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我去上班的時候,親眼目睹隔壁公司一個28歲的銷售主管,
後來聽他們公司的人說,那個小夥子左耳失聰,被確診為“
都聽過熬夜會變胖、變醜、變笨、記憶力下降,
回家一查才發現,現在年輕人出現突發性耳聾的現象越來越多,
年輕的時候,我們都習慣仗著自己年輕,生活方式上不懂得節製,
人生有度,過則成災。
懂得節製,善於控製、限製自己的各種慾望和需求,
人活到極致,是節製。
孔子說:“食色性也。”
滿足口腹之欲,是人的本能,也是生存的需要,無可厚非。
但是有的人總是不注意節製,遇到美食便放縱自己胡吃海塞,
朋友李曉講過他和同事老朱出差的故事。
那天早晨,兩人去賓館吃自助餐。進了餐廳,老朱如一頭餓狼尋食,
看他的吃相,咀嚼食物時發出的吧唧吧唧聲,李曉在一旁好生尷尬。
老朱麵前的食物還沒吃完,他又忙著盯上餐檯上的食物了。果然,
李曉耐心地等老朱吃著,隻見他接連打了幾個飽嗝。
他以為老朱的這頓早餐應該結束了,但讓他大跌眼鏡的是,
李曉說,老朱你這樣吃下去,是要消化不良的。老朱嘟囔了一句,
終於吃完了這頓早餐,老朱還意猶未盡地望著餐廳裡那些食物,
結果在去辦事的路上,老朱肚子就疼了起來,
網上有句話說:“
想一想,確實有道理,老朱的吃相正為這句話作了生動的註腳。
其實,這樣的場景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在一些人看來,
吃飯見修養,飯桌見人品。一個飲食不懂得節製的人,
陶傑在《洗手間裡的主權》一文中說:
“一個有教養的自助餐消費者,
飲食知節,不僅能吃得優雅,而且還吃出健康。
現代科學也證明,降低進食量,可以減少心腦血管疾病,
昨天,有一條生活新聞淹沒在新聞的海洋裡,雖然隔著屏幕,
近日,青海某小區一高層住戶竟然直接從樓上扔下了一個電飯鍋,
當時,正好有居民從這裏路過,險些就造成了很嚴重的後果。
民警到達現場後,馬上展開了偵查工作。通過調取小區的監控,
在挨家巡查中發現,13樓住戶潘某的情緒比較緊張,
潘某很快交代,她說自己當時正在做飯,
民警向潘某說明了現場的險情,對她的做法進行了嚴肅批評,
因為高空拋物的行為已入刑,潘某將麵臨著法律的追究。
心情不好,不是想著及時節製、設法排解,
衝動是魔鬼,人憤怒的時候,智商往往是零。
一個人如果不能節製自己的情緒,
有句話說得好:“有情緒是本能,控製住情緒才是本事。”
成年人的世界,什麼情緒什麼命。
任何時候,人都不應受製於自己的情緒,無論境況多麼糟糕,
否則,禍患會降臨,幸福會遠去,再後悔也無法挽回。
《世說新語》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東晉重臣瘐冰在吳郡擔任內史,當地發生叛亂,懸賞追捕瘐冰。
隨後,差役來到集市喝得大醉才回。當時士兵正在搜索,
士兵見船艙窄小,都以為差役在耍酒瘋,因此一點都不懷疑。隨後,
叛亂平定後,瘐冰想報答這個救他的差役。
差役說:“我出身卑賤,不想做官。不過從小因苦於被人差遣,
聽完這話,瘐冰馬上安排為他蓋了一個大宅子,買了幾個奴婢,
在有些人看來,節製慾望就是限製自己的自由,
就像這位差役,如果他不懂得節製,而是居功自傲、私慾膨脹,
慾望就相當於車的油門,而節製就相當於車的剎車,
現實中,一些人在追名逐利的道路上不懂得節製,結果“
陳道明說:“我覺得節製是人生最大的享受,物質的釋放、
節製是一種智慧,一個人隻有學會自我節製,才能真正活得自由,
希臘哲學家德謨克裏特說:“節製使快樂增加並使享受加強。”
人生太短,屈指不過三萬天,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總是有限的。
隻有懂得節製,善於取捨,處理事情才能從容不迫,
梁曉聲先生曾說:
一種人生的真相是——無論世界上的行業豐富到何種程度,
機遇又多到何種程度,我們每一個人比較能做好的事情, 永遠也就那麼幾種而已。 有時,僅僅一種而已。真正能緊握在手中的並不多,
專注當下可能比貪多務得更有意義。
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給生活做減法,就是給幸福做加法。
正如白岩鬆這樣,當一個人知道了自己真正想要什麼的時候,
“月過中秋清輝減,人到中年萬事休。”
人生下半場,學會做減法。做減法就是節製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王陽明曾說:“人須有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節製是一種自由,節製是一種智慧,節製一種涵養,
人這一輩子,都希望遇見更好的自己。要想讓自己更持久地享有,
有節製的人生,活得更高級。
BY: value101