地上部分含紫蘇酮(perillaketone),異白蘇烯酮(isoegomaketone),白蘇烯酮(ego-maketone),紫蘇烯(perillene),亞麻酸乙酯(ethyllinolenater),亞麻酸(linolenic acid)及β-穀甾醇(β-sitosterol)等。
2、野紫蘇葉含揮發油,其成分主要有異戊基-3-呋喃甲酮(isoamyl-3-furylketone)即紫蘇酮,2,4-二硝基苯腙(2,4-dini-trophenylhydrazone),左旋紫蘇醛,二氯紫蘇醇(dihydroperil-lalcohol),α-蒎烯(α-pinene),β-蒎烯(β-pinene),樟烯(camphene),右旋檸檬烯,左旋芳樟酸,薄荷酮(menthone),薄荷醇(menthol),丁香油酚(eugenol),蒔蘿油腦(dillapiol),欖香脂素(elemicin),β-丁香烯,香薷酮(elsholtziaketone),異白蘇烯酮,紫蘇酮,白蘇酮(naginataketone),對-聚傘花素(p-cymene),肉豆蔻醚(myristicin),苯甲醛(benzaldehyde),1-(3-呋喃基)-3-甲氧酸基)等。還含高山黃苓甙(scutellarin),新西蘭牡荊甙Ⅱ(vicenin,vicenin-2),5,3,4-三羥基黃酮-7-(2-O-β-D-葡萄糖醛酸基)-β-D-葡萄糖醛酸甙[7-(2-O-β-D-glucuronyl)-β-D-glu-curonyloxy)-5,3,4-trihydroxyflavane],(R)-苯乙腈-2-2-O-β-D-吡喃葡萄糖基-β-D-吡喃葡萄糖甙[(R)-2-(-2-O-β-D-glu-c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yloxy)-phenylacetonitrile],野櫻甙(prunasin),即(R)-苯乙腈-2-O-β-D-吡喃葡萄糖甙[(R)-2-O-β-D-glucopyranosyloxyphenylacetonitrile],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Z,E)-2-(3,4-二羥基苯基)-乙烯咖啡酸酯[(Z,E)-2-(3,4-dihydroxyphenyl)-ethenylcaffeate],豆甾醇(stigmas-terol),β-穀甾醇(β-sitosterol),菜油甾醇(campsterol)及鋅、鐵、銅、鉻、錳、鈷、錫、鈣等多種元機元素。
3、同屬植物回回蘇葉含揮發油:主要成分有紫蘇醛,紫蘇醇,紫蘇酮,檸檬烯,樟烯,α-蒎烯,丁香烯,芳樟醇,薄荷醇,二氫紫蘇醇,香薷酮,白蘇酮,異白蘇酮,檻香脂素,肉豆蔻醚,蒔蘿油腦及檸檬醛(citral)等。花色甙:丙二酸單酰基反-紫蘇寧(malonyl-trans-shisonin),丙二酸單酰基-順-紫蘇寧(malonyl-cis-shisonin),咖啡酰基矢車菊雙甙(caffeoylcyanin),咖啡酰基丙二酸單酰基矢車菊雙甙(caffeoylmalonylcyanin)順-紫蘇寧(shisonin)等;二葡萄糖醛酸黃酮甙:芹菜素-7-O-二葡萄糖醛酸甙(apigenin-7-O-diglucuronide),木犀草素-7-O-二葡萄糖醛酸甙(luteolin-7-O-diglucuronide)及高山黃芩素-7-O-二葡萄糖醛酸甙(scutellarein-7-O-diglucuronide);其他:迷迭酸及磷糖蛋白(phosphoglycoprotein).
1、解熱作用:用紫蘇葉煎劑及浸劑2g/kg經口服傷寒混合菌苗發熱的家兔,有微弱的解熱作用。
2、抑菌作用:紫蘇葉在試管內能抑製葡萄球菌生長。紫蘇葉浸膏對6種真菌瓊脂培養物最低抑菌濃度(MIC)為200-1600mg/ml;浸膏中的紫蘇醛起主要抑菌作用。
3、升血糖作用:紫蘇油0.35ml/kg給予家兔口服;可使血糖上升;油中的主要成分紫蘇醛製成肟(Oxime)後,升血糖作用較紫蘇油更強。
4、對血凝的作用:紫蘇水提液對家兔耳表靜脈注射,可縮短血凝時間、血漿複鈣時間和凝血活酶時間,說明紫蘇內源性凝血係統有促進作用,而對外源性凝血係統的影響並不明顯。
5、促進腸蠕動:從紫蘇葉中分離出的Perilla ketone,對大鼠有促進腸蠕動作用,使腸內物質運動加速,這是由於Perill ketone對腸擴約肌有刺激作用。
6、鎮靜作用:從紫蘇葉中分離出的紫蘇醛、Stigmasterol、Dill apiole均有鎮靜作用,可延長苯巴比妥減少的大鼠的睡眠時間,其中 Dill apiole 的半數有效量=1.57mg/kg。紫蘇水煎劑1:2O濃度,對病毒ECHO11株有抑製作用。
7、藥(毒)理學:毒性:紫蘇的成分紫蘇酮等酮類化合物均為3-取代呋喃類化合物,對小鼠、山羊、小母牛均顯示毒性作用,尤其對肺部,可因肺水腫及胸膜滲出而死亡,但給藥途徑不同,毒性不同,紫蘇酮10mg/kg靜脈注射可使山羊致死,40mg/kg灌胃卻無影響。紫蘇醇具有毒性、刺激性和致敏作用。另雌山羊靜脈注射紫蘇酮10mg/kg可致死,若灌胃 40mg/kg仍可存活。
1、用於感冒風寒:紫蘇能散表寒,發汗力較強,用於風寒表症,見惡寒、發熱、無汗等症,常配生薑同用;如表症兼有氣滯,有可與香附、陳皮等同用。
2、用於胸悶、嘔惡等症:紫蘇用於脾胃氣滯、胸悶、嘔惡,不論有無表症,均可應用,都是取其行氣寬中的作用,臨床常與藿香配伍應用。
3、本品有能行氣安胎,常配砂仁、陳皮同用,治療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4、用於食魚蟹後引起的吐瀉腹痛:紫蘇辛溫,能解魚蟹毒,中魚蟹毒後可用單味紫蘇煎服,或配合生薑同用。
1、《綱目》:紫蘇,近世要藥也。其味辛,入氣分,其色紫,入血分。故同橘皮、砂仁,則行氣安安胎;同藿香、烏藥,則溫中止痛;同香附、麻黃,則發汗解肌;同芎、當歸,則和血、散血;同木瓜、厚樸,則散濕解暑,治霍亂腳氣;同桔梗、枳殼,則利膈寬腸;同杏仁、萊菔子,則消痰定喘。
2、《本草匯言》:紫蘇,散寒氣,清肺氣,寬中氣,安胎氣,下結氣,化痰氣,乃治氣之神藥也。一物有三用焉:如傷風傷寒,頭疼骨痛,惡寒發熱,肢節不利,或腳氣疝氣,邪鬱在表者,蘇葉可以散邪而解表;氣鬱結而中滿痞塞,胸脯不利,或胎氣上逼,腹脅脹痛者,蘇梗可以順氣而寬中;設或上氣喘逆,蘇子可以定喘而下氣,痰火奔迫,蘇子可以降火而清痰,三看所用不同,法當詳之。
3、《藥品化義》:紫蘇葉,為發生之物。辛溫能散,氣薄能通,味薄發泄,專解肌發表,療傷風傷寒,及瘧疾初起,外感霍亂,濕熱腳氣,凡屬表症,放邪氣出路之要藥也。丹溪治春分後濕熱病,頭痛身熱,脊強目痛,鼻幹口渴,每以此同葛根、白芷,入六神通解散,助其威風,發汗解肌,其病如掃。取其辛香,以治抑鬱之氣,停滯胸膈,八分心氣飲,開心胸鬱熱神妙。如寒滯腹痛,火滯痢疾,濕滯泄瀉,少佐二、三分,從內略為疏表解肌最為妥當。參蘇飲治虛人感冒風寒,方中一補一散,良有深意。如不遵其義,減去人參,或服之不應,或邪未散而正氣先虛。
4、《本草乘雅半偈》: (紫蘇)致新推陳之宣劑,輕劑也。故主氣下者,可使之宣發,氣上者,可使之宣攝。葉則偏於宣散,莖則偏於宣通,子則兼而有之,而性稍緩。
5、《長沙藥解》:蘇葉辛散之性,善破凝寒而下衝逆,擴胸腹而消脹滿,故能治胸中瘀結之證而通經達脈,發散風寒,雙解中外之藥也。
6、《本草正義》:紫蘇,芳香氣烈。 外開皮毛, 泄肺氣而通腠理;上則通鼻塞,清頭目,為風寒外感靈藥;中則開胸膈,醒脾胃,宣化痰飲,解鬱結而利氣滯。今人恒以莖、葉、子三者分主各症。蓋此物產地不同,形狀亦別,多葉者其莖亦細,而莖幹大者,則葉又少,故分析辨治,尤為精切。葉本輕揚,則風寒外感用之,疏散肺閉,宣通肌表,泄風化邪,最為敏捷。莖則質堅,雖亦中空,而近根處偉大豐厚,巨看徑寸,則開泄裏氣用之,解結止痛,降逆定喘,開胃醒脾,固與開泄外感之旨不同。而子則滑利直下,降氣消痰,止嗽潤肺,又是別有意味。此今人選藥之密,已與宋金元明不同,不可謂非藥物學之進境者。
7、《別錄》:主下氣,除寒中。
8、孟詵:除寒熱,治冷氣。
9、《日華子本草》:補中益氣。治心腹脹滿,止霍亂轉筋,開胃下食,並(治)一切冷氣,止腳氣,通大小腸。
10、《本草圖經》:通心經,益脾胃。
11、《履CHAN岩本草》:止金瘡出血;療痔疾,煎湯洗之。
12、《滇南本草》:發汗,解傷風頭痛,消痰,定吼喘。
13、《綱目》:行氣寬中,消痰利肺,和血,溫中,止痛,定喘,安胎。
14、《本經逢原》:能散血脈之邪。
1、紫蘇葉 葉片多皺縮卷曲、破碎,完整者展平後呈卵圓形,長4-11cm,寬2.5-9cm。先端長尖或急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具圓鋸齒。兩麵紫色或上表麵綠色,下表麵紫色,疏生灰白色毛,下表麵有多數凹點狀的腺鱗。葉柄長2-5cm,紫色或紫綠色。質脆。滯嫩枝者,枝的直徑2-5mm,紫綠色,斷麵中部有髓。氣清香,味微辛。
2、野紫蘇葉 完整葉片展平後呈卵形,長4-7cm,寬2.5-5cm;葉兩麵綠色、暗綠色或帶紫色,邊緣具圓鋸齒。 均以葉完整、色紫、香氣濃者為佳。
1、紫蘇上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外壁角質層紋理呈斷續波狀;下表皮細胞較小,垂周壁波狀彎曲,角質層紋理不明顯。兩麵均有腺鱗和腺毛,以下表麵為多,腺鱗的腺頭扁圓形,4-8細胸,直徑44-106μm,柄單細胞;腺毛腺頭1-2細胞,柄單細胞。非腺毛1-7細胞,中部細胞有時縊縮,長80-980μm,基部直徑30-100μm。氣孔直軸式,下表皮較多。
2、野紫蘇 上表皮細胞垂周壁略平直,角質層紋理不甚至明顯。其餘與紫蘇相似。
1、本品作葉的表麵製片,表皮細胞中某些細胞內含有紫色素,滴加10%鹽酸溶液,立即顯紅色;或滴加5%氫氧化鉀溶液,即顯鮮綠色,後變為黃綠色。
2、薄層色譜 取本品粗粉0.7g,置500ml圓底燒瓶中,加水250ml,混勻,連接揮發油測定器,自測定器上端加水至刻度,並溢流入燒瓶中為止,再加石油醚(60-90℃)1.5ml,連接回流冷凝管,加熱至沸,並保持微沸2h,放冷,分取石汕醚層作為供試品溶液。點於矽膠G薄層板上:
① 以苯-乙酸乙酯(95:5)為展開劑,用紫蘇醛作對照品;
② 以已烷作展開劑,用L-檸檬烯和α-蒎烯作對照品,展開,展距16.5cm,取出,晾幹,噴以5%香草醛濃硫酸後,於80℃烘烤5min,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1、栽培方式及栽培季節
長江流域及華北地區可於3月末至4月初露地播種,也可育苗移栽,6~9月可陸續采收,保護地9月至翌年2月均可播種或育苗栽種,11月至次年6月收獲。
2、種子處理及催芽
紫蘇種子屬深休眠類型,采種後4~5個月才能逐步完全發芽,如果要進行反季節生長,進行低溫及赤黴素處理均能有效地打破休眠,將剛采收的種子用100微升/升赤黴素處理並置於低溫3攝氏度及光照條件下5~10天,後置於15~20攝氏度光照條件下催芽12天,種子發芽可達80%以上。
3、播種育苗
江南地區育苗以3月中旬用小拱棚播種育苗的方法最佳。每公頃用種量3千克。按種植麵積的8%~10%準備苗床,苗床播種量為10~14克/平方米。播前苗床要澆足底水,種子均勻撒播於床麵,蓋一層見不到種子顆粒的薄土,再均勻撒些稻草,覆蓋地膜,然後加小拱棚,以保溫保濕,經7~10天即發芽出苗。注意及時揭除地膜,及時間苗,一般間苗3次,以達到不擁擠為標準,苗距約3厘米見方。為防止秧苗瘋長成高腳苗,應注意及時通風、透氣。進入4月份即可揭除小棚薄膜,促使植株粗壯,增強定植後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
4、整地定植
土壤在定植前10~15天進行深耕曬垡,每公頃施複合肥1500千克,人糞尿45000千克,垃圾肥75000 千克作為基肥。整地做成1.2米毛壟,淨壟麵0.9米,要求壟麵平整。在定植前噴灑除草劑都爾,用量1500克/公頃,噴藥後除定植穴外,盡量做到不破壞土表除草劑液膜。2天後進行定植,這樣可使整個生長季節沒有草害發生。定植一般在4月中旬,秧苗有2~3對其葉時進行。每壟定植6行,株行距均為0.15米。除露地栽培,紫蘇可根據不同食用目的,利用保護地進行栽培,如:
① 芽紫蘇:將種子播於用300毫克/升赤黴素溶液濕潤過的苗床或一些簡易的育苗盤,當紫蘇長至具有4片真葉時,齊地麵剪斷,收獲芽紫蘇。
② 穗紫蘇:北方冬季利用溫室生產,由於日照短,可以促進花芽分化,南方地區可用黑.膜覆蓋,使日照縮短至6~7小時琦當長至6~7片真葉時抽穗,穗長至6~8厘米時可以收獲穗紫蘇。
5、田間管理
生產期間看長勢及時追施尿素7~8次。在整個生長期,要求土壤保持濕潤,利於植株快速生長。定植後20~25天要摘除初茬葉,第四節以下的老葉要完全摘除。第五節以上達到12厘米寬的葉片摘下醃製。有效節位一般可達20~23節,可采摘達出口標準的葉40~46張。紫蘇分枝力強。對所生分枝應及時摘除。
在管理上,要特別注意及時打杈。由於紫蘇的分枝力強,如果不摘除分杈枝,既消耗了養分,拖延了正品葉的生長,又減少了葉片總量而減產。打杈可與摘葉采收同時進行。對不留種田塊的紫蘇,可在9月初植株開始生長花序前,留3對葉進行打杈摘心,此3對葉片也能達到成品葉的標準。
6、病蟲防治
病蟲害很少出現,如出現鏽病,可用50%托布津1500倍進行防治,連續噴藥兩次,每周一次。為害紫蘇的害蟲,主要是蚱蜢和小青蟲,使葉片穿孔失去商品價值。在防治上,可采用敵敵畏、速滅殺丁等殘效期短的強力殺蟲劑噴治。噴藥一定要在葉片采摘後立即進行,為降低農藥殘留量,可延後下一次采葉時間,2對葉片同時采摘。
7、葉片的采收
菜用嫩莖葉,可隨時采摘。作出口商品的紫蘇,需按標準采收,其采收標準是:葉片中間最寬處達到12厘米以上,無缺損、無洞孔、無病斑。一般於5月下旬或6月初,若秧苗壯健,從第四對至第五對其葉開始即能達到采摘標準。6月中、下旬及7月下旬至8月上旬,葉片生長迅速,是采收高峰期,平均3~4天可以采摘一對葉片,其他時間一般每隔6~7天采收一對葉片。從5月下旬至9月上旬,一般可采收20~23對合格的商品葉,醃製後可達株產120克左右。
作藥用的蘇葉,於秋季種子成熟時,即割下果穗,留下的葉和梗另放陰涼處陰幹後收藏。
8、采種
以收獲種子為目的時,應適當進行摘心處理,即摘除部分莖尖和葉片,以減少莖葉的養分消耗並能增加通透性。在花蕾形成前需追施速效氮肥一次,10千克,過磷酸鈣一次,10千克。由於紫蘇種子極易自然脫落和被鳥類采食,所以種子40%~50%成熟時割下,在準備好的場地上晾曬數日,脫粒,曬幹。如不及時采收,種子極易自然脫落或被鳥食。
采種可在留種田進行,也可在大田選留部分植株作種株。但紅、綠色紫蘇要絕對隔離種植,變異株要剔除,避免種子混雜退化。為集中養分使中下部種子發育成熟,應將花序上部1/3剪去。待種子轉入褐色即可采收 。
從6月到收獲都有發生,危害葉子。發病初期在葉麵出現大小不同、形狀不一的褐色或黑褐色小斑點,往後發展成近圓形或多角形的大病斑,直徑0.2-2.5cm。病斑在紫色葉麵上外觀不明顯,在綠色葉麵上較鮮明。病斑幹枯後常形成孔洞,嚴重時病斑匯合,葉片脫落。在高溫高濕、陽光不足以及種植過密、通風透光差的條件下,比較容易發病。
防治方法:
①從無病植株上采種。
②注意田間排水,及時清理溝道。
③避免種植過密。
④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開始,用80%可濕性代森鋅800倍液,或者1:1:200波爾多液噴霧。每隔7天一次,連噴2-3次。但是,在收獲前半個月就應停止噴藥,以保證藥材不帶農藥。
危害紫蘇葉子。6-8月天氣幹旱、高溫低濕時發生最盛。紅蜘蛛成蟲細小,一般為紅色,有時黃色。紅蜘蛛聚集在葉背麵刺吸汁液,被害處最初出現黃白色小斑,後來在葉麵可見較大的黃褐色焦斑,擴展後,全葉黃化失綠,常見葉子脫落。
防治方法:
①收獲時收集田間落葉,集中燒掉;早春清除田埂、溝邊和路旁雜草。
②發生期及早用40%樂果乳劑2000倍液噴殺。但要求在收獲前半個月停止噴藥,以保證藥材上不留殘毒。
7-9月幼蟲危害紫蘇,葉子被咬成孔洞或缺刻,老熟幼蟲在植株上作薄絲繭化蛹。
防治方法:用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噴霧。
由於紫蘇具有發汗和鬆弛的效果,當患上風寒感冒、咳嗽、疼痛時,喝上一杯暖乎乎的紫蘇茶能有效緩解症狀;當感到有壓力、身心疲憊時,衝泡一杯紫蘇茶,它特殊的香味能讓人輕鬆、鎮靜。這種特殊的香味其實來源於紫蘇醛,它與紫蘇油都有補充血液營養、提高血糖含量的作用,可以減輕貧血,讓身體恢複活力。此外,紫蘇還能減輕胸腹脹滿的症狀,亦能治療牙周炎、抑製花粉過敏症。
由於紫蘇含有大量草酸,草酸在體內遇上鈣和鋅便生成草酸鈣和草酸鋅,在人體沉積過多進入人體會損害神經、消化係統和造血功能。
附注
①紫蘇Perilla frutescens(Linn.) Britt.常見有兩種類型;一類葉綠色,花白色,習稱白蘇;一類葉和花均紫色或紫紅色,習稱紫蘇。入藥多取花葉紫色的。
②紫蘇在我國栽培很廣,栽培曆史也很長,因而形成多個變種。除本書記載的回回紫蘇外.尚有野紫蘇var.acula(Thunb.) Kudo和耳齒紫蘇var.auriculato-dentata C.Y.Wu,據報道(中國植物誌六十六卷)這些變種也均可入藥。
附:紫蘇梗
本種為回回蘇的幹燥莖,商品呈方柱形,角鈍圓,長短不一,直徑5~ 15毫米。表麵紫棕色或暗紫色,四邊均有直溝和直紋,節部稍膨大,有對生的枝和葉痕。體輕,質硬。以莖粗壯,紫棕色者為佳。辛,溫。歸肺、脾經。理氣寬中,止痛安胎。
附:紫蘇子
本品為回回蘇的幹燥成熟果實。商品為小球形或卵形顆粒,直徑1~3毫米,表麵灰棕色或灰褐色,有隆起的暗紫色網紋和圓形小凸點。果皮薄,硬而脆,易壓碎。種子黃白色,種皮膜質,子葉2,油性,用手搓之有紫蘇香氣。以粒大飽滿,色黑者為佳。辛,溫。歸肺經。降氣消痰,平喘,潤腸。
紫蘇煎黃瓜:湘菜菜係裏的一道菜名。此菜有著黃瓜之脆軟,紫蘇之香甜,加上湘菜獨有的香辣,作為名菜,果然名不虛傳。希望各位有機會去湘菜館品嚐這道菜的獨特魅力!
紫蘇 | ||||||||||||||
---|---|---|---|---|---|---|---|---|---|---|---|---|---|---|
科學分類 | ||||||||||||||
| ||||||||||||||
二名法 | ||||||||||||||
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on |
紫蘇(學名:Perilla frutescens),古名荏,又名蘇、白蘇、桂荏(《爾雅》)、荏子、赤蘇、紅蘇、香蘇、黑蘇、白紫蘇、青蘇、野蘇、蘇麻、蘇草、唐紫蘇、皺葉蘇、雞蘇、臭蘇、大紫蘇、假紫蘇、水升麻、野藿麻、聾耳麻、孜珠、興帕夏噶(藏語)等,是唇形科紫蘇屬下唯一種,一年生草本植物,主產於東南亞、台灣、中國大陸江西、湖南等中南部地區、喜馬拉雅地區,日本、緬甸、朝鮮半島、印度、尼泊爾也引進此種,而北美洲也有生長。
在中醫中,紫蘇的莖、葉和種子均可入藥,其葉稱為蘇葉,具有解表散寒、行氣和胃功效;其果實紫蘇子又名蘇子、黑蘇子、野麻子、鐵蘇子,具有降氣消痰、平喘、潤腸功效;紫蘇梗有理氣寬中、止痛、安胎功效[1]。
紫蘇富含礦物質和維生素,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而且可為其他食品保鮮和殺菌,其葉可製作菜肴,也可用來醃製泡菜,種子富含有益健康的紫蘇油,這種油具有強烈的香氣。
紫蘇株高0.5米-2米,原種株高約1米,荏胡麻株高約1.5米,各個變種株高範圍略有變化。莖四棱柱形,直立多分枝,葉片橢圓形或卵形,對生,邊緣有鋸齒,兩麵多為綠色或紫色,也有兩麵異色的品種,部分品種葉麵皺縮;總狀花序腋生,花小具梗,花色有白、紫及粉色,花期7-8月;棕褐色小堅果為球形,結果期9-10月。全株有香味。
曆史上紫蘇屬中的種類命名很混亂,經修訂後屬下隻有紫蘇(Perilla frutescens)一種,其他均為錯誤歸類或重複命名。以下是變種的分類:[2]
紫蘇所含的揮發油紫蘇油中的主要成分是紫蘇醛,占總量的50-60%,是紫蘇油濃鬱氣味的主要來源。其他主要的萜烯類物質包含檸檬烯、石竹烯以及金合歡烯。
蘇子成分為脂肪油45.3%,亞油酸42.6%,α-亞麻酸22.4%,還含有維生素B1和氨基酸類化合物。
在紫蘇成分已知的化學型中,PA(主要成分:紫蘇醛)是唯一在烹飪中使用的一種物質。其他的化學型是PK(紫蘇酮)、EK(香薷酮)、PL(紫蘇烯)、PP(苯丙素:肉豆蔻醚、蒔蘿油腦、欖香脂素)、C(檸檬醛)以及玫瑰呋喃中富含的一型。
紫蘇對葡萄球菌有較強的抑製作用,對大腸杆菌、痢疾杆菌也有抑製作用。但臨床上對於葡萄球菌所致的疾病很少使用紫蘇,而對大腸杆菌、痢疾杆菌所致的腸胃炎病,則有用之。紫蘇能擴張皮膚血管,刺激汗腺分泌,故有發汗作用,亦能減少支氣管分泌,緩解支氣管痙攣,因而有止咳袪痰作用,故感冒咳嗽每多用之。此外,紫蘇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強胃腸蠕動,故其行氣和中的作用可能與此有關。其所含揮發油有較強的防腐作用。
不過紫蘇酮(3-(4-甲基-1-氧-3-戊烯基)呋喃)對於某些動物是有毒的,如牛、馬等家畜及一些野生動物。當這些動物食用含有PK化學型的紫蘇後,紫蘇酮會造成肺水腫,這種情況屬於紫蘇中毒,但是人類卻不受其害。紫蘇酮主要存在於北美洲本土生長的紫蘇品種。
用於解表,一般用6-10克。
表虛自汗者忌用。
紫蘇在中國種植約有2000年曆史,明代李時珍曾記載:“紫蘇嫩時有葉,和蔬茹之,或鹽及梅鹵作菹食甚香,夏月作熟湯飲之”,可見紫蘇在中國人的飲食中很常見。中國人用紫蘇烹製各種菜肴,常佐魚蟹食用,烹製的菜肴包括紫蘇幹燒魚、紫蘇鴨、紫蘇炒田螺、蘇鹽貼餅、紫蘇百合炒羊肉、銅盆紫蘇蒸乳羊等。
紫蘇深受日本人歡迎,是日本料理中的代表性風味調料之一。[4]日本紫蘇的葉片兩麵均為綠色,習稱“青紫蘇”。日本最主要的品種是荏胡麻(Perilla frutescens var. frutescens)、皺紫蘇(Perilla frutescens var. crispa f. crispa)和紅紫蘇(Perilla frutescens var. crispa f. purpurea)。而在北美洲,人們也越來越傾向於使用紫蘇的日語發音“Shiso”(シソ)來稱呼這種植物。
青紫蘇的葉和花作為蔬菜食用,可用於製作刺身和天婦羅。蘇葉在日本稱為「大葉(おおば)」。
日本紅紫蘇的葉用作酸梅的著色劑,幹燥的蘇葉用來製作京都產的七味粉以及Furikake(振り掛け,一種在飯上撒上三文魚粉、紫菜末、海帶、食鹽和蔬菜等食材的混合食品)。熟透的果實和花穗可用於製作刺身。
兩種日本紫蘇的花萼和嫩果實都可以作為茶漬飯的配料。
日本人還會用荏胡麻的種子製作味噌。
韓國的紫蘇變種的葉片比日本青紫蘇要更大、更圓、更為平坦,而且鋸齒較為細密,一麵是紫紅色,一麵是綠色。韓國人用紫蘇製作泡菜,基本上在全世界的韓國貨商店中都有紫蘇泡菜罐頭銷售,在這種罐頭中,每兩片紫蘇葉包裹著一個紅辣椒。新鮮的紫蘇葉可用來製作沙拉。紫蘇子用作肉類食品的調料,也用來製作紫蘇芝麻鹽。韓國人在吃烤肉習慣用新鮮的紫蘇葉或辣椒葉搭配,而目前韓國人掀起了用紫蘇葉補鈣的熱潮,因為紫蘇葉富含鈣質。[5]
韓國人用紫蘇(Perilla frutescens)的種子壓榨食用油,或者用種子磨成粉加入湯中作調味品。
越南人用在燉菜和煮菜中加入紫蘇葉,或者將紫蘇葉擺放在越南米粉上作為裝飾。他們使用的紫蘇品種的葉子一麵紅中帶綠,一麵是紫色,與日本紫蘇品種相比香氣更濃。
紫蘇油可由蘇子榨取,蘇子含有35-45%的紫蘇油。紫蘇油富含奧米加三必需脂肪酸α-亞麻酸。由於紫蘇油是一種乾性油,其可用於製作塗料、清漆、油氈、墨水、漆器以及布料的防水塗層,也可以用作燃料。
紫蘇葶(紫蘇醛肟)在日本被用作甜味劑,因為其甜度是蔗糖的2000倍。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紫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